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的早期方法盲目性大,耗时、费资。较新的研究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活性指导下的靶向追踪分离方法,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中药薤白中的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中药粉背薯芋、总合草苔虫及黑果黄皮中的抗癌活性成分。第二种为体内代谢方法,用此法对桑白皮中的平喘成分,及穿心莲内酯的体内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面临的困难、改进方法的思考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及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大鼠分别口服、静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后,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并估算其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LC-MS/MS法分析鉴定给药后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的代谢物。结果:口服给药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在大鼠体内吸收较为迅速,但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0.16%,并迅速从体内消除。进一步的代谢研究发现,静注和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物分别为脱水产物,谷胱甘肽结合物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其在血浆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原型药物和脱水产物。结论:口服给药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以原型药物的形式吸收进入体内,并在体内进一步代谢。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对穿心莲内酯C-19位的羟基进行磺化虽然提高了其水溶性,但降低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20,(1):68-73
目的研究穿心莲片对华法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及穿心莲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对Chang Liver细胞CYP3A4和CYP2C9表达的影响,并探索穿心莲片影响华法林代谢的机制。方法采用HPLC-MS/MS检测穿心莲片对华法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穿心莲有效成分对Chang Liver细胞中CYP3A4、CYP2C9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SD大鼠体内,穿心莲片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可降低CYP3A4、CYP2C9 mRNA和蛋白表达(P <0.05)。结论穿心莲和华法林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穿心莲片能够抑制华法林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这可能与穿心莲成分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和新穿心莲内酯降低CYP3A4及CYP2C9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灵  王凯  丁丽琴  乔淼  侯文彬  邱峰 《药学研究》2018,37(11):669-672,678
穿心莲内酯为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中提取得到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近年研究表明,其多种衍生物在溶解性等方面优于原型药物,促使含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该文阐述了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以为这一天然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考察5种中药成分黄芩苷、穿心莲内酯、橙皮苷、茶多酚及黄豆苷元在体外对羧酸酯酶1(CES1)和羧酸酯酶2(CES2)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ES1、CES2特异性探针咪达普利和伊立替康(CPT-11)及其代谢产物咪达普利拉和SN-38,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初步考察上述5种中药成分抑制两种CESs活性强度。结果:上述5种中药成分在100μmol·L-1浓度下对CES1、CES2活性均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黄芩苷、穿心莲内酯、橙皮苷、茶多酚及黄豆苷元在体外不影响CESs活性,体内实验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技术(HPLC)检测实验大鼠血清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穿心莲水粗提取物分别给予实验大鼠连续灌胃7d和12d后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仪分析大鼠血清中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并明确其在体内的含量.HPLC条件: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Shield C18柱(4.6x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紫外检测波长240nm.结果:大鼠血清用HPLC检测显示7d和12d大鼠血清中穿心莲内酯含量分别为3.12×10-6和1.512x10-6 g/mL,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均较少.结论:在大鼠血清中均可检测到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但检测到的脱水穿心莲内酯较少,可能是因为脱水穿心莲内酯难溶于水中,使水煎液中含量有限;也可能是脱水穿心莲内酯在体内很快转化为了其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正>炎琥宁是传统中药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的新型衍生物,炎琥宁有良好抗病毒、抗炎和解热作用,广泛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1]。头孢地嗪钠(cefodizime)属第3代头孢菌素,体内活性大于体外活性,临床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下呼  相似文献   

8.
炎琥宁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制剂,是由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其作用迅速,不受体内pH、酶、食物等影响,可发挥全身或局部作用。其具有抗菌抗病毒、退热、消炎等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扁桃体炎、各类感染以及病毒性肺炎。近年来因其疗效显著,安全稳定,常将其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疾病,现将联合应用综述如下,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穿心莲又名苦胆草,属于一种爵床科之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炎等。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中一种重要的成分,从现代药理学机制上分析,穿心莲内酯在生物体内产生的药代动力学一般直接在组织器官当中分布,而且多分布于血流较为丰富的组织器官当中,其主要作用是对生物体内的NO产生、环氧合酶、细胞因子等进行抑制,并且还能通过阻断MAPK通路、NF-kB通路来起到抗炎的功效。据最新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治疗高血压等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因而近年来,在临床上对于穿心莲内酯的药代动力学及对该药物的体内分布有着更加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秦凌浩  胡巧红  郑小秋 《中国药房》2011,(27):2527-2529
目的:考察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对难溶性药物穿心莲内酯体外溶出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泊洛沙姆为载体材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不同比例的穿心莲内酯-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药物在固体分散体的存在状态。结果:与穿心莲内酯空白药物相比,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在蒸馏水、pH1.2盐酸溶液与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速率明显提高,载药固体分散体15min时累积释药量是穿心莲内酯空白药物的3.6倍;穿心莲内酯以微晶态高度分散于载体材料中。结论: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能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物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药物毒性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的活性成分或其提取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与转运体相关,转运体的表达或活性可明显影响中药在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活性。其中,基于转运体的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等中药成分的肝、肾毒性的研究十分广泛,而中药对转运体的作用也会对其他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基于转运体角度来概述中药毒性及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上的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活性蛋白质组技术(ABPP)是越来越多的化学蛋白质组学方法之一,该技术利用小分子化学探针来探索化合物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中药活性成分分子靶点的鉴定中,ABPP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等优越性,目前已经利用该技术鉴定了许多中药活性成分的分子靶点。综述了ABPP技术在中药活性分子靶点中的应用,包括青蒿素、黄芩苷、穿心莲内酯、苏木酮、龙牙葱木皂苷、山楂酸、蟾毒内酯、毛兰素与荜茇宁等,为创新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于指导以穿心莲内酯为先导化合物的新型免疫调节剂的合成。方法:采用MTT法,在1.56~12.50μmol.L-1定量考察穿心莲内酯及其3,19-缩醛(酮)衍生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穿心莲内酯对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半合成改造得到的3,19-缩醛(酮)衍生物可使抑制活性显著提高,但是部分衍生物在1.56~6.25μmol.L-1内表现出促进T或/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穿心莲内酯3,19-缩醛(酮)衍生物对穿心莲内酯作为开发免疫调节剂的先导化合物有重要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诱发小鼠感染模型的体内保护作用。方法:将左氧氟沙星配比不同剂量穿心莲内酯灌胃给予腹腔注射PAO1菌液复制的小鼠细菌感染模型,以小鼠24、48、72 h死亡率为指标,考察穿心莲内酯对左氧氧氟沙星的协同体内抗感染作用;采用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在420 nm下测定6个不同浓度(100、10、1、0.1、0.01、0.001μg.m L-1)穿心莲内酯对PAO1 24 h内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穿心莲内酯可有效提高左氧氟沙星对PAO1细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存活率(P0.05~0.01),但对体外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长无影响。结论:穿心莲内酯可提高左氧氟沙星体内抗PAO1的作用,但该作用与其直接抗菌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5.
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 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程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迅速发展,通过离体器官、细胞或酶系统进行体外代谢研究[1].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有效成分或单体也作用于药物代谢酶系统,中药的体外代谢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代谢产物,推断药物可能的代谢途径及参与代谢的酶,计算体内药物代谢的清除率,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2],更好解释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增强临床用药安全,为新药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穿心莲药材及穿心莲片的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近三版《中国药典》对穿心莲药材及穿心莲片质量标准的改动。方法 采用药典方法测定药材及片剂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分析在穿心莲片的生产工艺中 ,其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向脱水穿心莲内酯转化的可能性。结果 药典标准限量偏高 ;穿心莲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明显高于穿心莲内酯含量 ;经烘烤后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升高。结论 通过对近版药典质量标准的分析 ,为更合理地制定药物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Wall.ex Nees.主要活性成分是穿心莲内酯(1)及其衍生物脱氧穿心莲内酯(2)、新穿心莲内酯(3)和14脱氧-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4)等三萜内酯。该植物地上部分干粉在干燥环境中贮存一年以上,其总内酯含量减少26%。作者研究了穿心莲内酯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能的主要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方法研究了新穿心莲内酯/β-CD包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抗增殖作用;采用微波辅助饱和溶液法制备了新穿心莲内酯/β-CD包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了包合物的平衡常数,通过DTA、IR和分子模拟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证。结果表明:新穿心莲内酯能够进入β-CD空腔形成包合物,新穿心莲内酯/β-CD包合物表现出与新穿心莲内酯不同的光谱特征和性质。包合物分子比例是1:1,新穿心莲内酯分子的五元内酯环从β-CD较宽的边缘被包合在它的空腔中。包合物的平衡常数为489.9918mol/L。通过包合处理,新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亦显著提高。环糊精类包合是目前医药行业中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较成功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别与穿心莲内酯1.5~30μmol·L-1作用24h,以及穿心莲内酯30μmol·L-1作用4~24h。用MTT法检测A549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μg·L-1刺激下,穿心莲内酯30μmol·L-1对NF-κB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磷酸化IκBα、IκB激酶β(IKKβ)和磷酸化IKKβ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对A549细胞核内NF-κB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穿心莲内酯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与A549细胞的存活率密切相关,穿心莲内酯30μmo·lL-1作用24h,A549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到(22.0±1.2)%,而穿心莲内酯1.5μmol·L-1作用24h或者穿心莲内酯30μmol·L-1作用4h对A549细胞的存活率几乎无影响。Western印迹法显示,穿心莲内酯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中IKKβ的磷酸化,抑制IκBα的磷酸化,推迟IκBα的降解,对IKKβ的表达无影响。穿心莲内酯还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A549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的DNA结合活性,抑制率达32%。结论穿心莲内酯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保肝、降血糖、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等活性,但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药理作用的发挥.本文概要介绍穿心莲内酯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和体内外稳定性等,以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