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植骨融合效果.方法 将9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后高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统计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椎间隙后高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有效恢复椎间隙后高,提高植骨融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83例在该院住院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n=40)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组(n=43).Mis-TLIF组腰椎椎管狭窄原因:腰椎滑脱1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改良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法对76例患者术前、术后随访3个月时进行VAS、JOA评分。术后随访1年,行X线检查,同时观察植骨融合率的情况。结果7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术前、JOA得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1年,X线检查示76例患者植骨块无明显移位,无断钉、断棒和松动;植骨融合率为97.4%(74/76)。结论改良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09年3月1日~2013年11月30日收治的4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LIF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经过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狭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总有效为92.00%,对照组采用传统PLIF的总有效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继续探讨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腰椎滑脱与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治疗难度远大于诊断。我院1992至2000年采用Steffee钢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与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病人共37例,获得了较高的融合率及术后满意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占腰腿痛患者总数的5%。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符合腰椎生物力学,融合率高,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较传统的后外侧植骨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骨科收治的11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58例患者采用PL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PLF组)、60例患者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PLIF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采用X线、CT等手段测量植骨融合率、并发症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率等。结果PLF组和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F组的植骨融合率低于PLIF组患者(84.48% vs 96.67% P < 0.05);术前PLF组和PLIF组患者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LF组的JOA评分低于PLIF组患者的96.67%(P < 0.05),PLF组患者的椎体滑脱率高于PLIF组(P < 0.05);术后1月、术后1年,PLF组的椎间隙高度均低于PLIF组(P < 0.05);PLF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90%)与PLIF组患者(3.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LF与PLIF治疗效果均较好,PLIF手术较PLF手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维持椎间隙高度、减少术后椎体滑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腰椎管狭窄症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患者中,有25例(23.58%)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制定围术期护理及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腰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中老年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护理.[方法]对30例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中老年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人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13.6个月,2例病人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最终缓解.30例经过精心护理,术后恢复良好,无远期并发症,均获得满意护理效果.[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中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有其特殊性,重点在于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指导与协助病人早期康复训练,并可早期离床活动,对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组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3、6个月,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的植骨融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植骨融合优良率。  相似文献   

11.
腰椎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失稳的主要手段,而腰椎不稳定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本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患者2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0例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术后X摄片内固定装置位置良好,无松动脱落表现,全部切口I/甲愈合。其中优45例(75.0%),良11例(18.3%),可4例(6.7%)。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存在危险因素,术前全面评估,制订预防DVT发生护理措施,主要是肢体功能锻练及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结果 9例DVT患者,经严密观察与护理,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生1例肺栓塞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对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加强对PLIF术后DVT症状的观察,同时采用综合有效护理措施,对降低DVT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S合并LSS患者161例,分为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组(单侧组)90例和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组(双侧组)71例.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7例(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和对照组37例(采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在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VAS、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病人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相关知识问卷(LDH-PLIF)及一般情况问卷,对衡阳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10例病人实施调查,了解此类病人的LDH-PLIF相关知识和一般行为习惯状况。[结果]病人LDH-PLIF相关知识总均分为(18.80±7.10)分。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t=16.988,P=0.000)、年龄(t=-3.276,P=0.000)、行为生活习惯(t=-2.115,P=0.036)影响病人LDH-PLIF相关知识。[结论]病人的LDH-PLIF相关知识水平较低,而文化程度、行为生活习惯、年龄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保障和提高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并预防再复发.方法:对3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RF提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针对术后初期、中期、后期的不同特点进行康复锻炼护理,并根据其生理病理特点进行自我保健.结果:经随访6~40月,平均21月,恢复优良率为94.87%.结论:康复护理能保障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术后症状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93-1594
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与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