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研究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患者在停服降压药15 d后,试验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用药,每天口服1次贝那普利,1次10 mg,每天口服1次氨氯地平,每次5 mg;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单一给药.治疗1个疗程后,每天服用4 mg贝那普利,每天1次.连续8周每天早上给药.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74.0±5.3)mmHg(、109.2±7.1)mmHg,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为(121.3±4.8)mmHg(、79.1±4.9)mmHg;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74.9±5.6)mmHg(、106.9±5.8)mmHg,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为(140.1±4.2) mmHg、(94.2±5.6)mmHg;疗后,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血压下降差异也很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2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76.9%.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P=0.04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563,P=0.03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用药与单一用药相比,前者能够有效降低中重度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并且不良反应较后者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45~92岁)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性增生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100例)和非杓型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踝臂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前列腺抗原及前列腺体积.结果: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昼间收缩压[(130.2±9.4) mmHg vs(128.6±7.5) mmHg,(1 mmHg=0.133 kPa)]、昼间舒张压[(76.0±6.1) mmHg vs(75.8±5.5) mmHg]无明显差异,但夜间收缩压[(134.8±9.7) mmHg vs (115.6±3.0) mmHg]及夜间舒张压[(78.8±6.5) mmHg vs(67.5±2.7) mmHg]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有显著性差异[(44.8±11.6) ml vs(35.4±9.9) ml,P<0.05].结论: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前列腺增生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使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次,1次/日、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日,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次,1次/日。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血压、心率变化、自觉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数字评分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治疗后4周评分(4.01±1.10)相比,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患者治疗后4周头痛数字评分(2.19±1.13),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头痛程度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失眠治愈率66.7%,对照组失眠治愈率44.4%,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126.3±5.4)mmHg、舒张压(78.3±4.6)mmHg,对照组收缩压(136.6±8.8)mmHg、舒张压(88.7±5.9)mmHg,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辅助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朱珉  刘伏元  严激  严光 《安徽医学》2010,31(10):1144-1146
目的以氨氯地平和阿米洛利作对照,观察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 50例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替米沙坦40mg/d;对照组(B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及氨氯地平+阿米洛利组治疗前收缩压分别为:(176.4±12.8)mmHg和(173.7±14.2)mmHg,舒张压分别为:(105.7±8.2)mmHg和(103.5±9.3)mmHg,在治疗8周后收缩压分别为:(123.2±15.3)mmHg和(132.5±12.8)mmHg,舒张压分别为:(81.8±6.7)mmHg、(84.0±7.9)mmHg,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治疗后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而阿米洛利和氨氯地平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小,均能耐受。结论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社区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68例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67例行常规干预。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舒张压[(73.88±5.35)mmHg]、收缩压[(116.80±6.8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舒张压(95.58±6.99)mmHg、收缩压(152.25±4.87)mmHg],其患者满意度(97.06%)高于对照组(73.1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行社区综合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宋爱琴  王莹 《中外医疗》2016,(23):114-11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7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明显低于观察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38.62±5.21)mmHg、平均舒张压(89.12±7.56)mmHg,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125.12±5.31)mmHg、平均舒张压(79.21±6.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1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晨峰是否超过23.6mmHg(1mmHg=0.133kPa)分为晨峰组(53例)与非晨峰组(57例),均予以缬沙坦80~16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检查。结果:与血压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晨峰组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差值[(30.2±7.1)mmHg VS(20.1±6.5)mmHg]、舒张压(DBP)差值[(19.1±4.5)mmHg VS(12.9±7.2)mmHg]明显降低(P<0.05),而非晨峰组SBP、DBP差值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缬沙坦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具体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截取2015年3月份至2016年1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75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患者年龄在4266岁,平均(54±1.5)岁}为此次研究探讨对象,在这75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并将这4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余下35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这35例患者并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共治疗5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为(129±3.05)mmHg,舒张压为(72±5.7)mmHg,血红蛋白含量(155±10.2)g/l,红细胞含量(4.93±0.25)×1012/L;对照组患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为(141±2.13)mmHg,舒张压为(86±6.3)mmHg,血红蛋白含量(151±9.21)g/l,红细胞含量(5.01±0.47)×1012/L,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含量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疾病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血压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杨芳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4):117-118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社区医院诊治的2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舒张压[(86.7±3.6)mmHg vs(.93.5±3.1)mmHg]和收缩压[(136.5±8.7)mmHg vs.(148.4±8.4)mmHg]对比,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5.8%(115/120),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为70.8%(85/12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应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筛选出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就诊单双顺序分组,55例单号为基础组,55例双号为联合组,给予基础组患者氨氯地平治疗,而给予联合组患者氨氯地平+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降压幅度与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都优于基础组(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收缩压(132.61±4.31)mmHg优于基础组(141.65±2.51)mmHg(P<0.05);联合组治疗后舒张压(81.33±2.38)mmHg优于基础组(87.34±2.43)mmHg(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18%,基础组的总有效率为83.64%,组建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应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疗效的观察.[方法]观察19例慢性心衰患者CRT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径、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内径降低[(83±7.60 mm)比(65.00±7.85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舒张内径无明显差异[(83±7.60mm)比(71.64±6.83mm)、(66.88±6.73 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房前后径无明显差异[(51.38±7.30m m)比(46.64±7.04mm)、(46.22±9.48mm)、(51.00±8.12 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升高[(28.72±4.5%)比(33.75±5.54%),(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28.72±4.5%)比(31.06±5.04%)、(32.40±3.8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TS-12SD降低[(33.30±17.49ms)比(22.36±11.78ms),(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TS-12SD无明显差异[(33.30±17.49ms)比(35.28±12.36ms)、(29.75±12.80ms),(P>0.05)].[结论]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6个月,疗效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社区600例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数字法随机分为管理组(450例)和对照组(150例)。管理组进行健康管理,对照组行常规自我管理。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血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管理组优良率为70.2%(316/45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53.3%(80/150),管理组的不良率为4.9%(22/4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率26.7%(40/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组的收缩压为(109.2±25.4)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48.6±50.4)mmHg,管理组舒张压为(72.4±10.8)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舒张压(86.7±16.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管理模式能调动患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健康管理覆盖面广泛,投入成本较低,能使用有限的资源最大化改善人类健康,对高血压患者的保护和预防十分有利。对患者进行各阶段的干预和高血压控制,有效降低了高血压疾病对患者的威胁,达到了提高生命质量以及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覆盖面较广,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用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的降压作用及对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方法:将本科62例初发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32例联用缬沙坦,观察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心率、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降压作用总有效率达93%,对照组65%,治疗组舒张压治疗前(103.5±7.5)mmHg(1mmHg=0.133kPa)降至治疗后(82.6±5.8)mmHg;对照组治疗前(103.8±8.4)mmHg降至治疗后(88.1±5.4)mm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肌酐清除率由(65.2±15.1)升至(70.0±18.2)mL/(min·1.73m^2),升高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65.8±14.6)比(66.3±15.2)mL/(min·1.73m^2)P=0.637];治疗组提高Ccr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用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并可提高血清肌酐清除率,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轻-中度低氧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患者夜间缺氧情况。【方法】对148例白天轻-中度低氧血症的稳定期COPD患者(PaO256~69 mmHg),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其缺氧人群分布情况。【结果】入选的COPD患者平均肺功能分级重度不全[FEV1(37%±10%)predicted]、伴有白天轻度缺氧[PaO2(65±3)mmHg]。其中66名患者符合夜间无缺氧的规定,定为Ⅰ组;48名患者符合夜间有缺氧的规定,定为Ⅱ组;34名患者符合夜间有缺氧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规定,定为Ⅲ组。睡眠监测前SaO2分别为:Ⅰ组(90±1)%、Ⅱ组(89±2)%、Ⅲ组(8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但是监测期平均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Ⅰ组(89±2)%、Ⅱ组(86±3)%、Ⅲ组(85±2)%,Ⅰ组比Ⅱ组、Ⅲ组显著高(P〈0.01)。【结论】在白天轻-中度低氧血症的中-重度COPD患者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夜间明显单纯缺氧或缺氧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有必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规的夜间睡眠监测筛查,以为患者制定正确的长期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焦虑症状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随机进人艾司西酞普兰组(n=32)或帕罗西汀组(n=32)接受为期6周治疗,分别在治疗第0、1、2、4、6周末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一17》(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一17,HRSD)及《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总分评估患者疗效,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TESS)评估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脱落患者数据视为不可用,不予统计。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脱落1例,帕罗西汀组脱落2例,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83.9%(26例)和58.1%(18例)。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76.7%(23例)和56.7%(17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量表总分改善明显好于帕罗西汀组(P〈O.01),第4周、第6周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周HAMA量表艾司西酞普兰组总分好于帕罗西汀组(P〈0.05)。不良反应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x2值=14.93;P值〈0.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快,早期即有明确的抗抑郁及焦虑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入住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的96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组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口服缬沙坦80 mg/d,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d。服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125.7±11.5)mm Hg vs(141.4±12.5)mm Hg和(72.5±10.5)mm Hg vs(88.5±10.2)mm Hg,P<0.05]。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0.72)mmol/L vs(5.79±0.74)mmol/L,(2.03±0.68)mmol/L vs(2.36±0.64)mmol/L,(3.06±0.92)mmol/L vs(3.23±0.93)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0.22)mmol/L vs(1.12±0.24)mmol/L,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100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早期组、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HbA1c、CysC及血脂水平。【结果】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组FBG、HbA1c、CysC、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中晚期组FBG([9.62±1.71)、(12.37±1.99)mmol/L]、HbA1c([8.37%±1.07%)、(12.37%±1.03%)]、CysC([1.78±0.51)、(6.29±0.52)mg/L]、血脂水平浓度升高,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7.43±0.81)mmol/L、(6.24%±0.85%)、(1.03±0.62)mg/L,P〈0.05]。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组FBG、HbA1c、CysC、血脂水平高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组(P〈0.05)。【结论】2型DN患者HbA1c、CysC、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其水平与患者微血管病变程度有关,提示HbA1c、CysC、血脂水平对DN早期诊断和疾病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锐红  李献良 《右江医学》2009,37(5):526-528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2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两组:CA-IMT≥0.9 mm为增厚组(n=53),CA-IMT<0.9 mm为正常组(n=74)。结果①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145.7±9.2)mmHg和(127.5±9.6)mmHg,24 h平均舒张压(83.5±5.1)mmHg和(76.7±5.6)mmHg,24 h脉压(62.3±10.1)mmHg和(47.8±9.5)mmHg;白天平均收缩压(148.6±6.3 mmHg)和(134.8±8.2)mmHg,白天平均舒张压(86.7±4.8)mmHg和(80.1±5.7)mmHg,白天脉压(63.5±10.9)mmHg和(51.4±9.1)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39.2±12.4)mmHg和(121.6±8.6)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79.3±9.0)mmHg和(70.3±5.2)mmHg,夜间脉压(60.1±11.7)mmHg和(50.4±7.1)mmHg,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其动态血压呈非勺型节律为54.7%比35.1%,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筛选出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56例,给予氨氯地平5 mg/d晨服,替米沙坦80 mg/d晨服,8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8周末,2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相比分别降低(10.2±2.6)/(7.8±2.8) mmHg、(11.0±1.8)/(7.5±2.7) mmHg、(9.5±1.5)/(7.4±2.0) 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晨峰程度降低(15±3)/(11±2)mmHg,血压峰值异常控制率83.9%,24小时动态血压达标率87.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不仅有效降低24小时血压,而且能控制血压晨峰的发生,降低晨峰程度.  相似文献   

20.
孙喜家  马虹 《当代医师》2014,(6):757-75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镇静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右美托咪定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缓慢静点;Ⅱ组(对照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缓慢静点。观察给药后10、20、30 min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给药5 min进行桡动脉动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穿刺,同时监测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度(SVV),记录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SBP、DBP、HR、CO、SVV,以及给药后30 min CO、SVV。并且在给药30 min时进行镇静及疼痛评分。结果给药后10、20、30 minⅠ组SBP、DBP、HR、BIS值低于Ⅱ组( P <0.05);Ⅰ组动脉穿刺后即刻及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SBP[(124.9±15.5)mmHg vs (138.7±17.8)mmHg;(128.9±17.8)mmHg vs (140.3±19.3)mmHg, P <0.05]、DBP [(69.4±10.2)mmHg vs (80.1±11.2)mmHg;(70.5±11.8)mmHg vs (87.7±13.6)mmHg, P <0.05]、HR[(65.3±9.4)次/min vs (78.8±10.9)次/min;(68.2±10.8)次/min vs (80.9±13.3)次/min, P <0.05]、BIS(84.5±5.7 vs 95.4±3.7;87.8±7.7 vs 95.3±4.7, P <0.05)低于Ⅱ组( P <0.05),CO、SV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及给药后30 min镇静评分高于Ⅱ组(3.4±1.5 vs 1.2±0.4;3.9±1.7 vs 1.4±0.5, P <0.05),疼痛评分低于Ⅱ组(2.1±0.7 vs 3.8±2.1;1.9±1.5 vs 4.1±2.1, P <0.05)。 SpO2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0.5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定可以安全的应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镇痛、镇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