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基孔肯雅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CHIK)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可以成为传染源,经蚊虫吸血传播。此前,我省已从患者,蝙蝠和蚊虫中分离出基孔肯雅病毒,为进一步查清本病在我省的分布和疫源地特征,我们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血清标本 在云南各地收集健康人及动物血清,—30℃冻存待检。  相似文献   

2.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该病病原能在蝙蝠、非洲绿猴、黑猩猩、狒狒等野生动物间传播,在流行区的牛、马、猪、羊的血清中均能查出该病原的抗体。病毒主要是通过蚊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发病时,因关节剧痛,患者常会用双手抱膝,使身体弯曲,不敢动弹,呈屈曲状强迫体位。“基孔肯雅”是斯瓦西里请,意为“曲屈”,故本病可译为“曲屈病”。  相似文献   

3.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是一种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流行。在灵长类与人类中传播的媒介主要是伊蚊。虽然病毒感染人类后呈现低活性,但由于其可导致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流行,且本身具有潜在危险性Ⅲ,故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感染引发的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主要经伊蚊叮咬而传播的虫媒传染病,近些年已在100多个国家流行或暴发,成为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虫媒病毒性传染病。CHIKV感染后可以引起急性发热、皮疹、肌肉疼痛以及慢性关节炎、腱鞘炎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作为CHIKV最常用的动物感染模型,在病毒感染机理、宿主抗感染免疫机制以及相关疫苗或药物研发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拟就国内外关于基孔肯雅病毒小鼠感染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孔肯雅病研究现状和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 fever,简称CHIK)是经伊蚊叮咬吸血传播由CHIK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再肆虐的人兽共患病。临床上以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为特征。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两年,本病在东非海岸、印度洋岛屿、印度及东南亚地区流行,导致超过100万人感染发病,且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发病数不断上升,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8年我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 对1例成年男性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ELISA和胶体合法检测患者血清基孔肯雅病毒IgM(CHIKV-IgM)抗体,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CHIKV RNA).结果 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起病,有头痛、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全身充血性斑丘疹,WBC及PLT减少.发病第9天CHIKV-IgM阳性;第3、5,7、9天CHIKV RNA阳性;RT-PCR扩增产物为575个核苷酸碱基片段,经序列测序结果与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患者经对症支持等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该患者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本病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相似.  相似文献   

7.
云南首次从患者体内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1987年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97份急性发热期病人血中分离到一株基孔肯雅病毒,并在分离到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查到中和抗体,指数为316。首次证实云南有基孔肯雅轻型病例及自然疫源地存在。  相似文献   

8.
用基孔肯雅和乙型脑炎病毒经口感染白纹伊蚊,采用免疫荧光试验对雌蚊涎腺作病毒抗原检查,结果于感染后第8 ̄14天基孔肯雅的阳性为50% ̄91.67%,乙型脑炎为70% ̄80%。试验认为,白纹伊蚊在感染后第6 ̄8天即可传播基孔肯雅和乙型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9.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 CHIKF)是经携带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的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人类,出现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以往老挝主要采用CHIKV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发现老挝存在基孔肯雅热低度流行,2012年采用病原学检测方法(CHIKV RT-PCR)首次在老挝南部占巴塞省(Champasak)证实了CHIKV在老挝的分布。近年来通过CHIKV的调查、监测及其相关研究,基本弄清了老挝基孔肯雅热流行特征,本文综述了老挝基孔肯雅热流行特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并含人类基因内参检测的多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目前发现的所有来源的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方法 针对登革病毒3′端非编码区和基孔肯雅病毒结构蛋白E2-6K-E1区以及人体各类组织细胞中均能稳定表达的RNAse P基因,设计了3套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1套能同时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及含有人类基因检测内参的多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了验证,并对临床发热病人标本进行了应用评估。结果 该方法对检测体外转录合成的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RNA的灵敏性可达最低每个反应10~100拷贝,对检测登革1型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灵敏性分别可达最低每个反应0.1 TCID50/mL和1 TCID50/mL。用20株登革病毒、4株基孔肯雅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盖塔病毒、辛德毕斯病毒各1株进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方法应用于189份发热病人血清标本检测,可准确地鉴定出其中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且所有血清标本均能被内参引物和探针有效地扩增和杂交。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性、高特异性且含人类基因内参检测的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多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可作为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人早期快速鉴别诊断的有效工具,也可用于蚊媒携带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的高通量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1.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媒叮咬感染人类引起基孔肯雅热,表现为自限性发热、皮疹、肌痛、关节痛,其中关节疼痛可延续数月至数年,甚至导致关节畸形。由于基孔肯雅病毒与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虫媒病毒具有相同的传播媒介,且急性期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原则与疾病结局完全不同,因此,实验室的确切诊断是基孔肯雅热防治的关键。本文就近几年基孔肯雅病毒在实验室诊断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树Qu实验感染后血清中抗基孔肯雅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年树Qu经人工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能产生2-6天的病毒血症。感染后第6天能产生特异性IgM抗体,第14-21天为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感染后第12天,IgG抗体开始出现,30-60天为高峰,并持续不降,表明树Qu对基孔肯雅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13.
据好医生网12月21日报道,基孔肯雅(Chikungunya)病毒是一种通过埃及伊蚊传播的病毒,主要存在于非洲大陆。不过美国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一种变异的蚊子已将这种病毒带到了欧洲、北美等世界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4.
成年树经人工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能产生2~6天的病毒血症。感染后第6天能产生特异性IgM抗体,第14~21天为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感染后第12天,IgG抗体开始出现,第30~60天为高峰,并持续不降,表明树对基孔肯雅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15.
城PH5.75-6.4的条件下,云南基孔肯雅病毒及国外原型株能与鸽、鹅、鸡、、绵羊和O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尤以鸽、鹅红细胞为佳,凝集最适PH为5.75。在4℃、室温和37℃ 血弟反应无明显差别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防控该病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46例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以及治疗方案.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46例基孔肯雅热患者中,发热、皮疹及关节痛分别为46、42和41例,分别占100.0%、91.3%和89.1%;15例患者外周血WBC下降,占32.6%,乳酸脱氢酶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比例分别为45.5%(20/44)和28.9%(13/45),3例ALT升高.利巴韦林治疗与单纯对症治疗效果相比,发热时间延长(t=2.588,P=0.013).结论 基孔肯雅热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对症治疗预后好,抗病毒治疗对缩短病程可能无益.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chikungunya fever and provide futur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Methods Forty-six confirmed chikungunya fever in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blood count, key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treatments were analyz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were done by ttest. 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total cases presenting with fever, rash and joint pain were 100. 0% (46/46), 91. 3% (42/46) and 89. 1% (41/46), respectively. Fifteen (32.6%) cases displayed leucopenia. Increases in lactose dehydrogenase (LDH) and creatine kinase (CK) were observed in 45. 5%(20/44) and 28. 9%(13/45) of the cases, respectively. Three cases displayed an increase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dministration of ribavarin extend febrile time compared to symptom-relieving treatments (t=2. 588, P = 0. 013). Conclusions Clinical features of chikungunya fever include fever, rash and joint pain. Good prognosis can be resulted from symptom-relieving treatment. Antiviral treatment may not be beneficial to reducing course of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中老边境地区主要包括澜沧江下游区域的勐腊县和江城县的部分地域,边境线全长793.8km,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最高点海拔2023m,最低点在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480m。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1℃。以往的健康人血清检测发现了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孔肯雅病毒(CHIKV)和辛德毕斯病毒(SINV)的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基孔肯雅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基孔肯雅病毒E1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Ct值与阳性标准品在6.94×10~0~6.94×10~8 copies/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为0.997,斜率为-3.571;其检测下限为0.694 copies/μl,且对ZIKV、DENV和JEV等均无特异性扩增;所有稀释倍数的标准品在84.0℃出现特异性熔解峰;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采用该方法对93份蚊虫样品进行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15%,普通PCR核酸阳性率为1.07%。结论成功建立了针对基孔肯雅病毒E1基因的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可用于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1例缅甸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分离培养后获得毒株,对病毒核酸扩增后的产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DNAStar 7.1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Mega5.0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 病例血清标本核酸检测显示CHIKV阳性,经分离培养获得CHIKV毒株(YN0627株),全基因组测序得到其序列,YN0627全长为11 586 nt,其基因结构符合CHIKV的基因特征。系统进化分析显示,YN0627与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East, Central and South African Lineage, ECSA)的其他流行株聚集在一起,属于ECSA谱系。YN0627的编码区与参考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85.24%~9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5.34%~99.97%,结构蛋白编码区域有28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 云南省输入性CHIKV-YN0627属于ECSA谱系,且观察到多个氨基酸位点突变,提示云南省应当加强对CHIKV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热病人血清虫媒病毒抗体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11种蚊媒病毒抗原并采用间接ELISA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120份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脑炎、登革3型、登革4型、基孔肯雅、辛德毕斯、贝巴鲁(Bebaru)、雪鞋野兔(Snowshoe hare)和巴泰(Batai)病毒抗体的阳性率依次为7.50%、5.00%、1.67%、3.33%、2.50%、1.67%、5.00%和4.17%,未查到寨卡(Zika)、合并地1型和登革2型病毒抗体,表明该地不仅存在乙型脑炎、登革热3型和4型、辛德毕斯、基孔肯雅病毒,还可能存在甲病毒属的贝巴鲁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的雪鞋野兔和巴泰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