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使其能适应精神、心理和社会的活动,以便恢复自主功能,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能力。方法;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早期(脑梗死后3~4d,脑出血后6~7d)心理护理、肢体功能位的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3周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康复有效率达96.2%,高于对照组(85.0%)。结论:重视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位的放置,可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2.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统一的人选条件选取在3家协作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按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分别对人选患者在第1周内和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率来评定功能改善程度.并比较两组继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周后实验组疗效评定分级和护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索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方法,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措施。早期规范的康复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脑卒中偏瘫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肢体活动能力(Fuel-Meyer)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NIHSS、ADL及Fue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ADL及Fue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神经缺损和肢体功能情况,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了临床整体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方森娣 《现代康复》2001,5(12S):136-137
目的:脑卒中偏瘫患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康复的影响。方法:观察66例脑卒中偏瘫患,分康复护理36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可比性。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康复指标均有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患早期活动有可行性,可促进部分或大部分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应用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体位疗法、感觉刺激输入、患肢肌张力锻炼等。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肩手综合症、脚外翻等后遗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卒中单元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提高疗效、稳定心理、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96例,抽签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针灸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三四周进行Fugl-Meyer积分、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定。结果:经三四周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73.63&;#177;20.33)分,CNS为(15.32&;#177;12.79)分,较治疗前(33.32&;#177;12.06),(32.24&;#177;12.45)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48.23&;#177;16.22),(23.56&;#177;15.36)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57,-2.87,P&;lt;0.001)。康复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lt;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康复的影响 . 方法观察 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 分康复护理 36例 , 对照组 30例 . 经统计学处理 , 两组有可比性 . 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康复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 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有可行性 , 可促进部分或大部分功能恢复 ,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相似文献   

10.
早期中医康复对脑卒中病急性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至今仍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将2005年至2006年3月92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0天内进行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在本院住院及门诊的18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周5d,持续12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MBI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54.66±18.61)分]、8周[(65.54±15.78)分]、12周[(74.96±15.61)分]后的MBI评分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腕关节MAS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观察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小于1个月的36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后规范化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每次治疗45min,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3周;对照组则辅以与观察组相同时间、相同强度但无镜像反射面的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Wolf运动评价量表(WFM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患者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3周治疗及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其WMFT评分也明显增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2个月时其下肢FMA评分和FAC分级指数均明显进步(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Brunnstrom分期也明显改善(均P<0.05),但下肢Brunnstrom分期与同期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3周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及下肢MAS评级指数均无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早期介入镜像疗法能明显加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恢复进程,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亦有改善作用,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刺血等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护理前后患肢肌力、肢体功能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患肢肌力、肢体功能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朱业智  魏进莲  余秀萍 《护理研究》2012,26(28):2647-2648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刺血等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护理前后患肢肌力、肢体功能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患肢肌力、肢体功能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厉庆德  马英  凌晴 《中国康复》2006,21(3):214-214
2000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49例,女51例;年龄36-88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62例,混合性5例;病灶在左侧53例,右侧40例,双侧7例;病程〈1个月。10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55例,对照组4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康复组患者在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Glasgow≥9分时进行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患者床上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健侧肢体带动患肢运动、床上运动,坐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及穿衣、进食等ADL训练。软瘫期以诱发患肢主动运动为主,痉挛期以抑制肌痉挛及促进肌肉之间相互协调为主,并采用生物反馈技术、诱导分离运动的训练。治疗过程中贯穿心理治疗。训练每日1次,45min。其余时间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锻炼。对照组患者配合针刺及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心崇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27-3027
为探讨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方法及意义的,对56例病情稳定,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及严重的并发症的脑卒中患者提供指导性的社区康复治疗,6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法评定疗效。结果56例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均有效,且脑出血性改变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脑缺血性改变,康复治疗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理想。  相似文献   

19.
李清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094-209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于发病48h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于2周后采取与观察组相同的康复护理干预,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过头颅CT/MRI证实,神经体征48 h内不再进展,均伴不同程度偏瘫,无失语、意识障碍及严重智力障碍,无影响功能恢复的其他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