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急症。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栓塞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32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尿激酶剂量、病人年龄,开始溶栓时间及辅佐硫酸镁对溶栓疗效的影响,322例急性心肌梗塞中的151例随机分为UM组(UK+MS,76例)和UK组(75例);未用MS的246例又按剂量分 成100万u(Ⅰ)150万u(Ⅱ)、200万u(Ⅲ)组,按年龄分成≤60岁(Ⅳ)、61-70岁(Ⅴ)、〉岁(Ⅳ)组,按发病时间分成≤2h(A)、2.1-4h(B)、4.1-6h(C)、6.1-12h(D)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0例早期激性心肌梗塞病人,用太原生物化学制药厂产尿激酶(UK)/2万^u/kg,30min内滴完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以2项或2项以上指标制定冠脉再通。结果6例再通其中有2例未发生坏死性Q波。认为AMI在12h内无溶栓禁忌症时的均应进行静脉溶栓;并认为用UK进行静脉溶栓安全有效,简便易行,适用于各级医院抢救AMI患者,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询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AMI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在发生胸疼后数小时内行尿激酶(UK)静脉溶栓,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11例中7例溶栓成功,4例无效。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方法简单,成功率高,见效快,特别基层医院适合采用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宗礼  刘文杰 《铁道医学》1996,24(4):203-204
为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用蝮蛇抗栓酶,小剂量尿激酶,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瓦肌梗塞各51例,33例及51例进行疗效比较,冠脉再通率分别为39.22%,45.45%与60.08%;5周病死分别为9.80%,9.09%与7.84%;出血率分别为13.72%,12.12%与13.72%;QRS记分分别为3.12±0.42.2.98±0.40与2.79±0.39;CK峰值分别为248.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原因。早期溶栓可使血管再通,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保护心脏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早期及晚期病死率。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是尿激酶经静脉溶栓,通常剂量不超过150万单位,再通率仅有60%左右。为了...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死亡原因多数是由于泵衰竭和与其相关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这些都是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的结果。限制心肌坏死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目前溶栓疗法已有许多大规模国际间的协作临床试验,认为冠状动脉注入溶栓剂和单次大剂量的溶栓剂静脉给药均能达到再通指标。  相似文献   

8.
报告发病后6~12h内入ccu的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用日本产尿激酶150万IU于30min内静滴溶栓。按照临床评价,冠脉血管开通率为78%,5周病死率为7%,对照组为30%(P〈0.05),病死率减少77%;溶栓组发生重度心衰率为7%,对照组为30%(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溶栓组病人全部未用肝素,作者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死亡原因多数是由于泵衰竭和与其相关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这些都是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的结果。限制心肌坏死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目前溶栓疗法已有许多大规模国际间的协作临床试验,认为冠状动脉注入溶栓剂和单次大剂量的溶栓剂静脉给药均能达到再通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珊 《右江医学》2003,31(3):275-276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病人的冠状动脉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 ,血管腔内血栓形成 ,使冠脉闭塞而引起心肌严重缺血、坏死 ,是心脏病中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AMI是建立在心梗的发病机制之上的 ,即在AMI起病早期 (3~ 6h内 )应用溶栓疗法 ,及时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 ,使心肌得到再灌注 ,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1 ] ,这是八十年代以来治疗AMI的最大进展。使AMI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由原来的 2 2 %~ 48% [2 ] 下降到1 %以内[3] ,改善了远期预后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溶栓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元月至1992年2月,本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45例,其中11例发病8小时以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继之用肝素静滴维持72小时。结果,11例经溶栓治疗的患者,CPK 峰值提前,S—T 段2小时内迅速下降,胸痛迅速缓解,均康复出院,而且,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越短,效果越好。而未经溶栓治疗的34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5例。说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42例,于溶栓后观察再通情况、死亡例数、颅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并发症。结果:溶栓后再通率69.05%,10例出血,5例死亡。结论:尿激酶治疗AMI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淑云 《实用新医学》2000,2(7):583-58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根据符合溶栓条件、无禁忌症分为治疗组,不符合溶栓条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溶栓时间均在发病后12h之内,其它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71.88%(23/32),其中3h内溶栓再通率85.71%(12/14),3-6h再通率77.78%(7/9),>6h再通率40%(4/10),出血并发症为15.63%(5/32)。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尽早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提高,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林道德 《海南医学》2000,11(3):75-76
目的 探讨急性室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用尿激酶对符合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标准的50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并观察再通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静脉溶栓再通率为66%(33/50),4小时内再通率高77.8%(14/18)。结论 急诊室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刘宇伟 《当代医学》2011,17(4):98-9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心电监测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冠脉达到再通标准的有34例,再通率达73.91%;12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其中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34%。发病6h内溶栓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6h~12h的再通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再通的成功率。静脉溶栓治疗。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快速、持久的静脉溶栓治疗,可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有效的再灌注,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3]。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在无PTCA治疗条件及偏远医院尤为适用。过去认为,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宜行静脉溶栓治疗,但近年来大部分学者认为,老年患者仍应积极行静脉溶栓治疗[4]。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目的是重建冠脉血流,有效限制和缩小心肌梗塞的面积。尿激酶不具有抗原性,可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而导致血栓的溶解,疗效确切,是国内应用较多的溶栓剂。尿激酶与链激酶相比,尿激酶与血栓纤溶酶原亲和力较大、溶栓作用较强,而且出血副作用较小。尿激酶不需做皮试,应用方便。早期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期间,凝血过程与纤溶过程并存,而且血小板的激活在整个凝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应用足量的阿司匹林。本研究结果显示,46例患者中再通成功率为73.91%。28例患者于发病后6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其再通率为85.71%;18例患者于发病后6~12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其再通率为56.76%。发病后6h内与6~12h内行溶栓治疗,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发病至再灌注治疗的时间越短,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越好。26例患者于溶栓后24h内发生T波倒置,其再通率为88.68%;20例患者于溶栓后24h内未发生T波倒置,其再通率为55.00%;溶栓后24h内发生T波倒置与否,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认为,ST段回降程度、速度以及变动的情况可反映心肌再灌注的状况,与心肌挽救程度及预后有关,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无定论[5];本研究发现溶栓后24h内发生T波倒置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12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34%;1例患者死于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1例患者因原有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在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死亡。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一般可自行缓解,往往是良性、特异性的心律失常。综上所述,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宜尽早应用,溶栓治疗后再通组与未通组相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急性期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陈淼  张丽 《河北医学》1997,3(5):8-10
选同期入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4例,分为对照组14例和尿激酶UK)静脉溶栓组1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在缩小AMI范围及改善心功能方面溶栓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显著差异性;5周病死率溶栓组10%低于对照组21%;溶栓组再通率60%与国内报道链激酶静脉栓再通率66.6%相近;溶栓后再闭塞率10%上报道12%略低;溶栓后发生轻度出血占20%。结论:只要严格选择病例,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林嘉罗华平廖建贤(赣州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赣州341000)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符合下列条件:①持续性胸痛超过半小时,含服消心痛症状不能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出现ST段抬高大于0.2...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尿激酶( U K) 剂量、病人年龄、开始溶栓时间及辅佐硫酸镁( M S) 对溶栓疗效的影响,322例急性心肌梗塞( A M I) 中的151 例随机分为 U M 组( U K+ M S,76 例) 和 U K 组(75 例) ;未用 M S 的246 例又按剂量分成100 万u( Ⅰ) 、150 万u( Ⅱ) 、200 万u( Ⅲ) 组,按年龄分成60 岁( Ⅳ) 、61 ~70 岁( Ⅴ) 、> 70 岁( Ⅵ)组,按发病时间分成2 h( A) 、2 .1 ~4 h( B) 、4 .1 ~6 h( C) 、6 .1 ~12 h( D) 组。结果为 U M 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低于 U K 组;Ⅰ组的疗效与Ⅱ、Ⅲ组相近,而出血少而轻;虽Ⅵ组的病死率高于Ⅳ组( P< 0 .05) 、 D 组的再通率低于 A 组( P< 0 .01) ,但Ⅵ组及 D 组疗效也较满意。提示 U K100 万u 30 min 内静滴是安全有效的;高龄( > 70 岁) 患者及发病6 .1 ~12 h 溶栓仍有较大价值; M S 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溶栓辅助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脉再通32例,再通率64%,其中发病6h以内溶栓再通率19/22(86.4%),发病6-12h溶栓再通率13/28(46.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2)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通组死亡率3.1%,急性心衰发生率12.5%,心绞痛发生率3.1%,未通组死亡率10.7%,急性心衰发生率17.9%,心绞痛发生率10.7%。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宜及早应用。溶栓后冠脉再通组与非再通组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急性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脉再通32例,再通率64%,其中发病6h以内溶栓再通率19/22(86.4%),发病6-12h溶栓再通率13/28(46.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2)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通组死亡率3.1%,急性心衰发生率12.5%,心绞痛发生率3.1%,未通组死亡率10.7%,急性心衰发生率17.9%,心绞痛发生率10.7%。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宜及早应用。溶栓后冠脉再通组与非再通组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急性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