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震后批量伤员的救治方法。方法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应急预案及后送收治流程,快速进行分检、后送转运、安置伤员,转运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防并发症。结果后方收治小组共收治伤员55名,无一例死亡。无并发症、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发生。结论医护人员具备应急能力,配备良好的急救器材,有效的应急预案,科学统筹人力资源是确保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强烈地震后列车医疗队转运伤员途中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436例伤员列车转运途中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 本组伤员全部安全转运至目的 地.结论 组建列车医疗队运送伤员前应充分做好各项评估,途中应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和心理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运记录,这是安全、有效地转运伤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空巾转运的护理管理。方法地震伤员窄运前的准备需制订科学、合理的转运预案和工作流程;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需严格核对伤员基本情况,做好乘飞机伤员的管理,仔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结果96例地震伤员转运过程中顺利,全部安全到达目的地,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严格核对和严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保证空中安全转运地震伤员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空中转运的护理管理.方法 地震伤员空运前的准备需制订科学、合理的转运预案和工作流程;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需严格核对伤员基本情况,做好乘飞机伤员的管理,仔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结果 96例地震伤员转运过程中顺利,全部安全到达目的 地,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严格核对和严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保证空中安全转运地震伤员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普通列车转运大批地震伤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车是较大规模转运地震伤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列车上对大批地震伤员实施有效的护理对完成转运任务尤为重要。总结普通列车转运地震伤员的经验,认为做好转运前预案、人员训练及列车消毒、医疗设备、药品准备;做好转运时临场组织,合理搬运,正确安置伤员体位;做好列车环境下的基础护理和地震伤员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正确与地震伤员沟通,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均是安全、有效、有序地完成转送任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列车医疗队是为战时护送伤员组建的一支经过专门练的医疗队。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该医疗队是我军唯一担负灾区伤员后送的专业医疗队,从医疗队上列车前的物资、救护器材的准备到伤员上列车前的验伤及运送途中的伤员救治和护理,再到抵达目的地后的分送,经过几次不断地转运患者,详细地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标准。5月月喜18-28日,列车医疗队完成了从绵阳到西安、武汉、石家庄、天津、太原和北京的多次铁路伤员后送任务,行程一万多公里,运送伤员1048例,均使伤员安全到达目的地,在这次大灾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作者亲自参加护送7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立  陈晓华  陈群  魏毅 《华西医学》2010,(7):1354-1356
目的探讨中央运输在突发性大地震中伤员转运模式及作用。方法启动应急预案,组建急救转运小组,建立双轨接诊转运模式,并且提供服务保障支持。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制订接诊和转院流程,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结果高效快速的急救转运方式,确保了大批伤员转运的及时性和安全性。结论启动完善的应急预案,科学的转运流程以及双效的转诊模式和专业运输,确保了大批伤员安全转运,为抢救、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度院内、省外以及国际医疗队援助护理人员;迅速组建急诊医疗救护团队、建立地震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预检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接收伤员流程、改善信息采集流程;根据不同时期收治地震伤员的情况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地震医疗救援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了院内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确保其间常规住院病人无一人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9.
列车医疗队是为战时护送伤员组建的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疗队.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该医疗队是我军唯一担负灾区伤员后送的专业医疗队,从医疗队上列车前的物资、救护器材的准备到伤员上列车前的验伤及运送途中的伤员救治和护理,再到抵达目的地后的分送,经过几次不断地转运患者,详细地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标准.5月18-28日,列车医疗队完成了从绵阳到西安、武汉、石家庄、天津、太原和北京的多次铁路伤员后送任务,行程一万多公里,运送伤员1048例,均使伤员安全到达目的地,在这次大灾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作者亲自参加护送7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晓华  王立  陈群  魏毅 《华西医学》2009,24(3):745-746
目的:总结分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汶川地震伤员的院内转运情况,为未来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伤员院内转运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汶川地震伤员情况,成立急救转运小组,合理配置转运人员,优化流程,采取预防感染,落实途中监护等措施。结果:共接诊地震伤员2598例,推送地震伤员行各种急诊检查4768人次,推送伤员人院住院治疗1771人次,院内转运伤员无交叉感染、无一例险情发生。结论: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发生后,作为承担转运护送工作的中央运输科应及时评估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有效的转运对策,对伤员实施安全的转运护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卫生列车后送伤员中提高留置导尿术操作时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和快速法对外科88例男性手术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对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和插入导尿管前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快速法留置导尿术较常规法用时缩短67~70s,尿道口消毒效果与常规法相同,节省耗材成本占总成本的1/4。结论快速法留置导尿术操作用于卫生列车后送伤员,既可提高操作时效,保证消毒效果,也可节约耗材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卫生列车感染车厢的组织管理方法。方法在总结演习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我军卫生列车医疗队现有条件和装备及列车环境,对普通客车车厢进行针对性的改装,在改装后的车厢内接收、救治和转运感染病员,以及在转运途中开展消毒隔离工作,并提出相应措施。转运任务完成时对列车进行终末消毒。结果改装后的卫生列车感染车厢符合消毒隔离要求,达到完成转运感染伤员、控制感染扩散的目标。结论完备的准备工作、周密的管理措施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是卫生列车感染车厢控制感染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成批伤员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管理流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成批伤员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的管理流程。方法统一配制皮试液,分组集中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观察结果和注射;采用不干胶输液贴作为伤员标识;及时进行质量检查。结果316例伤员24h内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率为100.00%,无遗漏和差错事故发生。结论有效的管理流程可保障成批伤员破伤风抗毒素的注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光明行"援非医疗队在马拉维短期内行大量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通过对当地医疗及患者进行评估,完善术前筹备,术中实施无缝衔接,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预案,4d内顺利宪成了312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无一例发生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长途转运地震伤员的救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长途转运地震伤员收治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172例长途转运地震伤员收治过程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总结出在伤员转运、病房环境、人员及设施配备、治疗等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172例长途转运地震伤员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结论集中收治大批伤员的管理经验,规范的救治管理是保证最佳治疗和护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大灾难造成多发性创伤伤员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对5月12日地震中造成多发性创伤并需要转运的30例伤员实施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及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结果30例伤员均被安全转运,最远的路程用时8h,未发生二次骨科及压疮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对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的管理与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对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者的管理方法。方法迅速启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分队,组建隔离病房。制订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做好被隔离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及病房的消毒工作,针对被隔离者外宾多的特点,从语言、沟通技巧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与管理。结果本组医学观察者共21例,在被隔离期间积极配合,满意度100.00%,医务人员达到零感染。结论无论是医学观察者、疑似患者还是确诊患者,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遵守各项工作流程,就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存活伤员的损伤特点,探讨并分析事故初期伤员的救治策略.方法 以事故后24h温州市各大医院救治的事故伤员为对象,收集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部位、损伤严重程度等信息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3.0进行分析.结果 事故发生后24h温州市各大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例,年龄在2.5 ~69岁之间,男性占55.89%,女性占44.11%;主要以钝器致伤为主;存活伤员中多发伤占79.41%,实质性受伤部位以胸部为第1位、其次是四肢和脊柱;所有伤员均现场急救后直接送至就近医院.结论 直接外力及惯性、离心力引起的钝器伤是存活伤员主要的致伤原因,胸部、四肢及脊柱为主要的受伤部位,对事故伤员救治初期的治疗以抢救生命、分诊和后送为主.  相似文献   

19.
大批海上灾害伤病员的医疗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