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连的原因,探讨防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本科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136例238侧随访6个月,观察鼻腔黏连的情况,并回顾性分析病史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发生30侧(12.6%)鼻腔粘连,25侧(10.5%)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6侧(6.7%)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侧(0.42%)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予以鼻内镜下分离,部分使用微型电动切割器,解除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切除残余钩突。术后6个月观察鼻腔粘连下降到12侧(5.0%),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7侧(2.94%),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3侧(1.3%),筛窦腔闭塞2侧(0.84%)。结论围手术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钩突的完整切除,中鼻甲的恰当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的解除,微型电动切割器的使用,合适的填塞材料选择及较长的中鼻道填塞的时间,术后定期术腔清理,粘连的及时处理可降低鼻内镜术后鼻腔的粘连率。  相似文献   

2.
陈晓轩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52+1495
目的:探讨鼻腔深部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鼻腔深部出血的126例患者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行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结果:126例患者中一次治愈122例,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总有效率96.8%。其余4例伴有鼻中隔重度偏曲,鼻内窥镜不能进入,采用其它手术方式。结论: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鼻腔深部出血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126例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应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联合鼻内镜下行慢性泪囊炎治疗,临床资料分析,随访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13例,占89.7%,好转13例,占10.3%,总有效率100%.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鼻腔泪囊手术,手术微创,效果良好,已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常用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患者共68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予以行鼻腔粘连分离术。对照组采用剪切后双极电凝法,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鼻腔粘连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77±0.94 mL显著高于观察组出血量0.72±0.32 mL(t=12.005,P=0.000)。对照组手术时间6.56±1.29 min显著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5.82±0.82 min(t=2.801,P=0.007)。对照组复发率23.5%显著高于观察组复发率5.9%(χ2=4.221 P=0.040)。结论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出血少、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的特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鼻腔血管瘤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鼻腔血管瘤患者20例,血管瘤发生在下鼻甲8例,中鼻道2例,中鼻甲3例,鼻中隔7例;血管瘤直径0.5~3.0cm。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0例患者均一次完整切除血管瘤,术后病理报告19例为毛细血管瘤,1例为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术中出血2—20ml,出血较多2例,1例为中鼻道血管瘤,瘤体较大表面淡红质软,1例为鼻中隔后部血管瘤,视野差、操作困难,经相应处理出血控制。术后给抗感染及局部对症治疗,无术后出血及感染,术后20d治愈出院。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鼻腔血管瘤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出血和术后感染少,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鼻窦炎内窥镜术后鼻腔黏连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对402例儿童及青少年鼻窦炎患者行6个月以上复查和随访,术后发生的鼻腔黏连并分析黏连的原因。结果:64例(82侧)鼻腔黏连中,56例(71侧)一次分离成功,8例(11侧)黏连较重者经多次分离成功。结论:儿童及青少年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更易发生黏连,黏连与术中动作粗暴损伤鼻腔黏膜,鼻腔狭窄未恰当处理,术后复查不及时,术腔清理不彻底及术后用药不合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术后及时换药,定期复查,清理术腔可有效预防黏连,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可有效预防黏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联合鼻内窥镜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0例鼻腔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联合鼻内窥镜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直接鼻内窥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8.0)min、(20.0±5.0)m L,与对照组的(35.0±6.5)min、(25.0±5.5)m L对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一次性摘除肿物成功率达100%,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联合鼻内窥镜治疗鼻腔血管瘤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曹永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421-1422
对38例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引起鼻腔粘连的原因,探讨鼻腔粘连的防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邓清红  杨汉霞 《四川医学》2011,32(9):1408-141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11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及以上,对并发鼻腔粘连者进行手术分离。结果 117例患者中并发鼻腔粘连15例,经过手术分离解除鼻腔粘连。结论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正确处理好中鼻甲、鼻中隔及下鼻甲,定期复查能有效预防鼻腔粘连。  相似文献   

10.
梁成 《海南医学》2010,21(3):78-79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出血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视频系统下,明确出血部位后,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双极刀头电凝出血点,术后用明胶海绵贴敷止血部位,连续随访一个月。结果47例患者均一次性止血成功,2例患者术后1周内再出血,再次手术并成功止血,总治愈率100%。结论通过观察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出血的情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成功率高的显著特点,且无明显后遗症,是目前治疗鼻腔出血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老年性鼻出血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在老年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间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8例老年性鼻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仅6例患者无基础性疾病,其中有38例伴高血压,4例同时伴有糖尿病。有4例伴有鼻中隔偏曲。上述病例中,出血部位以嗅裂、下鼻道后端、中鼻道以及鼻中隔为主。所有病例均在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止血。其中一次成功40例(83.3%),二次成功8例(16.7%)。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老年性鼻出血准确、安全,患者反应轻、恢复快,避免盲目填塞造成止血失败或新的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鼻中隔成形术和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以进一步完善鼻中隔成形术的相关操作。方法:回顾分析176例鼻中隔成形术、124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76例鼻中隔成形术中,3例再偏曲,2例需二次手术。124例行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可保留更多的鼻中隔骨和软骨,且术后恢复良好,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刘新  蒋立新 《吉林医学》2006,27(3):253-25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的成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24例FESS手术后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21例术后鼻腔粘连的病例,对此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无粘连的203例进行比较。结果:粘连的21例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5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6例。结论:手术对应创面距离过小、术后换药不及时和粘连后处理方法不当是造成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切除腺样体,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止血方法的优势。方法将我院60例行腺样体切除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联合低温等离子止血行腺样体切除(低温等离子组),与同期30例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切除腺样体,用双极电凝止血相比(双极电凝组)。对两组术后出血、发热、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并发症等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出血、发热、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1年,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鼻腔粘连、腺样体肿大等发生。结论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止血,具有微创、痛苦小、出血少、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74-77
目的比较分析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鼻中隔缝合治疗,B组予以鼻腔填塞治疗,采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评估鼻内镜、鼻窦CT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症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量表得分,A组患者的鼻塞得分(0.92±0.25)分、头痛(1.75±0.47)分、鼻部疼痛(1.36±0.28)分、流泪(0.44±0.11)分、耳鸣/耳闷(0.52±0.17)分、吞咽困难(0.61±0.20)分、睡眠困难(0.98±0.25)分、术后清理鼻腔时疼痛不适感(1.72±0.39)分,各项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鼻腔渗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鼻粘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鼻中隔缝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较鼻腔填塞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鼻中隔穿孔中鼻中隔矫正术所致12例,外伤性穿孔2例,化学物质腐蚀性穿孔2例,激光、微波烧灼性穿孔3例,原因不明3例。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形成骨性支架,术后用湿润烧烫伤膏MEBO涂抹创面,促进周边黏膜向穿孔处生长。结果患者均一次修复成功,穿孔处双侧骨质暴露区域被黏膜完全覆盖25~62d,随访2~3年无再次穿孔,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7.
内窥镜在鼻腔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对促进鼻内镜术后恢复,预防复发,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75例,术中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50例,术中不行鼻中隔矫正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对两组鼻腔通气情况、术后鼻腔粘连情况、上颌窦口开放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处理组与对照组术后鼻腔粘连率分别为1.3%和16.0%,两组在鼻腔通气、上颌窦口开放良好率及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疗效,能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鼻腔粘连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73-75+7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侧壁剥离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鼻侧切开术,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上颌窦侧壁剥离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康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3%(40/43),复发率为2.33%(1/4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5.35%(41/43)、4.65%(2/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0.345,P=0.645、0.55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对照组为18.60%(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治疗后,两组SIL-2R、PTN、Ig E、TNF-α、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给予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且风险较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局部不同处理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影响。方法:3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308侧)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对照组180例(346侧)未用丝裂霉素。患者均予以鼻腔局部喷雷诺考特并常规行术后术腔清理。结果:两组鼻内镜术后术腔粘连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可明显降低术腔粘连的发生率,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高血压的鼻部阻塞性患者手术治疗后血压的变化。方法: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伴高血压的鼻部阻塞性疾病患者58例,观察术前及术后2周、6个月血压的变化。结果:58例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收缩压为(164.5±63.1)mmHg(、143.0±51.6)mmHg和(141.0±59.8)mmHg;舒张压为(96.0±52.3)mmHg(、82.2±38.4)mmHg和(80.4±41.5)mmHg;术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术后2周、6个月下降(P<0.01)。结论:经适当的术前准备,选择鼻内窥镜下解除鼻腔阻塞手术,可帮助伴高血压的鼻部阻塞性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