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BDNF)和低亲和力 75kD神经营养素受体 (LowAffinity 75kDNeurotrophinReceptor ,p75NTR)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和背根节中的分布 ,以探讨BDNF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方式。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观察BDNF和p75NTR在大鼠背根节和脊髓中的分布与表达。结果 :BDNF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存在于背根节中、小神经元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p75NTR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位于大部分背根节神经元的胞核及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核。结论 :BDNF和p75NTR在脊髓和背根节中的不同表达与分布提示BDNF可能通过不同受体介导信号途径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TR在新生和成年大鼠背根经节中的表达,以探讨p75NTR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和3月龄大鼠背根神经节,免疫组化ABC法观察p75NTR在神经元中分布和表达。结果: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可见较多的p75NTR阳性反应神经元,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位于胞浆。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大多数神经元有p75NTR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结论:p75NTR在新生和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表现为不同表达方式,提示其在神经元发育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BDNF血清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选择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对不同类型神经元的选择性作用。方法:小鼠坐骨神经压缩术后注射抗BDNF血清,用FB荧光逆行示踪法观察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背根节内神经元,并行ChAT和NF-200免疫荧光组化反应及尼氏染色,观察并记数脊髓前角FB荧光标记细胞与ChAT、NF-200荧光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结果:脊髓内FB荧光标记前角运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背根节内FB荧光标记的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而中、小细胞数目变化不大。尼氏染色和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背根节内未被标记的大细胞并无明显丢失;未被FB荧光标记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无明显丢失而具有一定的ChAT免疫活性。结论: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选择性地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与背根节内大的感觉神经元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脊髓和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的表达.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1、3、5、7、14、21和28 d c-Met在脊髓和DRG内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5 d DRG c-Met表达开始增加,7~14 d达高峰,之后渐恢复正常;损伤后脊髓前角c-Met免疫阳性产物未见明显变化,但脊髓后角免疫阳性面积5 d表达开始增加,7~14 d达高峰,之后恢复正常.结论 c-Met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背根切断后不同时相备用背根节(DRG)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成纤维细胞神经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变化。方法 15只猫分正常组、单侧部分背根切断7d及14d组,每组5只。分别于术后7d、14d处死动物,取正常组一侧、模型组手术侧L6DRG,用兔抗GDNF、FGF-2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计数DRG内两因子阳性总细胞及阳性大、中小细胞的数量。结果 GDNF在正常猫DRG大、中小细胞均有分布;去部分背根后,两时相备用DRG GDNF阳性神经元总数均有下降且呈进行性递减。DRG阳性中小细胞数亦为术后两时相进行性下降,DRG阳性大神经元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显著减少,但术后14d与术后7d组无显著性差异。FGF-2在脊髓DRG大、中小细胞亦有分布;去部分背根后7d,FGF-2阳性神经元总数下降,14d时又恢复至正常,中小细胞亦表现为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而大细胞则术后两时相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去部分背根手术可致备用DRG中GDNF阳性神经元总数进行性下降,FGF-2表现为术后7d下降,14d时恢复。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用NT3抗血清和NT3 cRNA探针,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Ⅱ板层中NT3表达的变化。结果:针刺侧备用背根节(DRG)NT3及其mRNA阳性大神经元(>57um)和小神经元(P<42um)百分数均较非针刺侧者明显增多(P<0.05),此外,脊髓针刺侧Ⅱ板层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针刺侧亦较非针刺侧明显增多(P<0.05),但两侧均未见NT3 mRNA的杂交信号。结论: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T3和脊髓Ⅱ板层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百分数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DRG)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 -p38MAPK)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后表达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2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后7d组和1 4d组(CCI7d和CCI1 4d组) ,分别在各自的时间点灌注取材L4- 5背根神经节,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磷酸化p38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结扎组背根神经节磷酸化的p38MAP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和染色深度均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或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1 )。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p38MAPK的激活与神经性疼痛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 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NT3 抗血清和NT3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 板层中 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 (DRG) NT3及其 m RNA阳性大神经元 (>5 7μm)和小神经元 (<42μm )百分数均较非针刺侧者明显增多 (P<0 .0 5 )。此外 ,脊髓针刺侧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针刺侧亦较非针刺侧明显增多(P<0 .0 5 ) ,但两侧均未见 NT3m RNA的杂交信号。结论 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 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T3和脊髓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百分数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源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针刺促进SD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出芽中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备用根手术组、针刺组、针刺并GDNF抗体封闭组。切除脊髓单侧L1~L3及L5~L6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保留L4背根为备用根,制备单侧备用根模型。选择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两组穴位进行针刺实验。免疫组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分别检测GDNF及背根神经节(DRG)源的神经纤维表达变化。结果针刺可显著增加GDNF在受损脊髓中的表达,而抗体封闭可显著逆转该作用。结论针刺可能通过增加内源性GDNF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形态和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去部份背根(切除一侧L1-L5, L7-S2背根节,保留L6背根为备用根)猫备用L6背根节(DRG)trkC表达的变化,用特异的trkC兔抗血清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片,观察trkC在DRG的分布。计数正常组一侧,术后3天及10天组手术侧L6 DRG大、小神经元trkC的阳性细胞数,结果用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rkC的免疫阳性反应(trkC-IR)主要分布于DRG的大细胞及少数小神经元胞浆内。部分去背根后3天, L6 DRG大、小 trkC-IR阳性神经元数与正常组者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但10天组者,trkC阳性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而小神经元数则明显增多(P<0.05),表明部分背根切断使备用DRG trkC的表达在大神经元减少,而小神经元则增加。以上提示,备用DRG trkC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脊髓可塑性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中段钳夹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腰髓和背根神经节的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变化。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增强。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mRNA表达显著增强,神经再生完成后表达减弱,表明GAP-43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 model,CCI),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大电导的钙激活钾通道α亚基(large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 alpha subunits,BKca-α)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体质量180~230g,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和手术组(CCI组)。CCI组于右后肢结扎坐骨神经制作CCI模型,假手术组仅做钝性分离,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前及术后1、3、7、10、14、17、21d测定各组机械缩爪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radiant heat stimulation,PWHL)。于术后7、14、21d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L4~L6段DRG上BKca-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CCI组术后3~21d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热痛阈和机械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雌激素与脊髓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脊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雌激素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伤后各组大鼠SFI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去势组大鼠SFI较雌激素补充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神经功能恢复较雌激素补充治疗组缓慢。同时伤后各组大鼠脊髓内MDA含量上升明显,至伤后21天达高峰,雌激素补充治疗组大鼠脊髓内MDA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去势组大鼠脊髓内MDA含量(P<0.05)。结论:雌激素能促进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恢复,通过对抗坐骨神经损伤后引发的脊髓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是否参与了再生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节。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在右侧坐骨神经压榨损伤术后随机分为TGFβ1组和生理盐水(NS)组。TGFβ1组在坐骨神经压榨损伤近心端注射TGFβ1 50μL(0.1μg/mL),术后隔日在右侧下肢后群肌内注射TGFβ1 50μL, 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NS。实验动物分别存活3,7,14和21d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FGF蛋白的表达变化。存活21d的实验动物还用半薄切片和Fast Blue逆行荧光示踪方法观察TGFβ1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远端的再生情况。结果:TGFβ1组脊髓前角bFGF蛋白的表达高于NS组(P<0.05);损伤远侧端再生轴突数目、直径与髓鞘厚度TGFβ1组均明显好于NS组(P<0.05); TGFβ1实验组脊髓和背根节内荧光标记细胞数量明显多于NS组(P<0.01)。结论:外源性TGFβ1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TGFβ1上调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兔坐骨神经火器性震荡伤后腰段脊髓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兔坐骨神经火器性震荡伤后腰段脊髓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火器伤组投射物为0.38g钢珠,装药量0.65g,致伤靶点为兔右后肢外侧坐骨体表投影线中点,切割伤组在同一水平切断坐骨神经,分别于光电镜下观察伤后1d、3d、1周、2周、4周和12周时腰段脊髓的病理变化。结果 火器伤组可见腰段脊髓有小出血灶、神经元水肿、空泡样变以及神经元数量减少等变化,切割伤组则未见这些病理改变。结论 与切割伤组比较,火器伤组腰段脊髓损伤重,神经元存活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
He-Ne激光照射对大鼠神经损伤后脊髓CGR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10mW氦氖(He-Ne)激光照射对大鼠坐骨损伤神经后脊髓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He-Ne激光照射损伤的坐骨神龙,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内CGRP的变化。结果 神经损伤后1d脊髓内CGRP表达即增加;载wk及4wk时激光照射组CGR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内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根感觉纤维;8wk时CGRP仍保持较高水平的表达,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10mW-He-Ne激光照射大鼠损伤的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内神经元CGRP表达的变化,有促进完成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损伤对照组与实验组,后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实验组给予银杏酮酯每日200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损伤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灌胃,正常组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1、3、7、14、21及28d取吻合口远段的神经、相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及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所取组织中NGF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坐骨神经、脊神经节及脊髓中NGF蛋白免疫阳性区域面积和平均灰度值在术后7、14、21和28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用银杏酮酯治疗,在早期可促使坐骨神经及相应节段脊神经节和脊髓组织中的NGF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30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丙戊酸钠口服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后1,4,7,14,28 d取材,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并对脊髓凋亡细胞以及阳性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 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坐骨神经切断后7,14 d,实验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180肉瘤对小鼠坐骨神经受损害后脊髓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后肢肌肉内坐骨神经走行处接种S180肉瘤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受肿瘤损害的动物模型,分别在坐骨神经损害后4、7、14、21天和28天取出小鼠相应节段的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以相同时间段的坐骨神经外伤损伤组为对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应节段脊髓灰质细胞均出现GAP-43表达,7天以内两组无差别.对照组于伤后7天达高峰,实验组于神经损害后14天达高峰,与各自时间段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180肉瘤损害小鼠坐骨神经后可引起脊髓灰质细胞GAP-43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