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笔者常常运用“经络综合疗法”,在诊断上参考经络上出现的阳性穴位来判断疾病,在治疗上采用中草药或西药注射液注射到经络的阳性穴位上,利用针、药双重刺激,药物治疗和经络、阳性穴位的多重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驱邪扶正、调整平衡、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人体的经络穴位是真实存在的,按照祖国医学经络学说的原理,选择穴位治疗疾病,对提高疗效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经络本质的假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无可争辩的。但经络的实质是什么?至今仍未能阐明。目前提出的有神经、体液,以及神经一体液学说等,都各能解释一些经络现象,但都未能揭示经络的本质。尤其在组织学、解剖学上,均未发现独特的经络结构,这对于经络研究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经络穴位与脏腑相关问题,是研究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选用了经络示波器、探测脏腑病证在经络穴位上,重点是耳部穴位上反映的波型。大量的临床实践,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作,证明经络穴位与脏腑是密切相关系的,脏腑病证在耳部定位穴位的波型反映有45.9%是相符合的。符合率这样比较集中再一次证明经络学的客观存在和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络三维结构的内涵包括解剖意义上的三维性、生理意义上的三维性、穴位深度上的三维性,了解经络的三维性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经络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同时,只有在经络三维性的基础上引入时间的概念,才能将经络理论进化为动态的时空概念,即经络的四维性,促进经络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按压手法是医者直接发出外力作用于俞穴,俞穴分布在经络循行线上,它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经络为信息之道,经络循行线上的俞穴是信息传递,运行的枢纽,四者密切联系,形  相似文献   

6.
经络之说,肇于灵素,这是中医学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在生理上,疾病的发生上,诊断上和治疗上,大都要涉及它,尤其是针灸更离不开它,所以经络在中医学术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来研究经络的医家或学者,代不乏人,但还是有些问题未彻底解决,因此经络的研究,迄今仍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但经络实质尚未得到解剖学与组织学上的证实,一些学从不同角度对经络实质进行探索,提出各种假说,主要有经络与神经体液相关学说、第三平衡论、生物电场论、经络控制论等。徐氏等应用CB-HRP研究循经电针刺激穴区皮下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经络现象?经络现象是指在针刺时,沿经络走行的方向上有针刺感应、异常感觉和各种皮肤反应。根据各地报导,在不少人身上存在上述现象。四院针麻经络研究组的同志们根据临床实践体会,从三个方面,以实际病例论证了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但是,经络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国内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就是神经现象或是神经体液的综合表现,另一种则认为经络是人体的一种未知的独特系统。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迄今为止,尽管经络沿线和穴位上未能发现特殊的组织结构,但有许多现象是神经论所难以解释的。现在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正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彻底阐明经络的实质,对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给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为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药学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驻波,经络,相干态和中医的整体论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络系统主体部份原来是一个非均匀的内电场分布,而这一非均匀的内电场来源于电磁驻波的叠加。换言之,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电磁驻波叠加所形成的肉眼不可见的三维干涉圈。并从腧穴和经络上电导测量、腧穴的大小和形状、经络的形状、腧穴和经络位置的可变性、针灸中的广泛存在的全息现象、电导测量数据的统计自相似性、针感和得气问题、针感的传速度、脏器病变与相应穴位上的电导能力的改变、经络腧穴分布和解剖学关系等关键问  相似文献   

10.
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探讨经络与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藏象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认为五脏六腑各有其所属的经络.脑作为奇恒之府之一,没有自己的经络,但与经络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临床上脑部的疾病种类十分复杂,大体包括神经与精神两个方面.下面从临证实践出发,以与脑关系密切的精神类疾病抑郁症为例,对经络与脑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为阐明迄今尚未探过的某些经络概念而写的。据信,经络系统实质上是进化过程的缩影,并与最基本的阴阳力有关。运用经典针刺,可以推论,经络并无绝对固定的解剖部位,但可产生某种程度垂直方向的波动。其次,经络仅仅是脑部,大概是丘脑区内中枢神经现象的投影。换言之,真正的经络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内。经络系统不仅对症状分类有用,而且对现代药物、顺势医疗药物以及中草药的分类也同样是有用的。最后,否定了一般所认为的任脉内气流动的方向,从而澄清了沿督脉至任脉气流动的概念。虽然经络概念如此重要和有用,但经络的实质却一直使科学家们感到困惑不解。尽管有人宣称经络的显微结构已被发现,但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证实经络作为一个解剖实体而存在。此外,至今对经络系统的许多诱人的生理上的问题尚未彻底地进行探讨过。不知是何缘故,古代学者未告诉我们经络概念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他们只是给了我们一些临床上运用的原则。然而,根据中国医学经典文献,可以推论某些重要的科学和临床的含意。  相似文献   

12.
相对基石哲学分为属性范围、本体范围、基石范围、理论范围、符号范围,前提条件是在一定条件为参照下。元气的相对医学生物自然物体是以原子为参照,"流动着""控制五脏六腑"为属性,构建神经递质、激素分子、免疫因子的元气相对自然物体。元气的相对医学生物自然物体的构建成功,从而为经络的相对医学生物自然物体构建开创了条件。经络的相对医学生物自然物体是以器官为参照,"运行气(神经递质、激素分子、免疫因子)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通道"为属性,构建神经系统、脉管系统的经络相对自然物体。论文指出经络的相对医学生物实质是综合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经络本质上的众家矛盾,不是未能发现经络实质,而是缺少相对性。什么是相对性呢?就是"在一定条件为参照下"或控制条件、实践范围、前提条件。在该论文中经络的相对医学生物实质是综合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相对性"体现在经络本体属性与下位器官为参照下,获得的经络本质结论。要相对经络本质,不要绝对经络本质,这是相对经络系统本质研究的所得。  相似文献   

13.
经络实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实质研究一直是中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虽然有学者提出经络与神经系统、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皮层内脏系统、生物控制系统、第三平衡、信息论等密切相关,但这些都未能解释经络实质,“类分化细胞集合论”的提出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经络的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经络的理论研究 ,发现经络理论本身存在着许多原始的认识上的错误 ,如将针灸穴位经络 (狭义经络 )与人体内在一切联系结构 (广义经络 )混同在一起 ,并将针灸穴位经络认为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以及“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学说等。论述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形成概念混同的历史原因 ,提出气血流注学说的不切实际 ,指出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各自的内涵 ,重新认识中医的经络理论 ,明确今后临床科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经络研究”被认为是“挖一条线”的研究,这是长期以来存在于经络研究中的一个概念和认识上的误差。经络研究的内容除我们通常理解的经络和腧穴本身外,还应包括脏象和气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经络蛋白能带结构"假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经络实质开展了多层面、多方位、多手段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假说,但多执其一端或较笼统,不能完整地具体地解释经络现象。作者根据人体中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关系,大胆提出镶嵌在经络穴位部位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分子,有可能是经络的物质基础。是经络实质的关键部分,并提出“经络是由经络蛋白为主要成份而形成的能带结构”的假说。认为经络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耦联,络合谐振,共同完成经络信息和能量的传递,与相应细胞共同组成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动态调节系统。该假说可解释各种经络现象和有关研究发现。如由于细胞代谢呈振荡性,其涨落峰值依次出现,故循经感传有吹风样、流水样感觉,红外幅射图像呈水波样变化等。各种性质的刺激均可在经络蛋白能带结构内找到对应接受点,从而使各种经络穴位治疗方法产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络理论成型于《灵枢》时期,随后不断结合临床实践,理论内涵在广度和深度已经大不同前,造成目前现代经络实质的论述难有定论。古代针灸经络理论内容较现代原始简单,是经络体系构建形成的源头,通过对古代经络体系的发掘整理,证明最初的经络实质在结构和功能上基本对应现代的血管系统,在生理学和病理学有极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经络学说是脏象学说的一部分,所以,本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象学说等为理论基础,采用中医学方法 -系统方法 对中医的经络进行研究,提出和说明了经络、穴位、循经感传现象的新定义、新概念,并提出人体上的每一点都是穴位.  相似文献   

19.
李振华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机体积损颓败而成。机体亏虚,脏腑功能彼此失调,阴阳偏胜,借某些诱因以致气血逆乱,经络不畅而发病。中经络是其最常见的发病形式,中经络在临床上宜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20.
经络皮部即循经路线上的皮肤。皮肤是感觉器官之一,也是抵御外界各种有害刺激的一道防线。研究经络皮部,对中医临床和基础理论将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一、皮部的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