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联合常规超声对皮肤病变进行扫查,探讨各类皮肤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皮肤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纳入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切除并获得病理诊断的皮肤病患者124例,共136个病灶,其中良性105例117灶、恶性19例19灶。术前应用UBM联合常规超声对病灶进行超声扫查,对病灶UBM和常规超声声像图的11种征象进行评价分析:主体所在层次;内部性状;表皮层连续性有无中断;表皮层有无角化增厚;表面是否凹凸不平;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内部血流状况;周边血流状况。 结果良性病变分析结果为:色素痣41灶,多局限于表皮和真皮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无或有少量血流;脂溢性角化26灶,多数表皮角化增厚,后方回声衰减,内部无或有少量血流;表皮样囊肿18灶,多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层,呈实性或囊实性,后方回声增强;蓝痣10灶,多位于真皮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无或少量血流;皮肤纤维瘤10灶,多局限于表皮和真皮层,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形态规则,边界不清,内部无或有少量血流;血管瘤9灶,多局限于表皮和真皮层,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实性或囊实性,后方回声无变化或有增强,内部血流丰富,周边无或有少量血流;脂肪瘤3灶,位于皮下组织层,多呈低或等回声,可伴后方回声增强,内部无血流。恶性病变分析结果为:基底细胞癌10灶,多局限于表皮和真皮层,少数可达皮下组织,表皮层连续性中断,可角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后方回声无变化或衰减,内部有中等或丰富的血流;鳞状细胞癌3灶,累及皮下组织,多数表皮层连续性中断,明显角化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流丰富;日光性角化3灶,局限于表皮和真皮层,表皮层连续完整,多有角化增厚,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后方回声衰减;Bowen病3灶,多累及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层连续完整,多有角化增厚,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后方回声无衰减,内部中等血流。 结论各类皮肤病变的超声表现既具共性,又各有特点。UBM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疾病分类或分型及鉴别病灶良恶性,对皮肤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脓性肉芽肿的声像图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化脓性肉芽肿的资料,观察其超声特征。结果 肿块最大径约5~15 mm,平均(9.0±3.0) mm。25例化脓性肉芽肿累及手部及头面部。24例病灶位于皮肤(黏膜)皮下层或皮肤(黏膜)层,6例位于皮下层。21例病灶向皮肤或黏膜表面隆起。30例病灶均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均匀弱回声。28例病灶边界清楚,2例边界欠清楚。11例病灶局部表皮不均匀增厚,5例病灶局部表皮不连续。CDFI示83.33%(25/30)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以Adler 3级血流为主。结论 化脓性肉芽肿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诊断及分级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DCIS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病灶数量、大小、形态、边缘、分界、内部回声、导管改变、后方回声、局部结构紊乱以及钙化,同时记录病灶内部血供情况。将所有病灶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Van Nuys 1级49例,2级30例,3级13例。单发肿块67例(67/92,72.83%),导管扩张伴导管内部低回声24例(24/92,26.09%),结构紊乱7例(7/92,7.61%)。18个病灶具有2个及以上超声特征。超声发现微钙化21例(21/92,22.83%),均位于结节或导管内部。超声对DCIS的显示率与Van Nuys分级相关(r=0.91,P<0.05)。结节形态、边界和后方回声也与Van Nuys分级明显相关(r=0.78,P<0.05)。形态不规则肿块伴有界限不清或边缘成角,不伴有后方回声与Van Nuys 3级密切相关(r=0.83,P<0.05);而椭圆形囊性结节、边界清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多见于Van Nuys 1级(r=0.94,P<0.05)。 结论 DCIS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外佩吉特病(EMPD)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EMPD患者的超声资料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41例中,病灶位于外阴33例,腹股沟2例,肛周2例,上胸壁1例,下腹壁1例,额部1例,拇指1例。超声检出病变36例,根据形态可分为弥漫型和肿块型。弥漫型31例,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的弥漫性病变,超声显示皮肤增厚30例,无增厚1例;病灶呈低回声8例,稍低回声23例;CDFI血流分级0级2例,1级6例,2级11例,3级12例;腹股沟淋巴结异常9例。肿块型5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肿块样病变,超声显示皮肤增厚1例,无增厚4例;肿块内部呈低回声3例,稍低回声2例;形态规则4例,不规则1例;CDFI血流分级0级1例,1级2例,2级1例,3级1例;腹股沟淋巴结异常3例。5例(5/41,12.20%)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超声可敏感识别EMPD病变区回声异常及血流异常,诊断EMPD需结合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与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16例皮肤BCC与19例皮肤SCC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皮肤BCC与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1)累及皮肤层次:BCC组10例(62.50%)位于表皮及真皮层,SCC组15例(78.95%)位于表皮、真皮及皮下层(P=0.02);(2)团块最大径:BCC组平均值(15.31±4.36)mm,SCC组平均值(28.81±20.24)mm (P=0.01);(3)表皮层增厚程度:BCC组表皮层厚度平均值(1.03±0.48)mm,SCC组表皮层厚度平均值(0.64±0.15)mm (P=0.00);(4)内部血流分级:BCC组:0级6例(37.50%),Ⅰ级5例(31.25%),Ⅱ级2例(12.50%),Ⅲ级3例(18.75%),SCC组:0级1例(5.26%),Ⅰ级3例(15.79%),Ⅱ级3例(15.79%),Ⅲ级12例(63.16%)(P=0.003)。在年龄、性别、病变分布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表皮层是否增厚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BCC与SCC均为好发于老年男性、光暴露部位皮肤层的弱回声团块,形态多不规则,表皮层多增厚,但SCC更易累及皮下组织、团块更大、内部血流更丰富,而BCC表皮层增厚更明显,掌握其临床及超声特征有利于诊断皮肤BCC与SCC。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的超声征象,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T患者,观察超声显示病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后方回声等征象,记录诊断结果。结果 17例OT共18个病灶,16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病灶;2个病灶(2/18,11.11%)位于卵巢周边向外生长,16个(16/18,88.89%)位于卵巢内部。术前超声发现15个病灶,漏诊3个OT。15个超声所示OT病灶中,8个形态规则,7个呈分叶状;14个边界清楚、1个不清楚;实性12个,囊实性2个,囊性1个;11个呈内部均匀的低回声,4个为不均匀低回声;9个CDFI显示少量点状血流信号,6个无血流信号;12个无液化,3个液化,均无钙化灶;2个后方回声衰减,13个无衰减。15个病灶中,仅1个病灶术前超声正确诊断为OT;其余14个病灶中,1个超声未能定位、定性诊断,6个定位为卵巢来源肿瘤、但未明确肿瘤性质,5个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或卵巢畸胎瘤,2个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或阔韧带肌瘤。结论 OT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因受其他病变遮挡或与子宫浆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及其他卵巢肿瘤相混淆而发生漏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评价依据超声征象判断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33例,超声可显示病变132例。超声显示病灶的形态类型分为:毛刺型、分叶型、不规则型、类圆形;记录病灶大小,超声形态类型,有无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及超声诊断结果。分析评价超声诊断准确率,进行超声征象与组织学分级相关性分析以及超声形态类型与组织学分级构成比差异分析。结果 ①在133例患者中,超声显示病变132例,病变直径0.7~4.1cm,平均(2.3±0.8)cm。浸润性导管癌(IDC)110例,非浸润性导管癌2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7.12%,性质待定12.12%,误诊率0.76%。②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形态:毛刺型30例,分叶型45例,不规则型34例,类圆形1例。IDC后方回声增强7例,后方回声衰减103例。非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形态:毛刺型3例,分叶型4例;不规则型10例;类圆形4例。管腔内型1例,未显示病变1例。③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Ⅰ级29例;Ⅱ级66例;Ⅲ级15例。分叶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对浸润性导管癌毛刺型、分叶型、不规则型三组超声类型进行组织学分级构成比差异分析。经χ2 检验,χ2=10.243,P=0.006。各组间组织学分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后方回声衰减与病灶病理组织成分相关;IDC的超声形态征象对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颈部创伤性神经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颈部创伤性神经瘤患者的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包括病灶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是否与神经相连及病灶内血供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共26个病灶中,25个位于颈侧区,1个位于中央区。病灶横径(3.5±1.0)mm,纵径(9.1±2.9)mm。13个病灶呈椭圆形,另13个病灶呈圆形。13个病灶边界清晰,另13个病灶边界模糊。26个病灶均呈不均匀低回声,其中16个病灶内部可见高回声。20个病灶表现为明确与神经相连,余6个病灶与神经相连不明确。20个病灶内可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余6个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过程中21例患者均主诉针刺部位难以忍受的剧痛,当针尖移开后疼痛消失。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清扫区域术后低回声病灶,且病灶两端呈现与神经纤维相连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同时结合穿刺时患者有剧烈疼痛的主诉,应考虑创伤性神经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大结节增生(AIMAH)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AIMAH患者的超声表现,对其病变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CT显示49个病灶中,超声漏诊10个较小病灶,9个位于左侧肾上腺,1个位于右侧肾上腺。超声正确定位的39个病灶声像图特点:87.18%病灶呈典型分叶状,94.87%病灶边界清晰,全部病灶内部以低回声为主,92.31%内部回声均匀,所有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未见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AIMAH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CSC)的声像图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MCSC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CDFI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例MCSC病灶均为单发;最大径2.6~5.1 cm;6例为混合回声,1例为低回声,6例病灶内均可见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7例形态均呈微小或小分叶状、边缘模糊。CDFI显示病灶实性部分有较丰富血流,4例为Ⅲ级血流信号,2例为Ⅱ级血流信号,1例为Ⅰ级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5~0.97)。术后病理大体标本示6例为囊实性,1例为实性,镜下病理5例表现为腺鳞癌,2例表现为纯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显示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为阴性者(三阴乳腺癌)4例。结论 MCSC声像图特征为体积较大、囊实性混合回声、瘤体后方回声增强、实性回声内血供丰富且动脉阻力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男性乳腺癌超声及临床病理学表现。方法 纳入3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观察其超声及临床病理学表现;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24例表现为单侧乳腺乳头周围无痛性肿物(24/30,80.00%),可伴腋下肿物、乳晕及周围皮肤红肿破溃或乳头溢液;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IDC)为主(22/30,73.33%)。30例中,28例超声检出乳腺病灶(28/30,93.33%),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25/28,89.29%)的低回声(24/28,85.71%)肿物,边缘多不光整(22/28,78.57%),内部回声多不均(22/28,78.57%),血流多较丰富,少见钙化(5/28,17.86%)或后方回声衰减(2/28,7.14%)。超声检出16例腋窝或锁骨上、下淋巴结肿大,均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12例未见淋巴结肿大(阴性组);组间仅乳腺肿物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均为95.65%(22/23)。结论 男性乳腺癌临床多表现为单侧乳腺乳头周围无痛性肿物;超声多呈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肿物,边缘多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血流多较丰富;病理类型以IDC为主,ER、PR阳性率高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甚低,过半呈Ki-67高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其中病灶位于左侧大阴唇皮下4例,右侧大阴唇皮下3例。结果 7例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中,2例术前超声诊断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误诊为前庭大腺囊肿,2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误诊为皮脂腺囊肿,误诊率71.43%(5/7)。病灶超声均表现为近椭圆形、边缘完整的包块,内部整体背景为欠均匀低回声,部分区域可见无规律式分布的短条状高回声,后方无明显回声增强与衰减,CDFI可探及明显血流信号,且探头局部加压后包块明显变形、移位。结论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声像图表现虽具有一定特征,但术前超声检查易误诊,需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诊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AAM患者资料,观察AAM的临床特点及术前超声表现。结果 10例AAM患者病灶位于盆腔2例,外阴4例,会阴部延伸至盆腔2例,臀部延伸至盆腔2例。超声均表现为形态不规整的肿块;8例边界清,2例边界稍模糊;3例呈液性伴密集细小点状回声,2例呈不均匀中等回声,1例呈中、低混杂回声,4例呈不均匀低回声;CDFI显示3例未见血流信号,5例可见少量血流信号,2例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术前超声对10例AAM均准确定位,但7例未能定性诊断,3例误诊。结论 AAM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侵及范围,但定性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脂囊瘤临床及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脂囊瘤的临床及超声特征。结果 57例脂囊瘤患者,47例为多发(82.46%)(≥2个团块),10例为单发(17.54%),二维超声: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切除共58个团块,均表现为皮肤及皮下层无回声团,其中位于头面部25个(43.10%),四肢18个(31.03%),躯干及颈部15个(25.87%),团块最大直径5~42mm,平均(13.61±7.73)mm,边界清楚54个(93.10%),形态规则54个(93.10%),单纯无回声团1个(1.73%),无回声团伴高回声57个(98.27%),后方回声增强56个(96.54%),所有团块内部均未见钙化,CDFI示0级56个(96.54%),Ⅰ级和Ⅱ级均为1个(1.73%),Ⅲ级0个。结论脂囊瘤好发于青年头面部及四肢,常多发,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体表包块,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本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掌握其临床及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术后患者颈部手术缝线刺激形成的异物肉芽肿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全切术或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经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及临床观察诊断86枚颈部肉芽肿结节,观察其声像图特征。结果肉芽肿结节均分布于甲状腺残端边缘或手术区软组织内,表现为低回声结节,无包膜,形态多样,边缘不规则,其内均见多发性点状强回声,后方多伴声影。86枚颈部肉芽肿结节中,80枚显示血流信号稀少(80/86,93.02%),6枚血流丰富(6/86,6.98%);弹性超声检查显示弹性评分2级24枚(24/86,27.91%),3级24枚(24/86,27.91%),4级38枚(38/86,44.19%)。结论甲状腺术后缝线肉芽肿声像图多表现为甲状腺残端或周围颈部软组织内不规则低回声,内部伴集中于结节中心的点状强回声。  相似文献   

16.
肝胆管囊腺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胆管囊腺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文报道了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超声诊断结果。其中4例发生在肝石叶,1例发生在肝左右叶交界部。单发肿瘤较大,多发病变较小,囊壁不规则或有乳头状突起,囊内有不规则光闭和散在光点漂浮是本病的主要声像图特征。讨论了本病与肝脏其它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