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仪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使用亚低温治疗仪4~18 h体温降至37.5℃以下,使用时间2~6 d,平均3 d。其中11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可减少发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脑屏障,改善脑缺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331-3332
将2015年1~12月收治于我院儿科住院部治疗的82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进行退热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的同时,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持续降温,此外,给予两组患儿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并评估两组的临床降温状况。观察组降温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仪对手足口病患儿的降温疗效显著,不适症状较少,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尽快控制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其中,中枢性高热是重度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枢性高热直接影响预后,尤其是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使某些有害物质进人神经系统,直接造成脑损害,同时加重脑的耗氧量,导致脑水肿。还使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加重了脑缺氧、脑水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降温,缩短高热持续时间非常重要。综合我科使用亚低降温治疗仪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高热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亚低降温治疗仪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群华  程健 《当代护士》2009,(12):89-90
目的探讨亚低温;台疗仪用于颅内出血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运用HOKALHGT-200型亚低温治疗仪对所选病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降温前后30min和60min体温、生命体征和SpO2的变化.结果90例患者30min后体温下降,60min后体温恢复正常,有效率为100%;降温过程中心率、脉搏趋于降低,60min时达到正常范围,与体温变化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有增加。结论亚低温治疗仪对颅内出血高热患者降温迅速、可靠、安全,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但应正确使用,以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高热伴脑损伤患儿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住院的64例高热伴脑损伤患儿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64例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患儿均取得满意的效果,62例24 h体温降至37.0℃以下,2例48 h体温降至37.0℃以下,平均使用时间2~6 d。64例中无1例心律失常、压疮、冻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正确地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恢复受损脑细胞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仪在高热、超高热患儿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青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93-2194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当腋温高达39℃以上,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将会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而家长对迅速控制发热也具有较高的心理期望,有时也将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医患冲突。所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亚低温治疗的重症脑炎患儿,根据分层抽样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生活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家属满意率、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重症脑炎患儿相应功能,降低患儿伤残率,促进患者预后,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静 《护理与康复》2008,7(5):379-380
总结ICU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护理。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前选择好控制设定水温和体温,使用期间注意控制降温速度,切实做好皮肤护理,加强冻伤及压疮的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8例在4 h降至设定体温,12例在5-8 h降至设定体温,11例在9-12 h降至设定体温,1例体温下降不理想,感染病因未明,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和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热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见症状,它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中枢性发热.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测定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本科2008年6月~2010年9月共抢救59例EV71患儿中18例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儿,全部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测定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2 h~10 d.结果:18例监测中心静脉压患儿中痊愈5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监测中心静脉压能指导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抢救,纠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内环境紊乱、电解质紊乱,指导扩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市传染病院住院的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重点是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40例重症患儿除2例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均经住院7—21d安全转出监护室。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护士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重症手足口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市传染病院住院的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重点是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40例重症患儿除2例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均经住院7~21 d安全转出监护室.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护士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重症手足口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王天娥 《全科护理》2013,11(4):345-346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婴幼儿,可通过不洁器具、空气飞沫、污染的水源以及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病毒可侵  相似文献   

15.
总结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体温、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监测及神经系统监护,重视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加强功能锻炼,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使患儿早日康复。20例患儿中,治愈12例,好转2例,转康复医院治疗4例,家属放弃治疗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对此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各种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患儿均顺利通过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护理并改善疾病的预后,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重症患儿呼吸循环以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护理,可以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对此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各种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精心的护理,患儿均顺利通过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护理并改善疾病的预后,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重症患儿呼吸循环以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护理,可以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度低温(2~16℃)4种。近年来,我国学者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之为亚低温。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1〕。本科自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对61例  相似文献   

19.
循证护理在早期预警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早期预警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病情转归情况、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早(P<0.01),观察组发展为重症患儿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通过循证护理,早期识别重症早期征象,加强监测,积极治疗及护理,能明显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方法和隔离措施。方法:对6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63例重症患儿经过采取相关治疗、护理措施后,60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有效到位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