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蜂针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蜂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肌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灵龟八法及常规辨证取穴法进行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 ①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均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比较则为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②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比较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率比较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效率比较则为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疗效优于常规辨证取穴组.  相似文献   

3.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宜军  周友龙 《中国针灸》2004,24(10):677-678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2例根据本病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临床常规针灸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针灸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中26例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健侧对应穴,15例静止期患者采用浅刺法针刺患侧,2例恢复期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并与36例常规针灸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取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7个,对照组为4.0个,两组在治疗疗程上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期整体针灸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1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整体针灸法组(治疗组)63例和传统针灸法组(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ADL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提高患者ADL、降低残疾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分期整体针灸法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期整体针灸在脑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疗法治疗,实验组予以分期整体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优于对照组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有变化,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分期整体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循经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唐华生 《中国针灸》2008,28(8):582-584
目的:比较循经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循经针刺组(治疗组)85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80例.分别按胆经、膀胱经分型循经取穴与常规取穴法进行对照治疗,共治4个疗程,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复发率分别为88.2%、2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41.4%,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循经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取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采取分期整体针灸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愿意配合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灸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评价临床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分期整体针灸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比较而言,前者不仅疗效更优,而且可更好地改善中医症候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配合常规取穴治疗老年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灵龟八法配合常规取穴治疗中风后遗症35例(治疗组),与单纯常规取穴治疗32例(对照组)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22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24例,未愈4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龟八法能显著提高针灸治疗老年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朱新年  王峰  杨涛 《陕西中医》2012,(10):1287-1289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通络法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两组均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和针灸等康复治疗,对照组133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128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益气化痰通络法组方(半夏、白术、茯苓、胆南星、天竺黄、天麻、地龙、黄芪、红花等),两组均治疗30d。结果:脑梗死症状两组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即分为治疗组(分期针刺)和对照组(常规针刺)各30例,比较治疗后病人肌力改善程度.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83.33%,优于对照组60%(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针刺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作用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交替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两组在采用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良肢位摆放的同时均给予针刺治疗.交替针刺组采用巨刺与非巨刺交替运用的方法,即每日2次、健侧与患侧腧穴交替使用;常规针刺组每日1次、仅取患侧腧穴针刺.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监测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及治疗最后1天针刺前及针刺过程中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交替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5.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37.5%(P(0.01);交替针刺组治疗后的改良S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交替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在治疗第1天及最后1天针刺过程中均可使病灶侧MCA平均血流速度下降(均P<0.05);治疗最后1天交替针刺组针刺前MCA平均血流速度与常规针刺组针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针刺组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灌注是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刺并高压氧改善脑梗死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以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标准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并且运动功能提高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整体同步康复脑梗死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患者平衡障碍,尤其对伴有视、听等感觉障碍的脑梗死早期患者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沐榕 《中国针灸》2003,23(1):9-17
目的:观察西医治疗脑梗塞失语症加用针刺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49例,对照组45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三针和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为62.22%。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西医加针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梗塞后抑郁病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左洛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服用左洛复。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1.7%,对照组为44.4%。经χ2检验,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取穴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汉梁 《中国针灸》2002,22(11):5-13
目的:对比不同取穴方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划分阶段标准,按不同阶段选取不同屈肌伸肌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常常刺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比常规针刺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视经反射弧的原理,结论康复学的有关评定措施,分不同阶段、不同屈肌伸肌取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杨国荣  赵援非 《河北中医》2007,29(5):449-450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脑梗死后复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复视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痊愈率为51.4%;对照组总有效率65.7%,痊愈率28.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脑梗死后复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干预效应.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后休息ld,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共治疗42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综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综合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灌肠。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68.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39.6%,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01)。昏迷量表(GCS)评分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