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眼部真菌感染的体外药物敏感性临床应用,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患者眼部标本80份,将标本接种在萨布罗培养基,采用纸片法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对培养阳性真菌的敏感性,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20例,阳性率为25.0%;共培养出20株真菌,以镰刀菌属为主,共8株占40.0%;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敏感性较高,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的敏感性低,均26.0%。结论在对眼部真菌感染最为主要的是曲霉菌属以及镰刀菌属,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以及特比萘芬的敏感性低于对那他霉素的敏感性,曲霉菌属对那他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以及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低于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角膜后部即深基质或内皮层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增强诊治方案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病因选取角膜感染病灶位于深基质或内皮层且角膜上皮完整、角膜浅基质没有病灶的疑似真菌感染患者155例,对患者角膜标本刮取收集,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其真菌菌属,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不同菌属真菌进行四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在疑似角膜后部真菌感染的155例患者真菌检查标本中,检出真菌53株,其中镰刀菌属检出率最高(28株)。镰刀菌属真菌对那他霉素敏感株数最多为23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株数为0,曲霉菌属真菌对那他霉素和特比奈芬的敏感株数分别为8株和10株;链隔孢霉属和假丝酵母属对那他霉素和特比奈芬敏感株数较多,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株数较少。结论镰刀菌属真菌对那他霉素敏感率最高,曲霉菌属、链隔孢霉属和假丝酵母属对特比奈芬的敏感率较高,几种病原真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浙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FK)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菌菌谱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6年6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97例(197眼)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真菌菌种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65例,男女比例为2.03∶1,发病年龄:23~85岁,51~70岁年龄段患者124例(62.94%),发病高峰月份在10~12月,实验室检查共分离菌株197株,前三位致病真菌分别为曲霉菌属94株(47.71%)、镰刀菌属60株(30.46%)、链格孢霉属28株(14.21%);体外药敏结果显示,3种主要致病真菌对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大于80%,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均低于20%。结论我国浙北地区FK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每年发病集中在秋冬季,致病菌中曲霉菌占首位,其次为镰刀菌。  相似文献   

4.
131例角膜炎感染病原菌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感染性角膜炎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供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标本,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131例培养阳性检出率为54.2%,其中丝状真菌检出率71.8%,以镰刀菌属为主,占36.6%,其次是曲霉菌属,23.9%;细菌检出率为28.2%,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8.3%、革兰阴性杆菌占9.9%。结论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为主,主要病原菌是丝状真菌,并以镰刀菌属的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眼科真菌性角膜炎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00例患者眼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行药敏检测。结果 20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培养出221株病原真菌,以茄病镰刀菌、烟曲霉和光滑假丝酵母为主,分别为75株、23株和20株,分别占33.9%、10.4%、9.0%;75株茄病镰刀菌对伊曲康唑均不敏感,对伏立康唑敏感率为89.3%,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为74.7%,对纳他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23株烟曲霉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纳他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为52.2%;20株光滑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纳他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为85.0%。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烟曲霉和光滑假丝酵母,临床应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预后与感染真菌菌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28例(228眼),根据患者感染病原菌属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镰刀菌属组(110例)、曲霉菌属组(53例)、链格孢属组(36例)和其他菌属组(29例)。记录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比较四组患者的预后水平分级,观察药物治愈患者用药时间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差异。结果 2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检出242株真菌;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属对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较低,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四组患者的预后水平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镰刀菌属、曲霉菌属组患者预后水平较差(P<0.05);药物治愈患者用药时间和BCVA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镰刀菌属组中药物治愈患者的用药时间较曲霉菌属组、链格孢属组和其他菌属组延长(P<0.05),链格孢属组中药物治愈者患者BCVA高于镰刀菌属组、曲霉菌属组、其他菌属组(P<0.05)。结论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属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常见菌属,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感染的患者预后较差,镰刀菌属感染患者药物治愈用药时间最长,链格孢属感染药物治愈患者视力恢复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前后对真菌检验的送检率,探讨真菌检验对抗真菌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2月血液科和移植科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500例,对其是否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部影像学检查、血液真菌培养、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验(G试验)、血清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验(GM试验)、卡氏肺孢子菌检验等进行统计,并分析抗真菌药物治疗送检阳性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患者均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查;301例进行了血液真菌培养,送检率为60.2%,各有196例进行了G试验和GM试验,送检率分别为39.2%,18例进行了卡氏肺孢子菌检验,送检率为3.6%,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3%、26.5%、6.6%、5.6%;477例患者进行了肺部影像学检查,检查率为95.4%,阳性率为86.6%;301例血液标本真菌培养的同时,均进行了细菌培养,有16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细菌20株。结论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影像学检查率较高;G试验和GM试验具有较高的送检阳性率,但送检率较低;大部分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缺乏后续抗真菌治疗的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真菌感染分布及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真菌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10月罗田县人明医院检验科分离出的214株真菌进行真菌种类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检测出214例菌株,其中痰液标本监测出的真菌最多,有128株,占59.8%,科室中以呼吸内科最为严重,检出菌株76株,占35.5%,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最多,有114株,占53.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五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敏感性为94.4%,其次是5-氟尿嘧啶,敏感性为88.3%,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最差,敏感性仅为77.6%,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临床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对抗真菌药物仍有较强的敏感性,但其他真菌仍存在较广泛的耐药性,因此临床抗真菌时需要常规进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5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29株,占94.00%;真菌(丝状菌)21株,占6.00%;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40%、两性霉素B 97.57%、伊曲康唑93.01%、5-氟胞嘧啶88.1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以及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2011年培养得到的1979株真菌进行鉴定,测定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979株真菌中,感染率最高的三种是白色念珠菌1315株(66.4%),热带念珠菌275株(13.9%),光滑念珠菌259株(13.1%);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监护中心、脑外科;药敏结果显示,不同假丝酵母菌对常用真菌药的敏感情况差异很大,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5种药物敏感性最高。结论:临床分布真菌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应该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真菌检测,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酵母菌样真菌引起慢性腹泻的病人粪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560例慢性腹泻病人进行粪便培养。结果:560例慢性腹泻病人均未培养出沙门菌、志贺菌和其他肠道致病菌。其中540例培养出酵母样真菌,培养阳性率为96%。其中老人和儿童培养阳性率高,分别为47%和32%。从560例标本中共分离出675株酵母样真菌,其中念珠菌属461株,占68.3%,酵母菌属有214株占31.7%。念珠菌属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念珠菌属分离总数的72.4%。酵母样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菌素B、氟康唑、伏力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93%、97.7%、95%。结论:抗生素长期、不合理应用,造成酵母样真菌大量繁殖,肠道内菌群严重失调,引起慢性腹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培养阳性率高,对这些人群尤其要加以关注。研究结果提示应合理应用和选择抗生素,降低真菌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大多与植物性小外伤有密切关系,其中以稻谷伤为最多;其次为植物枝叶擦伤及尘土等异物入眼;也可见于患其他性质角膜炎时继发真菌感染者。致伤物如稻谷、植物枝叶等常携带真菌,当角膜上皮破损时,真菌即可接种于角膜,引起发病,其潜伏期通常为3-7d。多种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人类角膜病变,常见的有镰刀菌属(Fusarium)、念珠菌属及曲霉菌属等。镰刀菌属的真菌是世界性的土壤腐生菌和兼性植物病原菌,相对于人类属于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及中毒,已报道的感染包括角膜炎、甲癣、鼻窦炎、眼内炎、腹膜炎及骨髓炎等。本文报道的2例病例属于植物性外伤异物落入眼中引起的镰刀菌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相比,该病例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91例汶川地震受伤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送入医院的91例地震受伤患者病原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为指导地震受伤患者的后续抗感染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地震受伤患者的伤口分泌物、痰液、尿液、血液、组织、粪便等标本分别接种相应培养基进行需氧、厌氧和真菌培养,分离菌株用VITEK GN或GP测试卡进行鉴定,真菌用API 20C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转送入医院的155例地震受伤患者中91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58.7%,以60岁老年人居多;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49.5%)、伤口感染(30.0%)和尿路感染(6.6%)为主;分离的9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6株(61.5%)、革兰阳性菌20株(22.0%)、真菌12株(13.2%);分离阳性率较高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2%)、真菌(13.2%),不动杆菌属(11.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1.0%)、肠球菌属(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9%);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外,对亚胺培南及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敏感,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大多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等新型抗菌药物均敏感;真菌药敏情况比较理想,对大多数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 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指导地震受伤患者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接种予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9例RVVC病例中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17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22株(68.5%)、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27.5%);1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两性霉素B(100.0%)、克霉唑(100.0%)、制霉菌素(99.2%)、酮康唑(99.2%),最低的是咪康唑(36.9%);56株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制霉菌素(100.0%)、两性霉素B(98.2%)、益康唑(96.4%),最低的是特比萘芬(0)、氟康唑(60.7%)。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上升,在治疗RVVC时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无药敏结果时可选用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  相似文献   

15.
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与抗菌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方法以WHONET5.4软件分析2006~2008年医院血培养阳性结果。结果2006~2008年医院血培养阳性分离株1065例,阳性率为11.2%;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9株(35.6%)、大肠埃希菌167株(15.7%)、金黄色葡萄球菌118株(11.1%)、肺炎克雷伯菌43株(4.9%)、铜绿假单胞菌28株(2.6%);主要发生在血液科(18.0%)、感染科(7.2%)、肾内科(7.1%)、急诊科(6.9%)和ICU(6.9%)等科室;其中,血液科、感染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和消化科以大肠埃希菌占绝对优势(23.7%~50.6%),外科、呼吸科、急诊科、ICU、老年医学科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血培养真菌阳性常见于感染病科、血液科和ICU(8.2%~39.0%);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同时期其他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结论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在不同科室间的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院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的菌种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假丝酵母菌属的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89株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第1位,占57.2%;热带假丝酵母菌第2位,占18.5%;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4%~18.2%;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为100.0%.结论 临床对疑为真菌医院感染患者,务必进行病原学培养,以早期发现病原性真菌和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医院内对念珠菌属的二重感染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3年间共6 280份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对部分阳性念珠菌样品进行5-氟胞嘧啶(5-FC)、氟康唑(FLC)、酮康唑(KET)和伊曲康唑(ITC)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6 280份标本共分离出念珠菌属2 767株,分离率为44.06%;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2 006株,阳性率占31.94%,其他依此为光滑念珠菌344株(5.48%)、热带念珠菌206株(3.28%)、克柔念珠菌95株(1.51%)和其他念珠菌与真菌116株(1.85%);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依次为:5-FC 93.79%I、TC 62.76%、FLC 51.03%和KET 47.59%。结论由于结核病需长期用药,因而念珠菌属的二重感染率较高,使患者病情加重,在4种抗真菌药物中,以5-氟胞嘧啶的抗念珠菌活性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属临床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28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8种133株,阳性率为8.1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4.66%。假丝酵母菌对特比萘芬的耐药率较高为43.61%、氟康唑为27.82%、伊曲霉唑为21.05%、制霉菌素为3.76%和两性霉素为6.77%。结论真菌性阴道炎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并呈现出多药耐药特点,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痰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性,为AE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813例AECOPD患者痰液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3份痰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168株,培养阳性率为20.66%;16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8.57%、革兰阳性菌占8.33%、真菌占13.10%;革兰阴性菌除头孢他啶耐药率<32.79%外,对常用的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均出现明显耐药,耐药率在66.76%~100.00%,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更严重,耐药率均>87.50%,但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仍高,耐药率<24.59%;革兰阳性菌对第一、二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仍高,耐药率<25.00%,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耐药率<5.00%。结论 AECOPD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对病情重及反复住院患者,宜选用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温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9月158例本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及483例对照组患者,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致病危险因素。结果以125例农村居民为主,占79.0%;4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9月-次年3月为多发期,发病数为128例(81.0%);多数有明确外伤史(64.6%);菌属鉴定排前2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镰刀菌属(47.6%)和曲霉菌属(22.9%)。结论温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多发于中老年的男性农村居民,其中9月-次年3月为高发期,且多数有明显诱因,致病菌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为主。因此,对于具有发病危险因素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应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