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全反要啥》的版本有关《金匾要略》(以下简称《金匾》)的版本,其来龙去脉,甚难理清,故今之报刊及有关书籍所涉极少。日·丹波元简《金医玉函要略辑义》前有两篇序文,一篇"综概"。其序文,一为林化等校定的"金匾要略方论序";一为"金匾要略序",小字云"出赵本",内容为邓珍的序和徐馆的序。在所自撰的那篇"综概"中,记有自注小字,曰:"案仲景金鹰,他书无其目,唯宋本及俞桥本、赵开美本、林序后,有一小序云:仲景金医录云云。"仅就丹波氏所指,《金匾》的版本已不下5种,即宋本、赵开美本、邓珍本、俞桥本、徐铸本等。2.l宋木来…  相似文献   

2.
一、饮食五味,生命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说明饮食五味乃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气血阴阳化生之源。《内经》认为,饮食五味与五脏功能攸切相关,谷、肉、果、菜虽食之入胃,然其五味又各归所喜、各有所入,以养五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  相似文献   

3.
气味医学,是现代医学近年所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认为欢愉的气味对人体有益,厌恶的气味对人体有害,气味的厚薄对人体影内的程度也不同。在中医学中,既往虽没有“气味医学”之名称,但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实早已有其丰富的“气味医学”理论,如《素问·生气通无论》的“阴之所在,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味归形,形归气”等,兹就此探讨如下。1气味生理学人以饮食为本,在生理情况下,饮食人胃后,其五味各归其所喜人的脏腑,以养其脏。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  相似文献   

4.
酸枣仁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亚莉  秦爱玲 《陕西中医》1993,14(11):516-517
<正> 酸枣仁汤出自仲景《金匾要略》,全方由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五味药组成。笔者临证用酸枣仁汤治疗多种皮肤疾病,每获良效,现举数例,供同道参考。1 胆碱能性荨麻疹赵某,女,16岁,学生。以全身反复出散在小丘疹样皮疹,剧痒之主诉于1993年元月来诊。自述2年来日夜苦读,  相似文献   

5.
胡凤媛 《国医论坛》2007,22(1):17-17
1 饮食五味对人体作用的双重性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说明饮食五味对人体具有"养"和"伤"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饮食五味化生精微,人养五脏,滋养机体,可养正;另一方面,饮食五味失调,非但无益于机体,反而偏助脏气,损伤五脏,使阴阳失衡,可导致疾病发生,久之亦可招致早衰.  相似文献   

6.
应用“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治疗慢阻肺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史锁芳 《国医论坛》1999,14(2):14-16
笔者在10余年的肺病临床中,深切体会到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的重要性,每每应用该理论防治肺系疾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兹仅从"慢阻肺(COPD)"的防治谈谈应用该理论的体会。1立足经旨出益临床仲景在《金匾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中云:"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说明了只要脾胃之气旺盛,则邪不可犯,疾不可传,充分体现了脾胃理论在疾病防治上的重要意义,为后世脾胃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联系"见肝乏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颇觉仲呈之千古箴言对慢阻肺的立法用药同样有着实际指导意义和…  相似文献   

7.
大道至简     
《中医药文化》2012,(1):31+44+51+53+56
《黄帝内经》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扁鹊曰∶安身之要,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乡党》一篇,其载圣人饮食之节为甚详。后之人奔走于名利而饥饱失宜;沉酣于富贵  相似文献   

8.
浅谈《金匮要略论注》之注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匾要略论注》(以下简称《论注》)乃清代医学家徐彬(字忠可)所著,是注释《全区要略》(以下简称《全反》)的第三家.由于前二者《金匾方论衍义》与《金豆要略注)版本罕见,流传甚少,鲜为人知.而《论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其对《金匾)的注释详细透彻,言简意措,且具有路又。《中国医江提要》赞誉日:“其论注简明,辨疑剖析,引经祈义,切合临床—…·是叹金匾》注本中最好的一家,后世多宗其说.”笔者研读此书深有同感,并将其注释特点归纳如下:互尊崇呐经》,田采众在以经解经,是批注》注释《全反》的一大特点。徐氏在…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腹满证治与调理脾胃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匾要略·腹满寒迹宿食病脉证治》篇中所说的腹满,实际是腹满与腹痛并存。本篇有关腹满证治的条文,充分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重视调理脾胃的精神,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掘。笔者复习之余,浅谈体会如下。1实则由明,着眼于内因的祛除《金匾要略》将腹满分为虚实两类,其实证者多与胃肠邪实停留有关。根据《内经广其实者,散而泻之”的原则,扶除这些内在的、性质属实的病理因素,恢复胃肠两腑通降下行的正常功能,腹满腹痛可愈。“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一条,即指出了腹满虚实的辨证要点和实证腹满的…  相似文献   

10.
《金匾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将中云;“疟多寒者,名日北疟。”由于收为阴类,牡为阳底,所以导致理解“收疟”的病机多与明寒、阳虚有关。承之者如第五版《金匾要略讲义》、《简明中医辞典》等等。可仲景所言并非如此,于斯试将掘识浅析于次。首先当从仲景论方药组成去探析“收疟”病机非为寒:蜀漆散方中仅有三味药物组成,其中蜀漆为主药,性味如《本草求真》云:“常山,辛苦而寒……根即蜀漆。”功用如《本经》云“主伤寒寒热,热发湿疟”。仲景在方注中亦明文指出。“温疟加蜀漆半分。”可见蜀漆治疗的是温热之邪所致疟病;再看方中龙…  相似文献   

11.
1 饮食不当,病之由也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化生阳气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饮食不节或偏嗜,又可使人体脏腑经络受到伤害而产生疾病,甚至死亡。《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这说明,阴精之所化生来源于饮食五味,而五味偏嗜又可损伤五脏阴精,犹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相似文献   

12.
孙凤霞 《四川中医》2000,18(2):16-17
“生病起于过用”语出《素问·经脉别论篇》,过劳、放纵不节、强力妄为、偏嗜食味等等,都可使机体的生理活动超出正常的范围,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历代医家告认为“太过则诸恙蜂起”,笔者从事内科杂病临床研究数十年,尤其擅长于脾胃疾病的诊治,对此深有同感,现从“过用”之角度谈谈脾胃病病因。三饮食五味之过用《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灵枢·五味篇》:“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精生于谷。”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皆赖水谷之充养生化。《脾胃论》:“人之所受气者,谷也……饮食人胃,阳气上行。”水谷…  相似文献   

13.
浅探《金匮要略》中之肺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胀”这个病名,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对肺胀一词的解释,后世各家的说法颇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认为肺胀与咳嗽上气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凡出现“咳而上气”症状的都可称为肺胀。如《金匾释义》说:“咳嗽上气,本篇又称之为肺胀。”《金匾要略辑义》云:“凡本篇诸条,肺症肺辅之外,悉属肺胀。”二、认为肺胀不是病名,而是指咳嗽上气的病机。如《金匾要略选读》说:“肺胀”两字,是病机的概括。”三、认为是病名。如《金匾集释》指出:“肺胀,病名。以肺气胀满为主症”。我们赞同第三种说法。通观篇…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不能离开的生生之本,否则人体气血精气无生化之源而无法维持.但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又具有两面性,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即饮食五味既可化生精气,充养脏腑,又可损伤脏腑,导致疾病.老年人因年事已高,各脏器功能呈下降趋势,许多人又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总药量几如饭量,因此,饮食调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杂粮保平安     
中医学认为,食物有酸、苦、甘、辛、咸5种味道,五味对人体的作用各有不同,按照人体所需合理调配,以利健康。《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必须讲究食物的搭配,注意五味调和,不可偏嗜。只有摄入的食物五味比例协调,百病不生,真元充沛,形体  相似文献   

16.
黄汗,这一名称出现于《金匾要略》中有两处,一在中风历节病篇,一在水气病篇。因其症状与“历节”、“水肿”某些方面有所类似,故仲景在书中连带附及,然所述条文散居各节,且前后无序,常易混淆,放后人有黄汗、历节、水肿难辨之说。笔者在研读之余,爱就其病因、治法及与历节、水肿的鉴别,略抒管见,以求正于同道。1黄汗的病因对于黄汗的病因,《金匾要略》原文未加详述,仅原则性地指出:“汗出入水中治,水从汗孔中入而得之”。其实,仲景在此不过就一端而论,讲了病的由起。若要对其病因进行全面的认识,仍当结合其症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刘新生 《国医论坛》1994,9(5):35-35
仲景《金匾要略很悸吐间下血肉满瘀血病脉还治》将中17条云:“心气不足,吐血、田血,泻心杨主之。”泻心沥方:大黄二两,黄连、黄羊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历代医家对其中“心气不足”理解各异,大概有如下几种观点:尤在经在《金匾要略心典》中云:“心气不足者,心中阴气不足也.阴不足则阳独盛,血为热迫,而妄行不止矣,大黄、黄连、黄等,泻其心之热,而血自宁.”若果加尤氏所言,心气不足为心中明气不足,则证清明虚阳亢为虚证,治当养阴港田以止血,岂可以苦寒之剂直折呢?难道不犯虚虚实实之戒吗?《医…  相似文献   

18.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汉·张仲景《金匾要略》立消渴专篇,指出本病特征是“消谷”、“小便反多”、“渴欲饮水”的三多症状。价台秘要·消渴》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麦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与历代文献记载的消渴病基本一致。由于本病是一慢性疾病,具体到每个患者的病情也有多种多样的变化,治疗调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的特色,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总体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一、从病因病机着补肾的直要性《素问·奇…  相似文献   

19.
聚证,是指腹部结块,或胀或病,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的一种内伤疾病,《金匾·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论述了积证与聚证的不同病机和症状,其中聚证治法散见于《金匮》的其他各篇,笔者将其归纳为健脾6法。1.健脾温中法《金匾·腹满寒剂宿食病卧证并治篇》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失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本证乃因脾胃阳衰,寒凝气滞所致。其中“上冲皮起,出见有失足”为内寒冲逆,结聚于腹部之籍证。治用健脾运气,散寒温中法。方中人参、抬糖健脾助运,蜀椒、干姜散寒温中。合之脾…  相似文献   

20.
“饮”,指饮用水、酒之类的饮料;“食”,指食用谷、肉、菓、菜之类的食品。统而言之,叫做饮食。祖国医学中有时以“谷”,“水谷”,“五味”等称代它。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活动的要素。人体的气血精神津液基本均来自于水谷精微,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依赖于饮食调养。因此,古人有“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之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饮食对人体固然重要,但饮食不当,也可以导致疾病发生。为防止饮食致病,做到“饮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