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对宫内膜增生可能是宫内膜腺癌前病变而受到重视.报导组织活检确定诊断的准确率约为83%;而细胞学识别则有较大的困难,其准确率为40%,有经验者可达70%. 本文对207例病人吸取宫内膜直接涂片标本分四组进行回顾性观察。一组:组织学及细胞学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子宫异常出血原因,传统确诊方式为宫颈扩张及刮宫术(D+C)。为比较分析宫腔镜配合D+C及单独使用这些技术在诊断宫内膜增生及宫内膜癌中的敏感性,以探讨在宫内膜增生或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宫腔镜辅加D+C是否能增加诊断的正  相似文献   

3.
应用AgNOR技术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中AgNOR的分布及其用于区别增生期和分泌期宫内膜的可能性。方法:选择末次月经日期记载清楚的各期宫内膜标本共120例进行AgNOR染色、计数。结果:在子宫内膜功能层腺上皮细胞的AgNOR均数在增生晚期表达最高,增生期(3.52±0.24)与分泌期(1.41±0.28)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间质细胞AgNOR均数表现出两个高峰,一个为增生中期,一个为分泌晚期。结论:AgNOR是判断子宫内膜分期的良好标志物。根据功能层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AgNOR计数,可以作为判断子宫内膜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受孕后才能使生殖周期中黄体期的增生内膜分化成蜕膜样分泌内膜。蜕膜化的过程发生在黄体期的第二周,在排卵后9天开始围绕着螺旋动脉,逐渐波及内膜的间质,在第十三天达内膜的上1/2。诊断晚分泌期内膜日期的主要标准是有无蜕膜化。据此,在黄体后期取内膜活检可以诊断黄体期缺如。正常月经周期中黄体后期的蜕膜证明可以产生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催乳素(PRL)。有人观察在体外培养的黄体后期内膜,如有孕酮(P)则PRL的产生增加:如无P在48~72小时期间PRL的产生减少,蜕膜细胞退化。在体内初期E_2的内膜加P的作用使间质细胞发生蜕膜化。本文研究在体外P是否可使增生的内膜发生蜕膜样变化和E_2在P诱发的蜕膜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蜕膜化间质产生的PRL可用来作为蜕膜化程度及蜕膜成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范围不一,又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使得临床医师处理增生病变较困难,而且子宫内膜增生发展为癌发生率不清。为评估子宫内膜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选择44例标本:腺癌19例(43%),有内膜增生20例(45%),已无内膜增生5例(10%)。19例腺癌中17例侵犯肌层,7例为Ic或更高。癌患者1/3在50岁以下,70岁以上组合并腺癌较多。上述三组平均年龄无重大差别。30  相似文献   

6.
应用孕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孕激素广泛应用于治疗部分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和需保留生育能力以及晚期、复发等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取得一定疗效.阐述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孕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孕激素广泛应用于治疗部分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和需保留生育能力以及晚期、复发等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取得一定疗效。阐述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的过筛检查目前还缺乏一种为病人和医生能普遍接受的细胞学检查方法。此法要求为安全、简单、无痛、可靠、价廉及在门诊就能进行。近年来各地在运用Gravlee氏喷射冲洗(Jet Wash,简称为JW)过程中发现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尤其对50岁以上病人该装置存在进入宫腔困难及宫口漏液问题,而50岁左右恰是子宫内膜癌的好发年龄。为此作者推荐一种宫腔内吸取细胞学方法(Endouterine aspiration,简称EA)其装置极简单,用婴儿喂奶用的外径为2.6mm管代替原金属套管。连接导管的注射器中有5ml生理盐水,操作时用无菌镊子将导管送入宫腔,然后边用力抽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内膜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评价合并子宫内膜增生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价值,比较有无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特征,手术分期和预后,取材于1985~1991年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214例。平均随访64(1~135)个月。分期根据1988年FIGO分期标准。复阅所有病理切片。根据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增生,分为两组。子宫内膜增生分类依据WHO标准。末次月经在5年以内为绝经早期。末次月经在5年以上为绝经晚期。92例(43%)在癌组织相邻部位或癌组织内并存子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分为增生型及萎缩型二类 ,据报道二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 ,增生型子宫内膜癌分化好 ,侵犯子宫肌层少 ,预后好 ;萎缩型子宫内膜癌则分化差 ,易侵犯子宫肌层 ,预后差。作者为了探讨这二类子宫内膜癌的不同高危因素 ,对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 1981~ 1992年因子宫内膜癌而作子宫切除术及术后常规对良性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的所有病例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资料对 48例萎缩型子宫内膜癌及 2 8例增生型子宫内膜癌进行研究。结果 :2 8例增生型子宫内膜癌及 48例萎缩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体重、初潮年龄及吸烟者分别…  相似文献   

11.
宫内膜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是宫内膜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极为少见。收集到的国外文献,除Silverberg报告12例,Kurman报告21例外,其它均为散发报告,总例数不超过50例。国内只有少数病理专著略提片语。因此,对于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其起源和生物学行为,目前认识还十分肤浅。现作一综述以供参考。一、历史的回顾复习文献,De Bonneville(1911年)首先报导1例76岁,妊娠7次的妇女,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和子宫增大而进行手术,术后诊断为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此后,法国学  相似文献   

12.
应用阴道超声观测15例不孕妇女氯酚胺(CC)应用前后增生期子宫内膜的厚度,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雌二醇(E2)浓度。结果表明:CC周期第12天血E2浓度显著高于自然周期同期水平(P<0.001),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较自然周期同期厚度为薄(P<0.05),相关分析示自然周期血巳浓度与子宫内膜厚度呈正相关性.而CC周期两者无相关性。提示:CC阻断E2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从而影响增生期子宫膜内增厚,内膜厚度与高血E2浓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保守性激素疗法对年轻女性非典型增生和高分化癌灶消退是否有效及这类患者保守性治疗成功后生育之可能,对40岁以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高分化癌患者的内膜活检或诊刮标本回顾性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内节育器(I UD)使用和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全面搜集2007年4月至今的相关文献,回顾各研究内容,综合研究结果。共收集十项研究的数据,分别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随机效应模型中,观察到使用I UD对子宫内膜癌具有保护效应(OR=0.39;95%  相似文献   

15.
自1981年Milton Goldrath首次介绍Nd-YAG激光摧毁子宫内膜代替子宫切除治疗月经过多后此法已普及。现通过英国三家治疗中心五年来药物治疗无效改行激光摧毁宫内膜的2342例的前瞻性研究评价此术。病人多为直径小于2cm的子宫肌瘤患者,少数因子宫切除危险性较大或过于年轻(4例14~19岁)的月经过多患者。术前均经刮宫或宫腔镜证实无宫内膜赘生性病变。绝对禁忌症为急性盆腔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血小板参数与子宫内膜病理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预测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因异常阴道流血或流液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的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子宫内膜癌组21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69例,比较刮宫术前获取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比积(PCT)。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的PLT、PDW、MPV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的术前PDW及MPV值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患者的PLT及PCT值高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能对子宫内膜癌具有预测价值。术前PLT、PDW及MPV水平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呈增高趋势,且术前PDW、MPV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7.
对1989年1月1日至1992年4月1日共39个月间,经诊断性刮宫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98例患者,随机对44例患者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术中有外科高危因素者(淋巴结肿大或剖检子宫浸润可疑)11例加盆腔清扫术。术后对子宫内膜重新行病理分类,子宫内膜癌病例按1988年FIGO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评估。 术后病理结果:44例子宫标本中19例(43%)  相似文献   

18.
估计宫颈鳞癌患者病情时常包括宫内膜活检,而活检宫内膜中有鳞癌者并不少见。采用放射治疗宫颈鳞癌时,宫内膜受累对治疗的影响并不明确。为此,作者选取1962~1972年经放射治疗宫颈鳞癌994例,分析宫内膜有鳞癌时对预后的影响。选择的病例限于Ⅰ_B期、Ⅱ_A期和Ⅱ_B期。分期标准是以癌瘤体积大小为基础,与FIGO分期系统略有差别。常规宫内膜活检中有180例发现鳞癌,其中121例为散在鳞癌未见宫内膜间质,45例为散在鳞癌和与鳞癌分开的宫内膜间质,14例为鳞癌浸及宫内膜间质。180例宫内膜活检阳性者中164例仅用放疗,16例放疗后作腹膜外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及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EAH患者48例,Ⅰ型EC患者132例,Ⅱ型EC患者50例,并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但无子宫内膜病变或良性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67例为对照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胰岛素、C肽。分析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与EAH、EC之间的关系。结果 EAH组、Ⅰ型EC组空腹血糖正常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率(43.75%;34.09%)较对照组(17.91%)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腹型肥胖的54例对照组、42例EAH组、122例Ⅰ型EC组患者中,排除年龄、BMI、腰臀比、绝经状态等的影响后,高胰岛素水平是EAH、Ⅰ型EC的高风险因素(OR=1.134,95%CI:1.010~1.274,P=0.033;OR=1.103,95%CI:1.012~1.201,P=0.015)。HOMA-IR≥2.11时,EAH、Ⅰ型EC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3.881(95%CI:1.153~13.058,P=0.028)和2.339(95%CI:0.998~5.484,P=0.037)。结论空腹血糖正常EAH、Ⅰ型EC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比例显著增加。高胰岛素水平与EAH、Ⅰ型E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增生(EH)有并发子宫内膜癌(EC)的风险,治疗前缺乏可疑EC的判断,会增加隐匿性EC发生率。本文从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组织病理学因素以及遗传和分子学因素的风险预测作一综述,以提高并发EC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