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实施舒适护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及堵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行PICC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痛苦,提高患者置管带管的舒适感,减少堵管、非计划拔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职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行PICC置管的1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实施PICC置管专职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护。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非计划拔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对消化内科病人置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专科PICC护理小组成立之前136例置管病人为对照组,专科PICC护理小组成立后128例置管病人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置管穿刺时间、置管出血量、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置管穿刺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机械性静脉炎、置管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专科PICC护理小组模式可提高置管技术水平、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使消化内科病人PICC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行PICC导管的新生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对患儿PICC置管前、中、后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和堵管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堵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在置管后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和水肿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新生儿PICC置管前、中、后采取全面的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同时降低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堵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楠  翁莉 《全科护理》2014,(14):1261-1262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行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堵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患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分析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IEGM)定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74例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B超引导下PICC置管,观察组接受B超联合IEGM定位PICC置管。观察两组置管后成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导管异位情况及非计划拔管情况。结果 对照组37例患儿中,PICC置管成功27例(72. 97%);观察组37例患儿中,PICC置管成功36例(97. 30%)。观察组PICC置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649,P=0. 003)。观察组非计划拔管与导管异位的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B超联合IEGM定位早产儿PICC置管的效果较佳,置管成功率较高,且非计划拔管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成立多学科合作小组,由静脉输液小组成员,放射科、超声科、血管外科及介入科医生,药剂科药师组成,对PICC置管病人实施多学科合作模式。2012年7月—2014年6月实施多学科合作前的置管的491例病人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6年6月实施多学科合作后的置管的684例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3.3%、3.2%,观察组病人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多学科合作可以规范PICC的置管及并发症的处理,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本院NICU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1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次置管成功率、新生儿家属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置管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NICU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保证置管效果,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术肿瘤化疗病人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为6.25%,对照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有助于减少置管并发症,并能够有效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在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9月该院收治的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的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全程中心率、血压的最大波动值、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堵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对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该类患儿对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成功置管可能性,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和堵管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采取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并发症发生和护理纠纷,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PICC置管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PDCA循环护理干预,均通过电话或门诊形式随访6个月。比较2组PICC置管效果,记录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PICC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28. 06±2. 93) d长于对照组(21. 58±3. 27) d(P 0. 05)。2组PICC相关感染、静脉炎、导管移位和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渗血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恶性肿瘤PICC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有效预防渗血和非计划性拔管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王玉兰 《全科护理》2011,9(13):1131-113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8例在本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置入双腔耐高压PICC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移植时间分为对照组(37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置管及维护,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观察两组患儿PICC堵管发生率,PICC堵管所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阻塞12例,8例因堵管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干预组堵管8例,2例因堵管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两组患儿堵管发生率及堵管所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堵管发生率以及堵管所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张华苑  简怡娜 《全科护理》2013,11(23):2162-216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的循证护理措施。[方法]将15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病人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为病人提供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100例机械通气鼻饲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机械通气鼻饲患儿采取安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堵管、误吸、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和堵管率、误吸率、胃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饲管遵医行为,减少饲管非计划拔管、堵管、误吸、胃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降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12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PICC置管后和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导管异位率3.1%,穿刺点出血14.1%,静脉炎4.7%,静脉血栓6.3%,非计划拔管6.3%,堵管7.8%,导管相关性感染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显著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儿童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的护理措施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措施改进前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儿102例为对照组,护理措施改进后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儿104例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全面置管前评估、术前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药、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良好的体位固定方法及置管时助手密切配合等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PICC置管成功率、多次进针和送导丝例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99.0%)高于对照组(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多次进针和送导丝的例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发生并发症2例(1.9%),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多次进针和送导丝例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儿童PICC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外科营养支持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中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25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13)及对照组(n=112),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护理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依从性、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断裂、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小儿外科营养PICC导管置管安全性,降低PICC置管风险,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