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肝脏副叶1例陈焕伟,谭家驹病人女,30岁。体检偶然发现右隔肌上圆形肿物,无临床症状,查体亦末见异常。X线胸片见心石缘5cm×3cm×3cm半球形肿物,密度均匀,下缘与膈肌相连;侧位片肿物位于膈肌之上前方(附图)。透视见该肿物与膈肌关系密切,无矛盾...  相似文献   

2.
肝副叶(accessory lobe of liver,ALL)是一种少见的肝脏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无临床表现[1].ALL扭转可表现为慢性上腹部隐痛,术前诊断困难.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诊治1例ALL扭转致慢性腹痛病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简介 病人女性,35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个月余”于2019-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裂肝解剖表现形式和胚胎发育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完整分裂肝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通过广泛地文献复习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结果一名61岁女性患者因反复右上腹痛40年,加重1年入院。经常规体检及核磁共振检查考虑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拟行胆总管探查、左肝外叶切除术。术中发现肝脏左右两叶沿Cantlie线完整自然分裂为左右半肝,第一肝门处其他管道结构正常,膈肌及肝周韧带未发现明显缺损异常。结论该病例为首例完整分裂肝报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肝脏解剖变异类型分为三类:第一类,肝叶缺失或肝叶发育不全;第二类,正常肝脏基础上出现副肝叶或异位肝组织;第三类,肝脏被膜或肝周韧带发育不全。我们推测其可能的成因是由于某些生化或生理因素作用下部分肝细胞索发育迟缓或左右发育不对称,肝脏被膜组织生长增快提前包裹肝细胞索,最终导致分裂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促进肺上叶切除术后残腔的迅速闭合。方法 随机对52例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上引汉管分别置于第1肋间和第2肋间者进行连续性胸部X线透视,观察残腔闭合情况。结果 胸腔上引流管置于第1肋间的患者残腔闭合明显比置于第2肋间者迅速,残腔的迅速闭合明显减少了胸腔引流总量,缩短了带管时间,减少胸腔穿刺、调整胸腔引流管及再次置管的次数。结论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上引流管置于第1肋间优于置于第2肋间。  相似文献   

5.
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自1953年Pack首例报道肝脏炎性假瘤以来,世界文献中已陆续报道35例。肝脏炎性假瘤是以一个包块的形式发生在一个局限的肝段或肝叶内,基本病理特征为一炎性增生肿块。在临床和影象上很难与肝癌相鉴别,术前多误诊为肝癌。从35例文献报道中术前均误诊为肝癌,我院自1986年至1994年发现10例肝脏炎性假瘤,其中前5例术前误诊为肝癌,由于加强了对这类病变的认识,后5例术前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附表)。  相似文献   

6.
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上、中叶、肺段切除术、胸膜剥脱术等一般放置两根引流管,上管放置在第一前肋间,管端伸向胸腔顶部,用以排气,称排气管。下管放置在腋后线第七或第八肋间,管尖伏在膈肌上,用以排液,称排液管,中间以“Y”型管连接,接无菌水封瓶。肺下叶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一般只置一根排液管,用以排出胸膜腔内积液。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做短暂开放,以了解和调节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因此也称调压管。  相似文献   

7.
肝切除术在肝脏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性肿瘤(benign liver tumors,BLT)的价值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1年6月用肝切除术治疗的37例肝脏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29例,肝细胞腺瘤、右肝错构瘤和肝脏平滑肌瘤各2例,右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各1例。结果 全组共行各种肝叶切除术26例(左外叶切除15例、右后叶切除或部分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3例、右前叶部分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1例),瘤体局部切除术11例。9例术中预置全肝血流阻断带,2例应用自体血回输。3例术后分别发生右侧胸腔积液、切口和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37例全部治愈。结论 对于多数有症状、体积较大或怀疑恶变之肝脏良性肿瘤,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安全有效;借助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术中应用全肝血流阻断和自体血回输可提高困难手术的安全性,且不必担心有癌细胞扩散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伴肝脏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LCH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经过病理学诊断为肝LCH,其中3例以肝外表现为首发症状,3例出现肝功能酶学异常.肝脏影像学检查提示4例均出现肝内异常结节,2例出现肝脏弥漫性肿大.结论 LCH是一种可引起多器官受累的少见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反复的肝功能异常、肝占位和肝脏肿大.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肝功能异常、肝占位、肝脏肿大并伴有尿崩症、皮疹和骨质破坏等表现时,应考虑LCH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海锦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39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资料,判断其手术指征,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结果及其手术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9例病人中,27例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术,8例采用血管瘤摘除术、缝扎或结扎等方法4例。10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以胸腔积液和膈下积液多见。结论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最大径大于5cm并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病人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血管瘤摘除术和2个或2个以下肝段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的异常CT征象。方法 收集慢乙肝患者120例。均经标准化的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观察肝脏、胆囊、脾脏、淋巴结及胸、腹腔改变。结果 慢乙肝的异常CT表现包括:①肝脏质地不均、密度降低;②肝脏外形、轮廓不光滑;③肝内血管周围“晕环征”;④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窝水肿;⑤脾脏增大;⑥腹腔淋巴结肿大、增多;⑦腹腔积液;③侧支循环建立等肝硬变表现;⑨继发胸部改变(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结论 慢乙肝可出现一些涉及肝、胆囊、淋巴结、脾脏等结构的异常CT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叶血流阻断在右肝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8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所有患者病变均局限在右肝肝叶或右肝仅一肝段中,术中均采用肝叶血流阻断行右肝解剖性肝切除。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行肝V段切除1例,肝VII段切除2例,肝VIII段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4例,右前叶切除2例;平均手术时间(263.33±27.99)min,术中出血量(397.50±85.29)mL。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例,胆汁漏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肝叶血流阻断在右肝解剖性肝切除中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的同时减轻对肝脏功能的损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胸腔副脾1例     
胸腔副脾1例崔玉清,张朝选病人男,63岁。1995年5月行急症阑尾手术时,X线胸透发现左肺下叶圆形块影。查体无阳性发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正常。X线正位胸片见左肺下叶近心缘与脏肌相邻有一密度均匀、光滑的圆形阴影,约4cm×3cm大小;侧位片示肿块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左右侧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情况,指导优化胸腔引流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9月53例三孔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资料,左肺上叶30例,右肺上叶23例,术后均采用双管引流.比较2组术后引流时间、肺复张时间、拔管延迟(引流>7天)比例.结果 5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  相似文献   

14.
在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中需要详细了解肝内胆管的血供,作者取死亡后24小时内的肝脏(均在35岁以下),与胆道、十二指肠、胰头和肾上段腹主动脉整块切下,用不同色彩腐蚀化合物分别注入门静脉和腹腔动脉,随后将标本置入氢氧化钾溶液以去除所有肝组织,制成血管铸型标本9具。(一)肝外动脉供应6例肝有一传统的肝总动脉,分成右、左主肝动脉,其中2例肝段Ⅳ动脉起自右主肝动脉,Ⅰ例供应肝段Ⅰ和Ⅱ的副肝动脉起自肝总动脉,Ⅰ例供应肝段Ⅱ的副肝动脉分支起自肝总中动脉。1例副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与右肝动脉连合而供应右肝和胆总管。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或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SO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1例患者接受CT检查,平扫显示20例肝脏增大,7例肝左叶及尾状叶增大,21例肝实质密度不均匀性减低,36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腔积液、2例胸腔积液;增强扫描31例肝实质不均匀强化,21例呈“地图状”强化,9例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例轻微小片强化;门静脉期均表现为斑片状、“地图状”强化,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均未见胆管扩张及肝内外侧支血管形成。12例接受MRI检查,平扫均表现为肝内信号欠均匀,10例肝脏增大,5例下腔静脉肝后段受压变细,胆囊形态均正常;增强后肝实质强化不均,表现为片状强化减低区及异常强化灶,呈“地图状”。结论HSO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0岁,因胸部刀刺伤半小时于2005年5月15日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呼吸浅快,心率110次/min,血压75/40mmHg(1mmHg=0.133kPa)。右肩胛下角处第8肋间可见一2cm长伤口,左脊柱旁第4肋间可见一长2cm伤口,探查均进入胸腔。伤后当时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腹腔超声除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外无异常,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出不凝血300ml,经补液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伤后第3天拔出胸管,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8.5℃,第5天发现右胸部广泛皮下气肿,右胸伤口可见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复查X线胸片提示右胸腔大量包裹性积液,双侧膈下游离气体。放置右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褐色脓性液体。遂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中见右侧膈肌一长约7cm锐性伤口,部分肝脏疝入胸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肝脏间叶错构瘤(mesenchymal hamartoma of liver,MHL)的诊治方法,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对2021年1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5岁女性腹腔占位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术后情况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该疾病的诊治方法。结果 本例患儿术前检查无特异性,相关检查均未发现肿瘤与肝脏相连接,术前诊断困难,经手术探查发现肿瘤仅由一条索状蒂与肝脏相连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手术顺利,术后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MHL,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恶变。文献复习共32例患儿,其中男25例,女7例;肿瘤仅累及肝右叶21例,累及右叶及左叶4例,仅累及尾状叶3例,仅累及左叶4例;肿瘤与肝脏相融合26例,带蒂与肝脏相连接6例。术前实验室检查部分患儿AFP(9例)或肝功能(AST、ALT,5例)异常,术后均逐渐下降至正常值;主要辅助检查为彩超、CT及MRI,检查发现肿瘤体积普遍较大,肿瘤长径5~20 cm、平均13.4 cm。32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前明确诊断为MHL 5例(其中1例术前行穿刺活检证实),术后病理诊断均为MH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中肝切除术在肝脏中部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中肝叶肿瘤患者1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常温下肝门一次性阻断切肝4例;间歇阻断12例;全肝血流阻断,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套带2例。对手术后恢复过程及随访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8例行中肝叶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80~270分钟,平均(225±109)分钟;术中出血量400~2000 ml,平均(650±18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并发肝断面渗血、胸腔积液、胆漏各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17例患者术后获随访,其中7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2例无瘤存活41个月和50个月。结论中肝叶切除手术复杂,准确的术前评估,细致的肝脏切除操作,适当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是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肝尾状叶血管瘤一例丁福全王在国刘光中肝脏血管瘤较多见,但发生于尾状叶的肝血管瘤较少见,现报告一例。患者,男性,44岁,工人。一般情况可,既往无肝病史,肝功能检查正常。B超检查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尾叶5.9cm×5.7cm×3.8cm大小低密度占位...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1990年4月至1996年6月,对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施行了扩大的右后叶肝切除(ERPS)。原发肿瘤源于结肠者5例,直肠3例,胆管和胃各1例,5例为多发性转移癌,对其中4例在施行ERPS的同时,对右后叶以外的转移灶附加肝楔形切除。所有转移癌均为非同步型,原发癌手术至肝切除的时间为7~48个月。术前肝功能检查和丐除青绿15分钟储留率无明显异常。通过右侧第9肋间隙作胸腹联合切口。切开揭肌,使术者左手能进入右侧胸腔,以便能托起肝右叶,在其上部分离肝实质。然后切开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分离肝上区,显露肝右静脉(RHV)和下腔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