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高龄住院患者日益增多。跌倒及坠床是高龄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据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或坠床1次或多次~[1]。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及坠床的损伤,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同时也容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如何预防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及坠床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日益关注的问题~[2-3]。本文就预防住院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包括跌倒坠床评估风险,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强化护士防跌倒坠床意识等.认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于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率,保证了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选取我科室2015年10~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陪护的跌倒/坠床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明显、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陪护的防跌倒/坠床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安全评估、预防标识、防护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病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病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228名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5年1~12月同类患者229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筛查高危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3.10%,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49%;对照组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7.42%,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1.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及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跌倒坠床事件发生,增强了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消除了护理安全纠纷的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和对安全风险防控知识的知晓及参与情况,探讨规范化护理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以2022年1—6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15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2022年7—12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431例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及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情况、参与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5例,对照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6例,两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率、参与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预控管理中应用,有利于改善老年患者安全与风险管理,降低跌倒/坠床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跌倒/坠床发生率已经成为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1].研究显示,夜间因患者不愿打扰家属休息或未遵医嘱而自行起床时易发生跌倒[2].目前临床上老年患者院内高危跌倒/坠床常规预防措施包括:床头、腕带放置警示标识;患者和家属的防跌倒/坠床的安全教育;床栏防护或根据病情使...  相似文献   

7.
三级医院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在院期间跌倒和坠床的高发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跌倒、坠床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住院病人不同年龄段的跌倒、坠床例数存在集中趋势,跌倒、坠床病人年龄集中点为73岁,高峰年龄为57~90岁;跌倒、坠床时间无时点集中趋势,男患者、无陪人患者发生此类事件机率大.结论 对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高发因素的研究,对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身报警器在80岁以上老年病人跌倒、坠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岁以上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跌倒、坠床评估及预防措施,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加用防身报警器,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阻止下床330次,自行下床11次;对照组阻止下床264次,自行下床2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身报警器的应用有助于预防80岁以上老年病人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同时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陈丽玲 《全科护理》2013,(35):3336-3337
对骨科病人意外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评估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认为骨科病人跌倒和坠床事件发生与年龄、疾病、药物作用、体位性低血压等因素有关,通过全面评估及健康宣教,设立警示牌,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无一例跌倒、坠床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772例65岁以上心内科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367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老年心内科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12月住院的405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及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为1.63%,观察组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为0.4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及坠床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老年慢性肾衰竭病人也逐渐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也随之增加。多数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尤其行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不慎跌倒或发生碰撞易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各系统衰老,加之透析病人多有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在骨折治疗期间因卧床、活动受限等,极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便秘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病人骨折的护理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2例存在跌倒/坠床风险的精神科病人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跌倒/坠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好风险等级评估,并制定护理措施,提出应用要点为加强高风险病人护理、设立明显标识、加强病情评估,安全管理、落实巡视制度、加强宣教、做好护理人员培训,从而有效预防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老年住院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老年住院患者163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坠床管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CQI管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并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CQI管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护士健康教育行为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对护士行跌倒/坠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QI应用于老年干部病房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士行跌倒/坠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内科老年慢性病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病人各种生理机能下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误吸、烫伤等意外伤害的机率较一般病人高。回顾分析我院内科2006年6月-2007年12月478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不安全的诸多因素,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防和减少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的发生。[方法]通过 PDCA质量改进方法,对导致病人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到主要因素,并基于此制订计划和措施后实施,评价实施结果,使患儿跌倒率呈现下降趋势。[结果]导致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患儿家长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护理因素等;加强患儿坠床风险的评估,重视环境管理和设备规范使用,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落实健康宣教,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可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跌倒和坠床风险。[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在预防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事件发生中获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住院患儿跌倒和坠床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杨丹  林栋羚 《当代护士》2018,(1):139-140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后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收治的10845名患者中36例老年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跌倒、坠床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092‰)低于对照组(0.184‰),研究组满意度(94.44%)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跌倒坠床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后可以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加上疾病导致的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从而使脑卒中患者成为易跌倒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比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其中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多次发生跌倒[1]。跌倒可导致老年患者机体创伤,功能状态衰退,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危及其生命[2-3]。伴随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下达,"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  相似文献   

18.
<正>跌倒/坠床是住院患者比较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顺利康复,而且也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老年住院患者是跌倒/坠床的风险人群,研究~([1])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的发生概率逐渐提高。心内科的老年患者由于受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年龄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跌倒的危险系数较高。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预防心内科患者的跌倒/坠床事件已经提上  相似文献   

19.
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对10例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表明:病人高龄、体能状态差,患有慢性疾病,不良的外界环境,镇静安眠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变体位时陪人照顾不当等因素均为造成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为了减少或避免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采用老年人不安全因素评估表等护理措施,降低跌倒发生率,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老年人受记忆力减退、感觉迟钝、视力及肌力减退、关节僵硬等生理因素和病程迁延、病情复杂等病理因素的双重影响,使得老年人成为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群之一[2]。滑倒、跌倒、坠床、误吸、窒息、烫伤、压疮、院内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都是威胁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3]。如何保证老年住院患者安全,促进其早日康复,日益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老年患者常见安全问题及对策1.1跌倒跌倒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意外,随着年龄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