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造成的长距离缺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一直沿用自体神经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但是自体神经移植存在来源受限、供神经支配区功能障碍等缺点 ,也不适合近侧神经干严重受损失或缺失的情况 ,例如臂丛根性撕脱伤等。为了治疗此类损伤 ,可将损伤神经的远侧端以端侧方式吻合于邻近健康的神经 ,以期获得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重建。尽管该种方法百年前临床初步应用证明有效但未能继续研究 ,直到 1992年Viterbo〔2〕等的实验研究获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后 ,才重新引起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兴趣。有关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及其神经再生机制成为周… 相似文献
2.
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是非常常见的损伤,多见于工业伤、交通伤、暴力伤、运动伤甚至是战争伤,其治疗一直是外科领域棘手的难题.对于一些复杂性及严重性的周围神经损伤,如暴力因素而造成的神经长段缺损、神经根性损伤或者陈旧性神经损伤,通常无法直接修复.对于这些损伤,临床治疗的金指标是自身神经移植或移位,但这两种手术方式都会牺牲供体神经从而影响供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同时供体神经的数量、长短与直径大小也会限制受体神经的修复.而在长段缺损的神经损伤中,即使有合适且足够的移植神经,也会因为靶肌肉远、神经再生距离长而令修复效果很差.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神经端-侧吻合是较早进入人们视线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之一,它不同于经典的神经端端吻合,而是将损伤神经的远侧断端缝合到相邻健康的神经干侧壁上,或取一神经段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损伤神经和正常神经之间。1901年国外学者首先提出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术可弥补神经移植的缺陷。时至今日,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就端侧吻合术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研究不同时间预变性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探讨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预变性0、1、2、4、8、16周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 结果 (1)预变性0、1、2周组电生理检测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预变性4、8、16周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及着色均显著优于预变性4、8、16周组.(2)预变性0、1、2周组之间J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变性4、8、16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指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衰退.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应控制在2周之内,超过4周后,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37只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B组:切断腓神经后,在胫神经干和远侧腓神经干外膜上各开一小窗,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胫、腓神经干两窗之间。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作神经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仪检测:(1)神经再生的数量和质量;(2)定性定量观察神经再生情况;(3)再生神经的数目、密度及截面积。结果直接端侧吻合或神经桥接移植的端侧吻合,均可使神经再生,且再生纤维的质量与端端吻合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被吻合神经-胫神经的功能亦无影响。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可作为神经损伤后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端侧缝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神经损伤的修复通常采用两神经断端的端端缝合法 ,直至今日仍然如此。神经端侧缝合是将损伤神经的远断端缝合到相邻健康的神经干上 ,或者取一段神经段以端侧缝合的方式桥接于正常神经和损伤神经之间 ,使损伤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神经端侧缝合术在 2 0世纪初就已开展。 190 3年Balance应用神经端侧缝合术治疗面瘫 ,与此同时 ,Ham和Low将臂丛神经上干植入颈7神经根治疗臂丛上干损伤。在此后的90年 ,再没有学者进行过神经端侧缝合术的研究。1992年巴西学者Viterbo进行了一系列神经端侧缝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研究的方法,对端侧吻合中遇到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当前应用较多的实验模型,检测指标及临床应用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结果:端侧吻合作一种新的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目前因所采用方法的原因,结果尚不一致;临床应用病例尚少,缺乏大量的病例总结,缺乏对其质量改善方面的评价指标。结论: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有必要对其机制及质量改善作深入研究,其研究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乙酰胆碱转移酶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方法,以定量研究神经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能力。方法:实验显露大白鼠胫神经及腓神经,并在腓神经分支处以远0.5cm处切断。端侧吻合组在胫神经上行外膜开窗,造成5mm×5mm外膜缺损,然后将腓神经在此处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端端吻合组使腓神经切断后直接作端端吻合。术后1~3个月分别测定切断端以远ChAT活性,并在3组之间作比较,即(1)端端吻合组,(2)端侧吻合组,(3)非吻合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端侧吻合3个月后ChAT活性是正常对照组的一半。组织学显示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组均显示有大量有髓纤维存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端侧吻合后具有ChAT活性证实神经端侧吻有可能为临床治疗神经撕脱伤及大段缺损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白鼠2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动物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FK506(每日2mg/kg体重),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的再神经化,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体雪旺细胞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轴突侧支发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行端侧吻合口自体雪旺细胞(Sc)移植对端侧吻合的作用,探讨改善端铁合质量的方法。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左腓神经端端吻合组;B组,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组;C组,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小室内注自体雪旺细胞悬液组。于术后2、4、6个月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取材、检测,依次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肌湿重、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等。结果:C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肌力、肌纤维截面积、有髓纤维截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电生理、肌湿重、有髓纤维数目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显示恢复较好,某些指标(神经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在6个月时接近A组(P>0.05)。结论:自体雪旺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轴突侧支发芽,改善端侧吻合口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支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神经端侧缝合术式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1903年Ballance等~[1]第一次报告此术式,把面神经远端缝合到副神经侧方治疗面瘫。但直到1992年Viterbo等~[2,3]就端侧缝合发表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后,它才因其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而被重视,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周围神经端侧缝合术是将损伤神经远断端缝合到相邻神经侧方,或将一段神经用端侧缝合方式桥接于正常神经和失功能神经之间。术后正常的供体神经能够作为动力神经,以侧支发芽(collateralsprouting)的神经再生方式通过… 相似文献
13.
ATP联合甲钴胺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芽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TP和甲钴胺联合使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的生长和远端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60只,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2只;再根据检测时间的不同,每组分为6、12周2个亚组。各组大鼠均行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术,术后当日按组分别腹腔注射下列药物:A组:ATP和甲钴胺;B组:生理盐水;C组:ATP;D组:甲钴胺;E组:神经生长因子。所有药物注射4周。5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12周各取其对应亚组进行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形态定量学检测。结果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各组动物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再生,A组和B、C、D组相比,神经再生质量较好,和E组相比,神经再生质量较差,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TP和甲钴胺联合使用可以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两种药物联用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的效果,但不如神经生长因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疗效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Wistar大白鼠20只,分两组,每组10只。右侧手术,切除腓总神经8mm。端侧吻合组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神经移植组切取腓肠神经10mm,移植于腓总神经缺损处。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两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产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在形态学方面具有同等形态学疗效。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周同冲纶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为端侧吻合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w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坪窗处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实验侧胫前肌结构清晰.肌纤维较粗大.运动终板面积大,结构清晰,着色深,接近正常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胫前肌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比、运动终板的耐积比和着色比具有极总著件差异(P〈0.01),[结论]神经端侧吻合能保护靶肌肉埂其运动终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FK506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FILS06对神经端侧吻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取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结扎并反转缝于邻近肌肉上,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缝合。左侧为正常对照。术后分为5组,每组6只。于术后当天开始,每组于动物右小腿外侧肌肉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稀释的FKS06(实验组).剂量分别为lmg/kg-1·d~(-1)(实验组1)、2ms、kg~(-1)·d~(-1)(实验组2)、4mg/kg~(-1)·d~(-1)(实验组3)、8mg/kg~(-1)·d~(-1)(实验组4),连续2周。于术后3个月检测术肢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组织学检查和胫前肌肌湿重的测定。结果实验各组全部电生理检测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2、3、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均高于实验组1。结论FKS06对神经端侧吻合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2mg/kg~(-1)·d~(-1)为比较合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18.
显微血管端端吻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爱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20(1):76-78
显微血管端端吻合的研究进展王爱民综述李起鸿审校1mm~3mm或更细小血管显微镜下吻合和陈中伟〔1〕首次报道断肢再植成功,使显微外科发展讯速,已成为治疗疾病、进行组织和器管移植、再植和再造的一项新的重要技术,并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外科专科。目前端端吻合法... 相似文献
19.
神经端侧吻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损伤时多数可用端端神经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当神经近侧断端不能被利用时,国外有些学者试图采用端侧缝合方式,将神经远中枢断端缝合于附近完好神经之侧面〔1,2〕,以期获得部分功能代偿。国内亦有临床病例应用报道〔3〕。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充分的依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治疗痉挛性脑瘫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6例肢体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正常神经干与病变神经干的侧侧吻合术,即将支配痉挛肌群的主要神经干与相对正常的邻近神经干的近端显露出5~6cm后相互靠拢,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1~2cm,直至神经纤维裸露后相互紧密对合再吻合其束外膜。结果:经10~39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明显的缓解,其中6例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