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帕金森病住院病人美多巴给药时间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16年7月—9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运动障碍病区住院的帕金森病病人48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12月住院的帕金森病病人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帕金森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采用品管圈活动,8名圈员依据PDCA循环来实施品管圈步骤。[结果]观察组美多巴服药时间的准确率提高至87.50%,超过了预计目标值76.8%;圈员自身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团队凝聚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工作热情及活动参与度、运用QCC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理质量专项活动中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落实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和形成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导致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护理原因及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由56.3%降至20.5%,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潇 《全科护理》2015,(3):269-27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本科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临床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增强护士们的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临床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调查现状对皮下出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找到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由20.4%下降到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均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且能提高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及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技能"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规范率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规范率提高,目标达成率为102.23%。圈员6个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规范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造口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外科围术期病人高血糖发生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根据老年外科特点,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的理论逐项进行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订与实施等共10个步骤的活动。于2018年6月—2018年7月对老年外科围术期200例病人的血糖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2017年12月—2018年1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时所监测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围术期病人高血糖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50.3%降至实施后的31.3%。全体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积极性、自信心和责任荣誉7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围术期老年病人高血糖的发生率。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手术病人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减少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手术病人术前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导致术前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不合格原因,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术前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由44.1%提高至71.9%,进步率达到12.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手术病人术前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提高术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输入量统计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患者输入量统计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进,比较改善前、后患者液体输入量统计情况。结果输入量统计准确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65%上升到实施后的93.8%(P0.005),目标达成率为111.6%。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方法可有效提高输入量统计准确率,使输入量统计工作流程化、规范化,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同时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边亚滨  杨华珠  徐海红 《护理研究》2014,(35):4469-447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教学管理综合质量、教师综合素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教学培训质量、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完善了临床护理教师资格准入考核制度,建立了"五位一体,突显教学特色"的考核模式,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CCU病区所有病人的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录入缺陷原因,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制定降低录入缺陷率的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电子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35.65%降至1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1.
边亚滨  杨华珠  徐海红 《护理研究》2014,(12):4469-447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教学管理综合质量、教师综合素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教学培训质量、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完善了临床护理教师资格准入考核制度,建立了“五位一体,突显教学特色”的考核模式,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11月始以"降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活动,按照品管程序进行现况调查,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品管工具进行问题分析与真因验证,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由实施前的38.80%降低到实施后的11.22%,目标达成率为95.20%,进步率为71.1%,品管圈活动前后不规范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7项能力提高12.5%~131.8%,一般自我效能感、无形成果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降低了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发生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3.
葛荣娟  阳国英 《全科护理》2014,(16):1516-1517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减少转床信息错误的发生,提高转床信息的正确率。[方法]组建品管圈,选定提高转床过程中信息的正确率为主题,制订活动计划,把握现况设定目标,并按计划实施,确定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由收集中的错误发生89例,降低为0例,其目标达成率为101%,进步率为100%。[结论]应用品管圈提高转床信息的正确率,可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内科老年病人及家属压疮护理的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依次按品管圈活动的程序,制订整个活动的步骤,并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预期目标,拟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内科老年病人及家属的压疮护理不依从率下降至9%,本次品管圈目标达成率为111%,提高了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压疮护理的依从性,保证了压疮护理的质量,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在位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圈员打分将提高巡回护士在位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结果]巡回护士在位率由活动前的77.6%提升到活动后的90.9%。[结论]品管圈活动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提高了巡回护士在位率,推进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科体温单绘制准确率。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法,对呼吸内科2014年7月~12月体温单绘制进行查检分析,规范体温单绘制,提高体温单绘制准确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温单绘制缺陷率由活动前56.5%下降到活动后的18.18%,体温单绘制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体温单绘制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在位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圈员打分将提高巡回护士在位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结果]巡回护士在位率由活动前的77.6%提升到活动后的90.9%。[结论]品管圈活动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提高了巡回护士在位率,推进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分析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要因后进行对策拟定和对策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质量由改善前的78.4%提高到改善后的94.8%,进步率为20.9%。患儿家长对雾化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品管圈成员的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等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门诊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门诊儿科病人的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患儿家长对雾化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使每位圈员都实现了自我价值,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方法在降低精神科男性住院病人冲动行为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某医院精神科男病区病人冲动行为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加强对病人冲动行为的管理,并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男性病人冲动的行为发生情况与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策后,住院男性精神病病人的冲动行为发生率由实施前33.1%降到7.6%,实施品管圈前后男性病人冲动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男性精神病病人冲动行为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为目标。通过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及实施、效果确认等方法,观察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能够独立更换造口袋的人数多于对照组,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