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72例,术前均行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点,对比病理结果。结果颗粒细胞癌2例,集合管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8例,透明细胞癌50例;按照现行病理分型,在透明细胞癌中纳入多房囊性肾细胞癌、颗粒细胞癌,该类型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扫描增强后显著强化;而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癌则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强化程度明显低于透明细胞癌。在CT影像表现方面,各种类型肾细胞癌无明显特异性,其分型最终仍需借助于病理,而详细分析肾细胞癌的病理与CT影像特点之间的关系,对肾细胞癌的鉴别及其诊断有着极大的帮助,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MR T2WI主要呈等低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DWI的ADC值及强化程度等进行定量测量。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透明细胞肾癌26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例,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肾癌7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其他少见肿瘤4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低,女性比例高,边界较清楚,假包膜及出血少见。透明细胞肾癌T2信号相对更不均匀,易发生出血,平均ADC值高于其他各组。乳头状细胞肾癌强化程度较低。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对肿瘤类型的鉴别未能提供帮助。结论 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不同类型肾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各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MDCT多期扫描在诊断不同亚型肾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的MDCT资料,按不同的病理分型来对比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9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2例,颗粒状肾细胞癌5例,混合型肾细胞癌3例,集合管型肾细胞癌2例。肾透明细胞癌CT 增强扫描肿瘤的增强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的肾细胞癌,且出血、坏死及囊变的比例较大;乳头状肾细胞癌与颗粒状肾细胞癌肿瘤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亚型的肾细胞癌;混合型肾细胞癌、颗粒状肾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瘤内常见钙化。结论 在鉴别肾细胞癌亚型时,肿瘤的CT增强类型及强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肿瘤皮质期CT表现,对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的意义较大;钙化、坏死、囊变等亦有助于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鉴别,特别是钙化的出现与否对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及颗粒状肾细胞癌意义较大,后两者钙化较常见,而肾透明细胞癌易出现坏死及囊变;集合管型肾细胞癌与混合型肾细胞癌各方面表现缺乏特征性,故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其特点尚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因各亚型肾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不同,其预后亦有所不同,术前准确判断肾细胞癌的亚型,对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肾嫌色细胞癌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MR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检查示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左侧肾脏6例,右侧肾脏4例;9例呈规则呈球形,1例形态欠规则,周边均可见假包膜;8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较模糊;2例伴不同程度瘢痕形成,瘢痕范围均<30%,瘢痕区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7例T1WI表现为等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8例T2WI表现为低信号,2例表现为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均呈高信号,化学位移成像均未见脂质成分。增强扫描示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及延时期持续轻度强化;动脉期瘢痕未见强化,延时期瘢痕可见轮辐状或分隔状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MRI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可与肾脏其余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亚型MRI信号平扫特点及增强表现,提高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病理证实肾细胞癌48例,均做T_1WI、T_2WI、TRUFI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组48命名透明细胞型41例,嫌色细胞型4例,乳头状细胞型3例。T_1WI均匀等或低信号33例,混杂信号15例;T2WI均匀高信号14例,等信号6例,混杂信号28例。显示假包膜者10例。增强扫描6例病灶均匀强化,34例不均匀强化,5例内壁不规则环状强化,3例均匀环状强化(假包膜强化)。结论 MRI能够准确诊断肾细胞癌,并有助于判断细胞亚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癌的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和CT、MRI资料。结果 10例中4例呈不规则分叶状、6例呈长圆形或长管状;5例囊壁有钙化,8例囊内可见明显不规则分隔,9例见壁结节;增强扫描示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5例发生腹腔假性黏液瘤。结论 阑尾黏液性囊腺癌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帮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和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CL的CT及MRI资料,其中10例接受CT、8例接受MR及DWI。结果 12例PCCCL共14个病灶,呈结节状或类圆形,瘤径1.6~9.8 cm,平均3.6 cm。10例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8例肿瘤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2例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下降;延迟期所有病灶均为低密度,2例显示包膜延迟强化。平扫T2WI 6例呈混杂高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1例为稍低信号;4例T1WI正相位呈稍低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反相位8例病灶信号均减低,4例减低明显。DWI 6例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4例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呈环形明显强化;门静脉期4例强化较动脉期减低,2例轻度持续强化,2例中心填充强化;延迟期7例病灶呈相对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4例显示环形强化包膜。结论 PCCCL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和MRI是诊断PCCCL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包括病变形态、最大径、T1WI及T2WI信号特征、肿块内部强化方式及增强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及ADC值。结果 34例乳腺黏液癌单纯型22例,混合型12例。MRI示21例为肿块型,6例为非肿块型,7例为多发结节型;T1W平扫22例呈低信号,10例呈等信号,2例呈混杂高信号;T2W脂肪抑制序列20例呈高信号,13例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9例病灶内可见低信号纤维分隔;动态增强早期呈典型环形强化11例;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11例,平台型18例,流出型5例。结论 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及MR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BCA患者的CT及MRI表现,并与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36例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进行比较。结果 11例腮腺BCA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平均最大径(22.36±8.79) mm,多位于浅叶(8/11)。6例接受CT检查,平扫5例病灶密度不均,1例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边缘强化较明显,1例可见强化壁结节。5例接受MR检查,11例病灶T1WI均呈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均可见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并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其中1例可见明显强化壁结节。CT或MRI见血管贴边征象10例,静脉回流进同侧下颌后静脉或颈外静脉者7例。结论 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软件评价肾脏不同性质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肾占位性病变(42例恶性,10例良性)常规超声检查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用定量分析软件(QontraXt)进行分析。分别在病灶、正常肾皮质选取感兴趣区,仪器自动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定量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比较病灶与周围正常肾皮质各定量参数,得出其灌注模式。结果 42例恶性占位中,38例肾细胞癌(32例透明细胞癌,4 例乳头状细胞癌,2 例嫌色细胞癌),4 例移行细胞癌。32 例透明细胞癌,快进占87.50%(28/32),慢进占12.50%(4/32),高增强占87.50%(28/32),低增强占12.50%(4/32),其中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呈快进、高增强;4例肾乳头状细胞癌,均呈慢进、高增强,强化持续时间长,廓清慢;2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呈快进、高增强,1例呈慢进、低增强。38例肾细胞癌增强模式中,快进占78.95%(30/38),慢进占21.05%(8/38),高增强占89.47%(34/38),低增强占10.53%(4/38),病灶与周围肾皮质比较,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高于正常肾皮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例肾移行细胞癌,均呈快进、高增强。10例良性占位中,6例错构瘤,3例肾囊肿,1例球旁细胞瘤。6例错构瘤均表现为慢进,低增强占83.33%(5/6),高增强占17.67%(1/6);3例肾囊肿,2例病灶始终无强化,1例囊壁均匀强化,囊内无强化;1例球旁细胞瘤呈慢进、高增强。良性病灶与自身正常肾皮质定量参数比较,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峰值及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能客观、准确地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灌注参数;不同性质病灶的血流灌注模式可为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成像(CDI)在小肾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声像图资料,评价CDI特征与肿瘤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30例中,18例病灶以稍高回声为主,22例病灶边界清楚,22例病灶向肾表面隆起;21例病灶血流丰富,周边多呈环绕型血流信号,并向内部穿入。30例中,24例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例为肾嫌色细胞癌,2例肾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均为单侧病变;超声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100%。结论超声二维声像图结合CDI对小肾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IPMC)的MSCT、MR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C 9例,术前均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复习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主胰管型5例,表现为主胰管明显扩张,多数见管壁结节,CT呈稍高密度,MRI为稍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胰管内呈长T1长T2信号;分支胰管型3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囊性或多发囊性病变,腔内见分隔及结节样突起或肿块,CT呈稍高密度,MRI为稍长T1长T2信号,2例CT MPR图像及MRCP显示病灶与主胰管相通;混合型1例,表现为囊状病灶,内有附壁结节,合并主胰管扩张,囊内为长T1长T2信号。6例病灶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4~45mm),6例胰腺不同程度萎缩,3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2例见不规则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分隔强化较明显,附壁结节强化稍弱且不均匀。结论:MSCT薄层扫描及MRI对IPMC诊断价值较大,结合MPR、CPR、MRCP能够显示胰腺IPMC的病理特征,有利于显示较小结节及胰管改变,结合其临床特征,多数病例可与胰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囊性肾癌的声像图分型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分型。方法 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囊壁、分隔及壁上的实性结节进行研究。结果 囊性肾癌的超声特点为囊壁及分隔不规则增厚,部分患者囊壁上可见实性结节,依据囊性肾癌的发生机制和声像图表现,可将其分为3型;单房囊肿型、多房囊肿型、有壁结节的囊实型。结论 超声能对典型囊性肾癌作出正确诊断,但不典型者可误诊为良性肾囊肿,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表现,探讨该肿瘤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6例肿瘤最大径为5.4~26.4cm,平均11.2cm。3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左叶,1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肿瘤均为多房性单发囊性肿块,内见多发分隔,边界清楚。2例囊内分隔局部增厚,其中1例见分隔处有局限性乳头状突起,1例见壁结节,1例分隔见多个点状及短线状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轻至中度强化。2例因肿块压迫出现肝内胆管扩张。其中1例肿块的小囊与肝内扩张的胆管相通。结论中年女性,CT表现为肝内单发低密度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囊内有多个分隔,囊内可有乳头状突起或壁结节,此时应考虑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占位。组织学示肾上极的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状突向腺腔内,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部分集合管腺上皮见异型增生。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角蛋白7(CK7)、角蛋白19(CK19)、上皮膜抗原(EMA)、转录因子E3(TFE3)和E-钙黏素(E-cad),而角蛋白20(CK20)、CD31、CD34、CD10、CD117、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和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表达则呈阴性。肾中部囊性肿瘤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癌细胞阳性表达CD10、波形蛋白和CK19,而CK7、CD117表达则呈阴性。结论:CD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由于组织起源不同,CDC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的概率更小,但这种合并存在的情况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化:囊腺癌患者CEA、CK7、CK19阳性表达;囊腺癌肿瘤间质Vim、Actin和PR标记阳性。影像学表现:9例位于肝左叶,8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7例肿物周边胆管扩张。肝胆管囊腺瘤5例边界规整,囊内间隔多薄而规整,无或较小囊壁及间隔结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MR增强无明显强化;肝胆管囊腺癌4例边界不规整,囊内间隔多为厚分隔,囊壁及间隔结节较大,CDFI可见血流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肝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结节、肿物周边胆管扩张征象有助于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  相似文献   

17.
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中的表现.方法 对22例2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肾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 本组22个肾占位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乳头状肾癌13个和嫌色细胞癌9个.22个肿块最大直径范围1.1~14.2 cm,常规超声显示实质性肿块17个,囊实性肿块5个;18个病灶内发现彩色血流信号,4个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22个病灶均见增强,同步增强13个,缓慢增强9个,其延迟时间2~4 s,达峰值和实质期增强程度始终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快速消退16个,同步消退6个,共11个肿块周边显示假包膜.结论 缓慢增强和全期低增强对诊断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囊性肾癌的超声和CT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例住院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并与CT对照。结果 20例囊性肾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左侧12例,右侧8例,超声和CT均全部检出。常规超声病灶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肿5例,瘤内分隔10例,瘤内结节4例,类实质回声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瘤内血流18例,其中测及动脉频谱17例,阻力指数平均为0.66。CT表现为病灶增强后,早期不均匀强化19例,分隔强化6例,结节强化4例。常规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85%,CT诊断准确率80%。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5例腺癌;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萎缩,主胰管扩张,8例内部可见壁结节,1例见多发斑块状钙化。分支胰管型9例,包括腺瘤和交界性肿瘤各3例,1例原位癌,2例腺癌;其中7例位于胰头部,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内见分隔和乳头状壁结节,呈"葡萄串"样,1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位于胰尾部,呈类圆形囊性病灶,增强无强化。混合型7例,包括交界性肿瘤和腺癌各3例,原位癌1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伴腔内壁结节,3例病变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7例接受ERCP,其中5例明确显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结合ERCP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