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分别给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治疗时,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肿瘤特征来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肺金生方加减与EGFR-TKIs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90例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吉非替尼靶向药物联合肺金生方治疗,服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1.30%、客观有效率为69.57%,分别与对照组的82.61%、65.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39.13%(9/23),与对照组的34.78%(8/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卡氏(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8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长,1年生存率(47.06%)较对照组(23.5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可改善功能状态,延长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将53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吉非替尼联合WBRT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WBRT治疗。吉非替尼均采用治疗第1天开始口服,每日250 mg,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WBRT均从治疗第1天开始,单次周边剂量2 Gy,治疗总剂量为40 Gy,治疗次数20次,5次/周。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35例患者中,PR 21例,PD 1例,RR 77.2%,DCR 97.2%,中位生存期12.1个月,1年生存率68.6%;对照组PR 5例,PD 5例,RR 38.9%,DCR 72.2%,中位生存期9.8个月,1年生存率27.8%;吉非替尼联合WBRT组在近期疗效(RR及DCR)及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方面均高于单纯WBRT组(P=0.014,0.016,0.000)。结论吉非替尼联合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GFR-TKIs联合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脑转移癌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30GY/10F),放疗结束后给予局部肿瘤加量10~20 GY/5-10F,同步口服EGFR-TKI(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持续使用,第1天开始;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30GY/10F),放疗结束后给予局部肿瘤加量10~20 GY/5-10F。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生活质量的评估治疗组在排便困难、睡眠障碍、癫痫发作方面较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放疗联合EGFR-TKI同步使用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不良反应轻,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可行性。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抽取本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开展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增加吉非替尼辅助治疗,对比2组病情控制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病情控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吉非替尼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与经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厄洛替尼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吉非替尼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情况。并通过疾病控制率予以成本-效果分析,通过质量调整生命年予以成本-效用分析。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0%(30/40)、62.50%(25/4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皮疹、肝损伤、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8.4±150.1)、(353.2±143.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总成本分别为70 552元、84 975元;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41、1 360;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65 326、87 8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相似,但厄洛替尼方案具有更加显著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常规化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轻,能够延长患者平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应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至病情可见进展或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47.8%,对照组客观有效率为21.7%,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肯定,且未见有不良反应较培美曲塞增加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何佳  白美玲 《当代医学》2021,27(18):167-168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A125、CEA、NS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EA、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CA125、CEA、NSE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靶向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分子靶向组76例与传统治疗组50例。分子靶向组术后给予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剂量为吉非替尼250 mg/d,厄洛替尼150 mg/d,ALK检测阳性者采用埃克替尼125 mg/次,3次/d治疗,持续服药12个月,传统治疗组进行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靶向组治疗后KPS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靶向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明显质量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宇 《当代医学》2022,28(10):83-86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58).对照组行化疗(顺铂+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报》2013,(12):1779-178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吉非替尼每日250 mg,连续口服;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服吉非替尼治疗。两组均于30 d、60 d、90 d观察病灶变化,治疗至肿瘤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和WHO标准,以女性患者及肺腺癌患者疗效较好。治疗组在疾病控制率和症状改善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59例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吉非替尼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癌症控制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癌症控制率(P0.05);观察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吉非替尼对于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好的研究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8例,依照就诊时间先后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探讨,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交替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缓解率与控制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交替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抑制,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信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观察组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RR)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便秘、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许坤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78-1879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27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的27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血清CA125、CEA及CA242水平进行检测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血清CA125、CEA及CA24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较佳,且安全性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54例ⅢB/Ⅳ期经组织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EGFR基因检测为敏感突变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例。分别接受单药吉非替尼250 mg/d和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候变化、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PFS(P=0.045)与OS(P=0.016)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两组ORR(P=0.272)及DCR(P=0.305)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联合治疗组在改善气短、乏力及免疫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毒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型NSCLC疗效较好,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安全性好,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枝芩莲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予以吉非替尼联合半枝芩莲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炎症因子及T细胞亚群水平,评价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和γ-干扰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CD_4~+及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枝芩莲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