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源性溃疡与门脉高压性胃病、肝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秋敏  梁列新 《广西医学》2009,31(10):1431-1432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HU)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功能Child—Push分级的关系。方法121例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诊断HU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应用Child-Pugh分级评价肝功能。结果121例肝硬化患者合并PHG89例(73.6%),合并HU56例(46.3%),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19.6%;肝硬化PHG组HU发生率53.9%,显著高于无PHG组(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A、B、C级中HU的发生率分别为18%、45%、73.8%(P〈0.01)。结论PHG是HU的重要原因,HU发生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HU与Hp感染是否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产奥美拉唑对肝源性溃疡(HU)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243例确诊肝硬化患者经胃镜检查有活动期溃疡患者46例,每日晨服国产奥美拉唑20 mg,疗程4~6周,观察胃镜下溃疡愈合、临床症状好转和副作用情况,并与同期消化性活动期溃疡(PU)43例对比。结果4周愈合率HU组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为71.43%(20/28),胃溃疡(GU)为55.56%(10/18);PU组中DU与GU为100.00%(31/31与1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6周愈合率HU中DU为85.71%(24/28),GU为88.89%(16/18)。肝功能Child C级者溃疡愈合率明显降低。结论国产奥美拉唑治疗HU的疗效较好,但比PU差,且疗程应比PU长,尤其肝功能Child C级者。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 ,临床上往往由于肝硬化症状突出 ,而掩盖了溃疡临床表现 ,以致漏诊、误诊率较高。对我院 37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发现肝源性溃疡 64例 ,对其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 ,以求对该病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提高。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5 0例 ,女性 1 4例 ,男女之比为 3.6∶1 ;年龄 2 3~ 78岁 ,平均 48 4岁 ;病程2 6d~ 4年 ,平均 2 5年。 64例均为住院病人 ,肝硬化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超声、CT、生化检查所确诊。溃疡全部经胃镜检查确诊 ,胃溃疡经病理活检除外恶性溃疡。1 2 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提高对肝源性溃疡的临床诊断意识.方法 38例肝源性溃疡均行肝脾B超,化验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胃镜检查,分析了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状况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资料.结果 肝源性溃疡多发生于重度静脉曲张,且与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肝源性溃疡Hp检出率为58.6%.结论 肝源性溃疡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关,肝源性溃疡Hp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6.
肝源性溃疡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玉君 《北京医学》2005,27(4):254-254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也称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指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消化性溃疡,实际上是慢性肝病的肝外表现.其发病机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等某些方面不同于一般人群的消化性溃疡.HU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我们对2001年至2003年收治的13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HU 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源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源性溃疡是发生于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基础之上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规律性,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诊断依靠X线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控制原发病、抑酸和降门脉压治疗是促进其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探讨内镜下止血及小剂量心得安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肝源性溃疡75例,观察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溃疡部位、HP感染率、出血率及7d内止血率及溃疡愈合率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内镜下止血 心得安 泰胃美治疗,对照组38例,用维生素B6 泰胃美治疗;另外选单纯性消化性溃疡73例,随机对照2组36例,用维生素B6 泰胃美治疗,对照3组37例,内镜下止血 维生素B6 泰胃美治疗。结果:肝源性溃疡发病年龄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10年,溃疡部位以复合性溃疡居多和并出血率高,内镜下止血 小剂量心得安可明显提高肝源性溃疡7d内止血率,促进肝源性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互易并出血,互以复合性溃疡多见,门静脉高压因素可能从中发挥作用,内镜下注射及喷洒止血剂及口服小剂量心得安及用制酸护肝治疗能有效止血,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HU)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1年10月肝硬化病人(除Child C和严重心肺患者)225例予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46例,而在同时期胃镜检查非肝硬化病人发现消化性溃疡223例,对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对所有病例按消化性溃疡进行正规治疗,每两周复查胃镜,溃疡达S期为治愈,观察各自治愈所需时间;在治愈后巩固一月,在停药三月后胃镜检查,观察溃疡复发率,结果:HU多发性或/和复合性溃疡发性率比非HU高,治愈时间长,易复发。结论LHU为难治性溃疡,结合肝硬化病需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肝源性溃疡60例,观察其溃疡部位、合并出血率及溃疡愈合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用普萘洛尔+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对照组(B组)30例,用奥美拉唑+维生素B。口服治疗。同期选择单纯性消化性溃疡30例,作为对照2组(C组),治疗方法与B组相同。结果:肝源性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高,较对照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普萘洛尔可明显提高肝源性溃疡愈合率,与B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且易合并出血,小剂量普萘洛尔有助于肝源性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肝源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愈合8例(47.05%),3年内多次复查仍末愈合者2例(11.70%)。结论:肝源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消化道出血率高,且难以治愈。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8与肝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靳敏  秦雪  梁余莉 《广西医学》2000,22(1):41-4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与肝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90例肝病患者(肝癌30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8例,肝硬化26例)血清中IL-8的水平。并与正常健康献血者20例作对照组,对这些病例的四项肝功能指标与各病例组IL-8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各病例组白细胞介素8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0.01)。各病例组间肝硬化组中IL-8水平最高,急性乙肝最低。肝癌组IL-8水平与肝功能指标无相关关系,其余各组与肝功能指标有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IL-8在肝脏炎症损伤,修复和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肝硬化组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对照组经体检后身体各项指标正常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肝硬化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测定比较,胛、APTT、TT值均明显延长,FIB值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组间,PT、APTT、TT测定时间逐渐延长,FIB值则逐渐降低,A、B、C级间PT、APTT、TIB测定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APTT、TT时间延长和nB结果降低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致性,肝功能分级愈差,凝血障碍愈明显。故测定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 , PLC)切除术后保肝药联合应用与肝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PLC并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病历12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齐全能够进行有效分析的为83例。依据《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和药物作用机制将保肝药分为6类:A=抗炎类,B=稳定膜系统类,C=结合解毒类,D=改善供能类,E=促进再生类,F=其他类。结果(1)A+D治疗方案与C+D治疗方案比较,总胆红素k值的P=0.046,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k值的P=0.035,C+D治疗方案优于A+D方案;(2)总胆红素的k值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k值存在正相关,P<0.01;(3)总胆红素k值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k值与肝门阻断时间、肝硬化类型等因素不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行肝脏肿瘤切除术后,C+D治疗方案比A+D治疗方案更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中、重度组,比较3组Child-pugh分级、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轻、中、重度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分别为6.86±1.45、7.98±1.69、9.96±2.23,低钠血症程度越严重,分值越高(P<0.01);主要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低钾血症与顽固性腹水发生率随低钠血症的加重而升高,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轻、中、重度组病死率分别为3.92%、19.72%、60.0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钠血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状况,检测血钠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0.4 U/kg)及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15 mg/d),连续服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及机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6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20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治疗,连用72h观察。对2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意识变化、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氨水平、意识障碍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0.4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患者预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1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及血脂;计算Child-pugh记分;比较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死亡组与生存组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C级患者血清HA、PCⅢ、Ⅳ-C与A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C与HA,HDL-c与PCⅢ、Ⅳ-C及HA,apoA1与PCⅢ及HA,apoA1/B与PCⅢ、Ⅳ-C及HA均呈负相关。死亡组HDL-c、apoB、PCⅢ、HA较生存组升高(P<0.05)。结论血脂低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升高提示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反之预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试验15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在评估原发性肝癌(HCC)射频消融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级HCC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于术前测定ICGR15。根据术后肝功能损伤程度及凝血功能将患者分为肝功能轻度损伤组(L组)、肝功能中度损伤组(M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S组)。对术前测定的ICGRl5结果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ICGRl5及Child-Pugh评分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射频消融术前不同的Child-Pugh分级间ICGR15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间ICGR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与S组间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与M组及M组与S组间Child-Pug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R15与ChildPugh分级有明显相关,且能对HCC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对12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个案访谈,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归纳出影响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四个主要因素:①疾病本身因素的影响;②医嘱的可执行性;③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④社会因素的影响。结论增强肝硬化患者的依从性,应提高医嘱的可执行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对患者院外康复指导,创造关爱患者的社会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