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情况。方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选择户籍在西长安街社区50岁及以上人群,采用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确认入选合格人群。对所有入选人员应用问卷调查法询问健康、医疗等一般状况和生活习惯,并进行既定的眼部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裸眼视力、小孔镜视力、非接触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检眼镜检查、免散瞳眼底照相等。采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临床分级系统对受试者眼底像结果进行评估。结果:50岁以上户籍人口数2833人,共完成2410例受试者的检查,应答率85.07%。早期AMD患病率为2.98%(70/2348例),晚期AMD患病率为0.30%(7/2348例),其中晚期渗出性病变占0.17%(4/2348例)。AM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的趋势。因AMD导致的单眼盲占6.49%(5/77例),双眼盲占2.60%(2/77例)。结论:北京市西长安街社区5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病率与国内外多数研究结果相似,早期病变占多数,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防治将是今后社区防盲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庆市黔江酉阳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土家族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本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的土家族人群进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内容包括:详细的调查问卷、一般体格检查、眼科常规检查、直接眼底照相,采用国际AMD临床分级系统标准进行诊断。按照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进行分组,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AMD患病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本次调查中10个调查点各调查点50岁及以上土家族户籍人口数为2556人,实际完成2122人检查,应答率为83.0%。其中,男性739(34.8%)人,女性1383(65.2%)人。AMD患者有200人(338只眼),总患病率为9.4%,男性患病率为7.0%,女性患病率为10.7%;按年龄50~59岁,60~69岁,70~79岁及>80岁分层,其患病率分别为5.3%,9.4%,12.9%及7.5%。本研究发现随年龄的增加,AMD发病率升高(χ2=18.14,P<0.05);随日光暴露的增加,AMD患病率增加(χ2=11.18,P<0.05),吸烟人群较不吸烟人群患病率更高(χ2=9.27,P<0.05);高血压病史尤其是收缩压高人群AMD发病率更高(χ2=7.80,P<0.05);有翼状胬肉病史者AMD患病率更高(χ2=6.1,P<0.05)。 结论重庆市黔江、酉阳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土家族AMD的患病率为9.4%;随年龄的增加AMD患病率显著增加;随每日日光暴露的时间延长,AMD患病率显著增加。重庆市黔江、酉阳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土家族人群AMD的危险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收缩压、日光暴露、翼状胬肉病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陕西省农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中国陕西省农村≥40岁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2003-07/12,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陕西省洋县、靖边县及富平县调查8500人,其中≥40岁人群3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应用直接检眼镜散瞳后检查眼底,根据国际AMD分级系统将AMD分为地图状萎缩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GA)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V)。 结果:≥40岁人群中有2835人完成了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1.00%。此受检人群中AMD总患病率(95%CI)为3.00%(2.42,3.71),其中NV患病率为1.45%(1.05,1.98),GA患病率为1.55%(1.14,2.10)。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01)。在年龄组时AMD患病率为0.47%,80-年龄组时AMD患病率上升至11.90%。NV患病率从40~49年龄组的0.28%上升至80-年龄组的4.76%,GA患病率从40~49年龄组的0.19%上升至80-年龄组的7.14%。各类型AMD患病率在性别上均未见显著差异。在此人群中除年龄为AMD的危险因素外,吸烟也是各类型AMD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中国陕西省农村≥40岁人群中AMD患病率低于中国国内其他报道。年龄与吸烟是各类型AM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主城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庆市主城区50岁以上人群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重庆主城区老年大学及敬老院50岁以上人员进行ARMD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眼部裂隙灯、检眼镜等检查方法,进行视力、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眼底等检查.ARMD的诊断采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眼科学(第7版)的标准,部分可疑ARMD患者行眼底照相后再(或)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本研究受检人群1513人,确诊ARMD患者122例(178只眼),ARMD的患病率8.06%.确诊患者中干性(萎缩性)ARMD 117例(171只眼),占95.90%;湿性(渗出性)ARMD 5例(7只眼),占4.10%.与ARMD患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嗜酒史、白内障手术史等;与ARMD患病无明显相关的因素有:雌激素、体重指数、VitC、E、Zn等抗氧化剂的补充及食用油种类等.本受检人群中ARMD患者Amsler表检查敏感性19.66%,特异性95.37%.结论 该病治疗重在早期预防,注意相关危险因素的规避和完善营养素的补充,尽量控制ARMD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公布了“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age relatedeyediseasestudy ,AREDS)的结果。在美国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RMD)和老年性白内障是导致视力下降和致盲的首要原因。目前美国约有 170万ARMD患者 ,其中近 10万患者已失明。至今 ,对于晚期ARMD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 ,也无有效的措施减缓中期ARMD的进展。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ARMD患者将会急剧增加。如果仍然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ARMD盲人将成为不…  相似文献   

7.
吸烟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最重要和唯一公认的可修正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AMD的患病风险,促进病变发展,而且与一些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具有联合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影响血流动力学、氧化损伤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吸烟在AM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AMD防治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炎症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关系受到关注,主要包括与炎症相关的免疫分子与AMD的关系,如补体系统和炎症相关基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C反应蛋白(CRP)等,以及炎症与AMD病理改变的关系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损伤、玻璃膜疣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等。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发达国家已是致盲原因之一,尽管目前有抗VEGF药物、激光、光动力学等湿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有限.因此,目前最经济实惠的是黄斑变性的预防.我们对目前有据可依的一些黄斑变性的预防方法进行综述,包括4个方面:(1)合理膳食:维生素C、叶黄素、玉米黄素和脂肪酸等;(2)生活方式的管理,例如:戒烟和体重管理;(3)减少光照暴露,如太阳眼镜及滤波人工晶状体;(4)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类多因子遗传性疾病,其发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类复杂遗传模式疾病存在着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非共线性,使得对这类疾病的病因分析比较困难。本文从双生子研究、家系研究、人种研究、致病基因研究等角度介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常伴有进行性视力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全世界第三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虽然AMD目前尚未成为我国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但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AMD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MD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本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就AMD目前有关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50岁及以上的西班牙人群样本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上海市曹家渡街道≥50岁人群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情况。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间对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的目标人群进行AMD的流行病学调查。首先采取分层配额抽样;接着由调查队在当地眼科检查站对抽样人群进行外眼、角膜、瞳孔、晶状体检查,以及小瞳孔下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初筛出确诊和可疑AMD患者;然后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对可疑患者采用眼底照相等方法进一步确诊。结果本调查共纳入1063人,实际受检1023人,受检率为962%。确诊AMD患者159例(254只眼),占受检人群的155%。确诊湿性AMD19例(30只眼)。在50~59、60~69、70~79、80岁以上各年龄段中,AMD的检出率分别为57%(12/212例)、135%(42/311例)、202%(77/381例)及235%(28/119例)(χ2=2797,P<001)。未发现影响不同AMD类型患病的因素。AMD致盲眼和致低视力眼的比例分别为51%和311%。湿性AMD致盲眼和低视力眼的比例(233%和400%)高于干性AMD致盲眼和低视力眼的比例(27%和72%)。结论AM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AMD,尤其是湿性AMD对视力危害相当严重。(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519)  相似文献   

1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治疗手段有限。本文主要就遗传因素、危险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和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对此病邓以介绍。想念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最终可预防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最主要的原因,我国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也日趋增多,而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AMD的发病机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我们从病因学的角度对AMD的发展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病因不明。近年认为该病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疾病,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ARMD的基因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就其易感性基因及其基因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青春  李岱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370-237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引起中老年严重视力丧失最主要的原因。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我们概述了国内外有关AMD最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AMD潜在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ARM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受遗传、环境、饮食、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氧化应激在ARM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与ARMD的发病明显相关.这篇综述概括总结了ARMD的病理学特点、氧化应激与视网膜的关系以及氧化应激在ARMD形成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可修正性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不可逆性失盲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确定其可修正性危险因素可阻止或减缓疾病进展从而防止视力丧失。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才可能改变目前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