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δ病毒(HDV)的认识逐渐加深。本文就当前国外有关δ病毒遗传基础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等研究进展和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乙肝血清中HDV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乙肝血清中HDV标志物的检测*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52)杨小昂金志宏方华张亚冰高峰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eltaVirus,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需依赖于HBV的辅助才能复制和表达。HDV与HBV形成联合感...  相似文献   

4.
HBV和HDV同时存在感染与单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31例HBsAg阳性携带者为期一年(共四次)的动态观察结果。检查方法:1.用RPHA查HBsAg.2.用PHA法查抗-HBs.检查结果:1.HBsAg的年累计阴转率为38.2%,其阴转率与年龄、性别、职业均无显著性差异,似乎药物治疗对此也无直接的效果。2.抗-HBs的年累计检出率(阳转率)为75.6%,抗-HBS的产生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以15岁以下儿童为高, 这与临床上常见的小儿肝炎恢复较成人为快相一致。3.抗-HBs的检出率与HBsAg的阴转率并不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HBV含量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外周血HBsAg、HBeAg;FQ-PCR对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66例新生儿中有28例发生HBV宫内感染(16.87%);在HBV宫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孕妇HBVDNA暴露、各级病毒载量与HBV宫内感染趋势χ2检验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它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2.10%,阳性预测值为37.10%,阴性预测值为95.19%。结论孕妇外周血HBVDNA阳性不仅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妇血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增高,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孕妇血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孕妇血清中HBVDNA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含量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HBV含量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外周血HBsAg、HBeAg;FQ-PCR对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66例新生儿中有28例发生HBV宫内感染(16.87%);在HBV宫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孕妇HBVDNA暴露、各级病毒载量与HBV宫内感染趋势χ2检验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它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2.10%,阳性预测值为37.10%,阴性预测值为95.19%。结论孕妇外周血HBVDNA阳性不仅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妇血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增高,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孕妇血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孕妇血清中HBVDNA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对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电化学发光微粒法检测基线及治疗后12周、24周血清HBsAg和HBeAg变化情况,分析其动态变化与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比较预测疗效的价值,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6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48周有8例患者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24周HBeAg<9.25COI(OR=45.000,P<0.01,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94.74%),24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97.1%(OR=71.400,P<0.01,阳性预测值为58.33%,阴性预测值为98.08%)是48周完全应答的预测因素。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HBsAg、HBeAg变化对48周完全应答有预测价值,其中血清HBeAg的下降更有益于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HBsAg阳性携带者与健康人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 1 75例食品公共场所服务从业人员 HBs Ag阳性携带者进行了血清中微量元素 Cu、Zn、Fe、Mn、Cr含量的测定 ,并与 1 74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HBs Ag、HBe Ag双阳性组血清中 Cu、Cr均值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 ,且二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男、女性 HBs Ag阳性组血清中 Cr均值高于健康男、女性组 (P<0 .0 5 ) ,差异显著。而Zn、Cu含量与健康男、女性组比较差异一致。本实验中 HBs Ag阳性携带者 Fe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揭示 :HBs Ag阳性携带者体内过量的 Fe使乙肝病毒大量复制 ,抑制了机体抵抗病毒感染力。女性 HBs Ag阳性组血清中 Mn含量与健康女性组比较 ,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 .0 5 )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87年2月~1988年2月在四川监测211639人中获得的87例非甲非乙型(HNANB)急性肝炎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共收集到48份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CV及抗-HEV。同时检测血清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体(抗-EHFV)。结果显示:抗-HCV检出率为43.75%(21/48),抗-HEV为8.33%(4/48)两者的比为5.251.6。本文首次在国内报导了汉坦病毒致肝炎的可能性,文中1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全部阴性,仅抗-EHFV阳性,2例同时抗-HCV及抗-EHFV阳性,提示肝炎可能为汉坦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年4月至1988年10月间,本文应用酶联吸附法(EIA)对石家庄地区Ml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了抗-HD的检测,共发现35例阳性,阳性率12.92%,其中男性阳性率14.06%(27/102),女性为10.13%(8/79),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石家庄地区可能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在这些人群中,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抗-HD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携带者,但三者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合并或重香感染HDV对乙肝慢性化及肝硬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证明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中丁型肝炎病毐与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2例各类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了HBV与HDV感染标记物测定,结果表明:⑴HDV感染率为2723%,以肝癌、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4828%、3333%),提示HBV与HDV合并感染或重叠感染时,可导致病情加重和感染的慢性化;⑵本文研究结果还揭示,HBV与HDV合并或重叠感染时,HBV和HDV可以共存,并无相互抑制现象;⑶3例HDV感染者未检出HBsAg,一方面因效价低于目前检测水平,另一方面认为只要HDV—RNA进入宿主细胞,即可进行RNA复制和HDAg表达,不需要依赖嗜肝DNA病毒,而由HDV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与隐孢子虫感染的关系,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金胺-酚染色法(AA—P)和改良抗酸染色法(MAF)检测21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患者和140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隐孢子虫卵囊,用PCR技术检测其DNA,并进行内切酶分析;对隐孢子虫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AA-p、MAF和PCR检测,慢重肝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1%、3.2%和6.0%;腹泻儿童感染率为0.7%、0.7%和1.4%、PCR结果显示,慢重肝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高于腹泻儿童;阳性患者腹泻史、动物接触史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农村患者感染率高于城市患者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隐孢子虫的易感性增加,隐孢子虫感染是引起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腹泻和可能加重其病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以及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乙肝标志物阳性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产妇血清中HBV DNA的承载量,降低新生儿乙肝标志物阳性率,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来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携带率及掌握需要保护的学生群体,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探讨高校乙肝防控的管理模式。方法对近5年来高校新生(含本科生及硕士生)进行乙肝抗原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逐年下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保护的群体有上升趋势。结论乙肝预防工作不能懈怠,对学生分类管理是高校乙肝防控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真实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方法,选择22名患者作深度访谈,并采用Miles和Huberman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共提炼出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自我实现缺失、健康生活方式缺乏及服药负担等5个主题。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明显,为了减少疾病复发,促进康复,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整体护理,并督促患者家属参与,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连云港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基因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结合微流芯片技术对2003 年7 月至2005 年7 月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 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其临床生化结果、病毒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为B 型12例(19.05%),C型45 例(71.43%),B C混合型4例(6.35%),未定型2例(3.17%);其中年龄大于35岁的7例B基因型和21例C基因型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分别为(174.0±124.7)IU/L 和(247.8±212.6)IU/L(P<0.05);HBV-DNA病毒载量分别为(5.0±2.1)lg.copies/ml和(6.4±2.71) lg.copies/ml,两项指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18~34岁的B型和C型患者ALT水平、HBV-DNA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云港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有B 型、C型、B C混合型和未定型,但以C 型为主,B型次之.发现在年龄大于35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的ALT水平、HBV 病毒载量显著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5),提示C基因型HBV感染致肝脏损害较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寻求血液病患者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策略. 方法应用ELISA及酶法检测268名血液病患者各型肝炎病毒抗体及肝功能,并对符合乙肝疫苗接种条件的患者分组进行人重组乙肝疫苗接种,所有患者按血液病需要进行治疗、输血. 结果血液病患者存在较高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26.49%),且在不同的血液病病种间存在差异(χ2检验,P=0.013);血液病患者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3.77% ,据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肝炎病毒的感染在输血组与非输血组、接种组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4、P=0.012);血液病患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总的阳转率为66.3%,并且70.5%的患者是在接种后1个月即产生抗体,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受接种方式、不同病种、是否输血等多因素影响. 结论血液病患者对乙肝疫苗接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乙肝疫苗接种尤其是加强接种方案可作为预防血液病患者发生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10月1日-2012年2月1日期间就诊的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8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暴露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药物性肝炎发生的情况。对照组的选择采用内对照,随机1:1配对的原则。结果: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为30.8%,高于对照组的1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36,P〈0.05)。相对危险度为2.9(字2=10.28),95%置信区间是(1.51,5.55)。两组患者在转氨酶水平、重度肝炎发病率和需要调整用药的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是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之一,这类患者在密切监测下仍可以耐受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重叠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的状况及庚型肝炎病毒对乙肝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165例乙肝患者和 16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HGV -RNA及检测乙肝重叠HGV感染患者及单纯乙肝患者的抗HBc-IgM、HBV -DNA、HBeAg ,比较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 结果 HGV在乙肝患者的感染率为 14 5 % ,高于健康人感染率 1 9% (P <0 0 0 1) ;HGV在各型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中的阳性率相似 (P >0 0 5 ) ;乙肝重叠HGV感染者及单纯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指标抗 -HBc -IgM ,HBV -DNA ,HBeAg以及肝功能 ,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GV在乙肝患者中的感染率比健康人高 ;HGV对HBV的复制无影响 ,并且HGV不会加重乙肝患者肝脏损害和临床症状 ;并可推测HGV对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发展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