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手术的38例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6 ml,Ⅱ组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3 ml,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的Bp、ECG、SpO2、SBp、DBp、MAP、H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作用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30 min、45 min测得感觉阻滞范围和运动阻滞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药浓度是决定阻滞深度的主要因素,严格控制麻药浓度为对临床麻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婉菱  周少丽  沈宁  马武华  陈信芝 《广东医学》2003,24(10):1074-1076
目的 探讨微泵持续输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60例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2 0例 ,Ⅰ组单纯全身麻醉 ;Ⅱ组间断硬膜外注药 +全身麻醉 ;Ⅲ组微泵持续硬膜外注药 +全身麻醉。Ⅱ ,Ⅲ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给试验剂量 3ml ,观察 5min无脊麻表现后 ,Ⅱ组再注射 5ml ,维持量为每隔 60min注药 6ml;而Ⅲ组硬外管接微泵以 60ml/h速度注入 ,5min后调速为 6ml/h。然后复合气管内全麻。测定麻醉前、注局麻药后、气管插管前后、切皮时SBP ,MAP ,HR ,CVP的变化 ;Ⅱ ,Ⅲ组硬膜外麻醉效果 ;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 ,Ⅱ组在首次注局麻药后 3 0min内和追加维持量 15min后 ,血压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Ⅲ组在首次注局麻药后 3 0min内血压下降幅度小 (P >0 0 5 ) ,维持麻醉期各时点稳定。CVP变化与血压变化相似。Ⅱ ,Ⅲ组在注局麻药后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全麻诱导后Ⅱ组心率、血压降低比Ⅰ ,Ⅲ组明显 (P <0 0 5 ) ,插管后 5min及切皮时Ⅰ组心率、血压升高的程度比Ⅱ ,Ⅲ组明显 (P <0 0 5 )。 3组在气管插管前后CVP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Ⅱ ,Ⅲ组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青壮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Ⅰ组(肌间沟组)、Ⅱ组(腋路组)、Ⅲ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60例.Ⅰ组、Ⅱ组穿刺成功后,分别一次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0.3%左旋布比卡因20~25ml;Ⅲ组先行肌间沟组法操作,注入局麻药液15~20ml,再行腋路组法操作,注药5~10ml.结果 麻醉阻滞完善率:Ⅲ组(95.00%)显著高于Ⅰ组(83.33%)(P<0.05);非常显著高于Ⅱ组(80.00%)(P<0.01).麻醉并发症:Ⅰ组多于Ⅱ组和Ⅲ组.结论 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其麻醉阻滞完善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对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12 2例ASAⅠ~Ⅱ级拟行上、中腹部手术的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Ⅰ组 (微泵持续注药组 ) 6 1例和Ⅱ组 (间断注药组 ) 6 1例。 2组患者均选用 10g/L利多卡因和 2 .5g/L丁卡因混合液。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 ,Ⅰ组微泵持续注药 ,首次量 10ml以 1ml/min速度泵入 ,维持量 0 .1ml/min ;Ⅱ组首次量 10ml,5min内分 2次注入 ,5ml/次 ,维持量每隔 6 0min注入 6ml。观察首次量注入后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及注药 10min ,15min ,30min ,6 0min ,75min时平均动脉压 (pMA)、心率 (fH)、中心静脉压 (pCV)、血氧饱和度xO2 及心电图 (ECG)变化 ,以及麻醉 1h、术毕、术毕 2 4h皮质醇含量。结果 :注入首次量后 ,麻醉起效时间Ⅰ组较Ⅱ组长 ,阻滞范围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MAⅠ组首次量注入后 30min内下降速度缓慢、幅度小 ,维持麻醉期各时点稳定。Ⅱ组注首次量药后 30min内和维持麻醉期每次注药后 15minpMA均显著下降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pCV变化与pMA变化相似。Ⅰ、Ⅱ组注药后各时点fH、xO2 、ECG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皮质醇含量 2组麻醉前、术毕、术毕 2 4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的重比重腰麻药液用于剖宫产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对内脏牵拉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例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四组:Ⅰ组:0.75%布比卡因1 ml+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10%葡萄糖0.1 ml;Ⅱ组:0.75%布比卡因1 ml+芬太尼0.4 ml+10%葡萄糖0.1m l;Ⅲ组:0.75%布比卡因1.2 ml+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10%葡萄糖0.1ml;Ⅳ组:0.75%布比卡因1.2 ml+芬太尼0.4 ml+10%葡萄糖0.1 ml。选L3~4为穿刺点,注药速度均为0.05 ml/s。观察并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肌松情况、牵拉反应及低血压、寒战等麻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四组产妇Bp均有降低,Ⅰ组、Ⅱ组与Ⅲ组、Ⅳ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感觉阻滞平面Ⅲ组、Ⅳ组高于Ⅰ组、Ⅱ组。Ⅱ、Ⅲ、Ⅳ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麻醉效果、肌松及牵拉反应发生情况与其它三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所有产妇均无明显呼吸抑制,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0.75%布比卡因1ml(7.5mg)+芬太尼0.4 ml(20μg)+10%葡萄糖0.1 ml的腰麻药液,镇痛完善肌松良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消除或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明显,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盐酸氯普鲁卡因与1.73%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应。方法选择120例手外伤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60例。Ⅰ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Ⅱ组用1.73%碳酸利多卡因,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由一位麻醉医生操作,在腋动脉搏动最强处穿刺,有突破感后观察针头随动脉搏动,一次性于1min內注药30ml(含肾上腺素1:300000U)。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Ⅰ组均长于Ⅱ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恢复时间Ⅰ组短于Ⅱ组(p<0.05)。②需要加氟芬合剂加强镇痛者,Ⅰ组为11例,Ⅱ组为4例。③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④Ⅰ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Ⅱ组有2例出现轻微中毒反应,均未见有后遗症状。结论3%盐酸氯普鲁卡因与1.73%碳酸利多卡因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神经麻醉,碳酸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倪锦  张国强 《广东医学》2004,25(9):1081-1082
目的 探讨不同容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术后早期镇痛效应的影响 ,以确定利多卡因给药的最佳容量。方法  6 8例 1~ 6岁行斜疝手术的患儿 ,随机分成 4组 :Ⅰ ,Ⅱ ,Ⅲ组患儿在基础麻醉下再作骶管麻醉 ,其剂量为 0 8,1 0和 1 2ml/kg(含 1∶2 0万肾上腺素的 0 8%利多卡因 ) ;Ⅳ组为对照组 ,单纯静脉麻醉 ,由专人负责观察各项生命体征 ,并由患儿父母观察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Ⅰ ,Ⅱ ,Ⅲ组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Ⅳ组 ,Ⅰ ,Ⅱ ,Ⅲ组患儿首次需要追加镇痛药的时间、首次排尿时间、肢体恢复自由活动时间及出麻醉复苏室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增加利多卡因药物容量并不延长术后镇痛的时程 ,却可能使药物误入血管内或蛛网膜下腔时危险性加大 ,因而推荐使用 0 8ml/kg的 0 8%利多卡因用于 1~ 6岁小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给药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4 0例盆腔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Ⅰ组 (常规组 ,L2~ 3 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 ,成功后 ,注入 3ml 1- 2 - 1溶液 (1%丁卡因 5ml 2 %利多卡因 10ml 生理盐水 5ml混合液 )作试验剂量 ,无腰麻征象 ,则每隔 5min再注入 1- 2 - 1溶液 3ml 2次 ,Ⅱ组 (穿孔组 ) ,L2~ 3 联合穿刺 ,成功后蛛网膜下腔不注药 ,硬膜外腔置管后硬膜外腔注药 ,注药方法与Ⅰ组相同 ,观察两组病人 9ml1- 2 - 1溶液所产生的麻醉效果。结果 :Ⅱ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Ⅰ组 ,并产生较广泛的阻滞平面和良好的骶神经阻滞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穿孔组产生完善的麻醉效果 ,可能与少量局麻药可渗入蛛网膜下腔 ,发挥双重阻滞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浓度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 10 0例锁骨骨折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的病例 ,其中 5 0例以 1.73%碳酸利多卡因 10ml+0 .9%生理盐水10ml+0 .75 %盐酸罗哌卡因 10ml,另 5 0例以 1.73%碳酸利多卡因 2 0ml+0 .75 %盐酸罗哌卡因 10ml进行麻醉 ,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B组有 2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 ,A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浓度的局麻药足可以满意地完成锁骨骨折手术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Ⅱ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0.17%左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肌间沟注入.记录注药后15分钟(T0)30分钟(T1)时完全感觉阻滞的比较.结果:T0 、T1时Ⅱ组注药后上肢感觉的阻滞程度优于Ⅰ组.结论: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阻滞程度优于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诱导引起呛咳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层分为四组:Ⅰ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Ⅱ组为利多卡因0.5 mg/kg,Ⅲ组为利多卡因1.0 mg/kg,Ⅳ组为利多卡因1.5 mg/kg,所有利多卡因组加生理盐水至10ml。实验药物经上肢静脉10s内注入,2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注射时间5s),观察5min,记录呛咳的例数和强度。结果呛咳发生率Ⅰ组为40%(20/50),Ⅱ组为16%(8/50),Ⅲ组为14%(7/50),组Ⅳ为14%(7/50),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三个实验组之间呛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其最佳剂量为0.5m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5%NaHCO3对下段食管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术中循环、呼吸、酸碱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下段食管癌开胸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两组。空白对照Ⅰ组;实验Ⅱ组:应用1.2mmol/kg的5%NaHCO3。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血气。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mg/kg、琥珀胆碱1.5mg/kg,维持吸入1.5%~4%七氟烷、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1和间断静注罗库溴铵0.1~0.2mg/kg。OLV后应用5%NaHCO(3Ⅱ组:4ml/min)。分别在麻醉前(T0)、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min时(T2)、手术完毕前(T3)采外周动脉血2ml进行血气分析。【结果】麻醉后组间比较:MBP和HR在T2时间段Ⅰ组比Ⅱ组下降明显(P〈0.01)。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在T2时间段Ⅰ组有所下降,与Ⅱ组比较(P〈0.01)。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tension,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saturation,SaO2)在T2时间段Ⅱ组比Ⅰ组升高明显(P〈0.05和P〈0.01)。pH值T2时间段Ⅰ组比Ⅱ组下降明显(P〈0.01)。碱超(baseexcess,BE)值T2、T3时间段Ⅰ组比Ⅱ组下降明显(P〈0.01)。[Cl-]在T2时间段Ⅰ组比Ⅱ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5%NaHCO3能使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循环、呼吸系统平稳,较高的PaO2和SaO2有利于血液运氧。保持血液pH值和BE值相对稳定,无高氯代酸倾向,也不影响CO2的排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预注盐酸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孕6-12周,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120例,随机分3组,每组40例,Ⅰ组术前15 min静脉滴生理盐水100 ml;Ⅱ组术前15 min静脉滴注盐酸丙帕他莫2 g溶于100 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奈福泮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手术后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30)给予氟哌利多5mg+3%氯普鲁卡因40 ml+生理盐水至100 ml、芬太尼组(Ⅱ组n=30)给予芬太尼0.3 mg+氟哌利多5 mg+3 %氯普鲁卡因40 ml+生理盐水至100 ml、奈福泮组(Ⅲ组n=30)盐酸奈福泮40 mg+氟哌利多5 mg +3%氯普鲁卡因40 ml+生理盐水至100 ml。术毕时经硬膜外导管泵人,2 ml/h,镇定时间15 min。观察记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Ⅱ组和Ⅲ组镇痛效果均优于Ⅰ组;Ⅲ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Ⅱ组;3组产妇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肛门首次排气时间Ⅲ组明显短于Ⅱ组。结论盐酸奈福泮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术后镇痛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对中耳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中耳手术患者8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随机分为4组,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0mL(Ⅰ组)、托烷司琼2mg(Ⅱ组)、盐酸戊乙奎醚1mg(Ⅲ组)、托烷司琼2mg加盐酸戊乙奎醚1mg(Ⅳ组)。记录术前、诱导后、术毕心率、血压的变化;术毕口干程度;术后24h PONV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补救措施。结果各组诱导后MAP均明显降低(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术毕MAP均明显增高(P〈0.05)。Ⅰ组和Ⅱ组诱导后和术毕HR明显增加(P〈0.05),Ⅲ组和Ⅳ组HR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和Ⅳ组明显口干,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Ⅰ组和Ⅱ组(P〈0.05)。Ⅳ组术后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可以稳定术中血液动力学,减少气道分泌物,明显降低中耳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前口服可乐定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15例。Ⅰ组:可乐定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术前1 h口服+2%利多卡因1 mg/kg气管插管前咽喉部表麻;Ⅱ组:可乐定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术前1 h口服,Ⅲ组:术前1 h口服生理盐水5 ml,2%利多卡因1 mg/kg气管插管前咽喉部表麻,Ⅳ组:术前1 h口服生理盐水5 ml,观察各组气管插管及拔管期间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SD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期间,Ⅰ组HR、SBP、SDP、RPP升高幅度最小,Ⅱ组升高幅度<Ⅲ组<Ⅳ组,Ⅳ组与其它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气管拔管期间,Ⅰ组HR、SBP、SDP、RPP维持平稳,Ⅲ组和Ⅳ组RPP明显增加,拔管5 min后接近正常。结论术前口服可乐定加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麻能明显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麻醉在乳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30例乳腺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Ⅰ组 :2 .5g/L罗哌卡因组 (n =10 ) ;Ⅱ组 :3.75g/L罗哌卡因组 (n =10 ) ;Ⅲ组 :5g/L罗哌卡因组 (n =10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注入 10g/L利多卡因 5ml,观察 5min。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10~ 15ml,2 0min后平面不满意者追加 5~ 10ml。连续记录给药时、给药后 15min、45min时血压、心率、xO2 。麻醉中患者不吸氧。结果 :麻醉平面出现时间 :Ⅰ组为 15min ,Ⅱ组为 10~ 15min ,Ⅲ组为 10min。镇痛效果 :极满意 :Ⅰ组 1例 ,Ⅱ组 3例 ,Ⅲ组 6例 ;满意 :Ⅰ组 2例 ,Ⅱ组 3例 ,Ⅲ组 3例 ;不满意 :Ⅰ组 7例 ,Ⅱ组 4例 ,Ⅲ组 1例。 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2 .5g/L罗哌卡因不适用于乳腺手术 ,3.75g/L罗哌卡因适用于乳房单切或区段切除的患者 ,5 .0g/L罗哌卡因用于乳腺手术镇痛完善、完全有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几种方法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昕祥 《河北医学》2010,16(7):847-849
目的:比较芬太尼、利多卡因、托烷司琼3种药物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静脉麻醉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Ⅱ组:静脉注射25μg/mL芬太尼2mL;Ⅲ组:静脉注射1mg/mL托烷司琼2mL;Ⅳ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各组从静脉给予实验药物60s后,5 mg/s恒速推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与Ⅰ组(疼痛发生率80%)相比、Ⅱ组、Ⅲ组、Ⅳ组用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7%、30%、33%,均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发生率(P〈0.05),而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丙泊酚注射之前60s,芬太尼50μg、托烷司琼2mg、利多卡因40mg的缓慢注射均可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在学龄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3岁~6岁肱骨髁上骨折择期手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Ⅰ组(静脉全麻组)、Ⅱ组(低剂量臂丛组)、Ⅲ组(高剂量臂丛组)。Ⅰ组用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全麻。Ⅱ组(低剂量臂丛组):臂丛用1%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1/20万)0.5 ml/kg。Ⅲ组(高剂量臂丛组):臂丛用药量0.8 ml/kg。观察各组切皮前后、术中心率、血压,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Ⅱ组、Ⅲ组不需追加氯胺酮的例数。结果:Ⅱ组、Ⅲ组比Ⅰ组苏醒快,心率、血压平稳。Ⅲ组比Ⅱ组追加氯胺酮例数少。结论: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盐酸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 hydrochloride)和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hydrochloride)作为高位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手术对血压(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117例分为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组57例,盐酸利多卡因组60例。2组麻醉前用药和麻醉操作相同,均硬膜外腔注入相应药物,分别于硬膜外麻醉注药前,注药后20 min、45 min记录BP、HR及SpO2各参数值。结果盐酸利多卡因组患者硬膜外注药后20 min和45 min时BP、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R增快,与硬膜外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组患者硬膜外注药前后HR、BP及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浓度盐酸左旋布比卡因血浆游离浓度低,用于乳腺手术高位硬膜外阻滞,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心脏毒性小,维持时间长和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是较为可取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