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其它心脏检查指标来评价稳心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加服稳心颗粒,对照组:仅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结果稳心颗粒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及其它心脏检查指标。结论稳心颗粒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心脏辅助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因心脏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输出量不足而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在澳大利亚,估计有8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而且超过10%患者的预期生命低于1年。一些患者需要心脏称植,但由于心脏捐献者缺乏,从而使这种治疗方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常规治疗,心哀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者【1】。顽固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治疗困难。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因病施治,个体化用药,才能达到满意疗效。现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5例顽同性心力衰竭患哲的治疗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减退引起心排量不能维持人体代谢需要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因原发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引起的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如果左心衰竭伴有心源性休克则称为泵衰竭。心力衰竭按照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不全的程度可分为收缩性及舒张性心力衰竭,前者表现为心脏扩大,而后者表现为心脏顺应性减退,心脏不一定很大。心力衰竭可出现各种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交感神经产物(儿茶酚胺)增高,肾素—  相似文献   

5.
宽阔雄健的臂膀虽是力量的象征,但大如牛心的心脏却意味着心力衰竭,意味着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死亡。当严重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后心脏扩大时,心腔内压力很高、心壁变薄、各个心腔显著扩大、回缩力越来越小时,心力衰竭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其实,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这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出现下列症状需警惕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与管理.当心衰来临时,如身体出现了明显症状,而没有引起患者的重视,可能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输出量不足,不能满足组织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最新指南建议如果临床病情稳定和没有治疗禁忌证,所有有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去除病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对心脏的损害。方法分析7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结果147例急性CO中毒患者中136例出现昏迷,22例出现心力衰竭,所有患者均出现心电图改变,129例出现心肌酶改变。结论急性CO中毒不仅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心脏的损害也很严重,需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是一组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参与,促使心动功能不全持续发展的临床综合征,同时发生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危害生命的急症之一.对18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病因治疗,控制诱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室重构等.规范化治疗和精心护理,使病情以得到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11.
孟旭军 《职业与健康》2000,16(9):99-100
毛地黄,亦称洋地黄,属玄参科植物,世界各国均有种植,我国上海、杭州种植较多。毛地黄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特别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显著。其主要作用:①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在治疗剂量上毛地黄能够选择性的、直接作用于心肌,加强其收缩力,尤其可使心衰的心肌收缩有力,因而心腔内血液能充分搏击,心搏出量显著增加并使心房充血缓解,静脉回流得以改善,淤血减轻。②在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同时,心肌收缩明显表现于收缩变短,舒张期相对延长,使心脏有较多的时间接受更多的静脉回血。还更有利于心脏搏出量的增强,使心力衰竭时扩大心脏体积缩小,心肌张力降低,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12.
朱晓峰 《现代保健》2009,(28):168-169
磷酸肌酸作为心肌保护剂,为内源性物质,主要在肾脏中生物合成,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在各种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症状,是心脏泵血低下的病症。这种心脏泵血低下的症状,是心肌收缩力,由于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后果,这个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从众多关于慢性心衰竭的研究表明,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死亡可能性达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当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几率大大加强,我国成年人里有四百多为患者。医疗技术的提高,疾病研究的深度细化,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经验和理论的加强,这些都使得心衰患者得以幸存的概率升高。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研究,从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开始,使用紧张素转化为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Inhibiter,ACEI)时,得出的这种治疗方法,是一个较有成效的方式。我国的现实状况,有着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实践的发展较慢。希望本文中的研究,能够给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孙洋  王永霞 《家庭医学》2016,(12):48-49
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AHF)起病急、发病快、病情危重、预后差,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很多人质疑中医不能治疗急症,其实是不了解中医。其实,中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很有特色。现将中医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5.
司世雷 《健康向导》2010,16(4):28-28
<正>心力衰竭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在中国约有400万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且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显著上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注意哪些呢?  相似文献   

16.
张爱花  高廷孝 《工企医刊》1996,9(4):107-107
多巴酚丁胺是以兴奋β_1受体为主的正性肌力药物,可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明显提高心排量、心脏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用常取得满意效果。但治疗中常出现副作用,应密切观察与护理。我们对1992年6月至1995年11月收住院的18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内或心室间的不同步化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各种新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具有重大作用。本组详细介绍了组织多普勒、二维应变、三维全容积和速度向量成像等超声新技术在评价心脏同步性、CRT患者筛选、指导起搏器置放、优化起搏程序、评价疗效以及术后随访观察等方面的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失去了代偿能力以后,心室舒张期末的容量超过一定限度,心室的排血阻力增加,心脏收缩无力,产生将静脉回流心脏的血液不能充分排出,心输出量减少,动脉系统内血液供应不足,静脉系统内瘀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根据心衰的程度分为四级三度。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在临床中简称心衰,主要是指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出现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相对较差,并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现象,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腔静脉淤血和肺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大部分心力衰竭主要由左心衰竭开始。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心内科极为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若未经过有效治疗,患者极易发生死亡。因此,临床中应对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有效的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主要对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因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若不积极有效治疗,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