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与评估膈肌功能测定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疗效的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28例,施行常规治疗+NPPV。分别记录无创通气前,通气后48小时、终止无创通气前的跨膈压(Pdi),肺功能、动脉血气,同时综合评估通气前、后的支气管-肺部感染情况。结果:1、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组:通气后Pdi,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分别为(14.04±2.40)cmH2O、(0.70±0.24)L、(48.2±4.2)mmHg.(70.0±6.3)mmHg、(7.37±0.05),与通气前((10.98±0.45)cmH20、(0.59±0.11)L、(68.2±10.2)mmHg、(52.5±6.1)mmHg、(7.34±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开创通气治疗失败者:2例。1例其Pdi在通气前为8.74cmH2O,通气48小时为9.24cmH2O;另1势9Pdi,通气前为7,56cmH2O,结论:在NPPV治疗过程中,Pdi和EIIFEV1.PaCO2、PaO2、pH值的变化有高度一致性,Pdi的动态变化.可以客观地反映膈肌的功能状态;NPPV有助手改善AE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  相似文献   

2.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的效果,对12例病人(序贯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有创机械通气临床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后改用无创机械通气,与12例持续有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的病人(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入住RICU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提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COPD病人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膈肌功能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6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CV通气模式组(P组)和VCV通气模式组(V组),每组33例。麻醉诱导完成后均使用VCV通气,P组在气腹开始后切换为PCV至手术结束;V组在气腹开始后维持VCV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腹时间、气腹结束至拔管时间、苯磺顺阿曲库铵总量、拔管后即刻警觉/镇静观察评分(OAA/S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 min的膈肌移动度(DE)、膈肌收缩速度(DCV)、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记录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 min后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第1~3天PPCs发生率。结果 与V组比较,P组拔管后即刻DE明显增快(P<0.05),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 min DCV明显增快(P<0.05),术后第1天PP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  相似文献   

4.
李家芝  谢梅 《护理学杂志》1993,8(5):217-218
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简称HDP)为九十年代新型的高频喷射呼吸器,它具有开放式通气、不干扰自主呼吸、氧合作用好、对病人无副作用等优点,同时又有起搏膈肌、增加肺活量,促进CO_2排出的功能。我科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1月收治2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COPD)病人进行HDP治疗,现将其疗效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22例COPD病人,男17例,女5例;年龄30~70岁。该病例的症状、体征、胸部X线、心电图等资料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时的通气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合并COPD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80岁,体重指数16~ 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15):单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SLC组).OLV组患者采用双腔气管导管实施单肺通气,SLC组患者使用支气管堵塞器堵塞肺叶支气管,实施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0)、侧卧位单肺通气或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5 min(T1)、45 min(T2)、90 min(T3)、术毕侧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4)时测定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和动态肺顺应性(Cd).于T0、T3、T4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Q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与OLV组比较,SLC组T2~4时Peak、Pplat及Raw降低,T1~4时Cd升高,T3,4时0I升高、P(A-a)O2和RI降低(P< 0.05或0.01).结论 COPD老年患者胸科手术时,单肺通气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均可安全完成手术,实施肺叶隔离通气能改善氧合,具有更好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机械通气如何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 2011年9月来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5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应用机械通气24小时前后的24小时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尿素氮、尿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进行对比.结果:65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4小时后,尿量、尿素、肌酐清除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故COPD伴发Ⅱ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机械通气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COPD的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COPD患者肺叶切除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COPD患者28例,年龄65~84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组(TV组,n=14)和低潮气量组(LV组,n=14).均于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参数设置:TV组潮气量(VT)为10 ml/kg,呼气末正压(PEEP)为0;LV组Vr为5~6 ml/kg,PEEP为0~5 cm H2O.采用旁气流法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及动态肺顺应性(Cd).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1)、侧卧位单肺通气90 min(T2)、术毕平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3)及术后24 h(T4)时取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呼吸指数(RI);取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2组T2-4时血清TNF-α及IL-6浓度升高(P<0.05);与TV组比较,LV组T2-4时血清TNF-α及IL-6浓度降低(P<0.05),T1-3时Ppeak及Raw降低,T2.3时Cd升高(P<0.05).T1-4时2组OI、RI及P(A-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VT,通气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减轻COPD患者肺叶切除术时机械通气诱发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康复期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和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后者将腹式呼吸改为呼吸操并分卧、坐、立3种姿势交替进行,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改良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及SaO2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改良呼吸肌功能训练法可有效改善康复期COPD患者肺功能,可作为其常规康复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1)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n=51)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气分析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P0.01),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将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运用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时的适宜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将63例急性发作期COPD行无创通气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连续喂养组、间歇连续喂养组、定时灌注组,每组各21例。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发生率,以及日均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三组治疗7d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腹胀、误吸发生率,日均营养支持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行无创通气时建议采用连续或间歇连续喂养方式,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连续喂养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低于间歇连续喂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时的适宜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将63例急性发作期COPD行无创通气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连续喂养组、间歇连续喂养组、定时灌注组,每组各21例。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发生率,以及日均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三组治疗7d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腹胀、误吸发生率,日均营养支持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行无创通气时建议采用连续或间歇连续喂养方式,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连续喂养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低于间歇连续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ICU危重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对20例外科危重患者在出现呼吸危象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20例中,脱离呼吸机15例;痊愈14例,死亡5例,植物状态1例,最长通气时间152天。结论对外科危重病患者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把握呼吸机撤离的时机、控制感染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PIC-W)为切换点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和盐酸吗啡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AECOPD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40例;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的设置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吗啡进行镇静治疗,实验组使用盐酸DEX。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后生命体征、血气的变化和镇静后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脉搏[(80±3)mmHg比(75±4)mmHg(1mmHg=0.133kPa)和(90±3)次/min比(79±3)次/min]降低(P〈0.01),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aw)、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eplat)[(7.5±0.7)cm H2O比(6.2±0.6)cm H2O(1cmH2O=0.098kPa)、(19.8±1.7)cmH20比(18.0±1.1)cmH2O]明显降低(P〈0.01),峰食道压力(peak esophageal pressure,PPEAKES)、PPEAKEE与基准食道压力差(the peak esophageal manometry reference esophagus pressure difference, dPEs)[(-3.4±0.7)cmH2O比(-5.4±1.0)cmH2O、(-6.9±1.0)cmH2O比(-9.8±1.3)cmH2O]变大(P〈0.01),吸气末屏气期间的跨肺压( folding Screen the end of the suction gas during transpulmonary pressure, Ptp Plat)、肺静态顺应性(pulmonary static compliance,cst)[(25.5±2.3)cmH2O比(26.0±2.6)cmH2O、(20.5±1.9)cmH2O比(20.1±1-2)cmH2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20.3±3.9)cmH2O·L-1·s-1比(15.6±1.4)cmH2O·L-1·s-1]变小(P〈0.01),患者呼吸功(patient work of breathing,WOBp)[(0.11±0.02)j/L比(0.16±0.04)j/L]明显增加[1(P〈0.01),机械呼吸功(mechanical work of breathing,WOBv)[(0.49±0.10)g/L比(0.43±0.06)j/L]明显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76±5)h比(64±3)h、(6.0±1.5)d比(4.6±0.9)d]减少(P〈0.05)。结论与吗啡比较,DEX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降低Raw、提高肺顺应性,有利于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降低呼吸负荷和呼吸做功,因而能降低呼吸氧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多种惰性气体清除技术(multiple inert gas elimination technique,MIGET)的实验方法定量分析病人的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状态下通气与血流比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机械通气效果.方法 选择1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病人,ASAⅡ~Ⅲ级,拟行下肢血管手术.在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60 min后测定MIGET和血气分析,比较两时点的差异.结果 COPD麻醉病人机械通气后PaO2明显增高(P=0.000).机械通气前后肺内分流和肺泡通气死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机械通气后低通气与血流比例区域(肺灌注标准差对数logSDQ)明显增加(P=0.005).结论 COPD稳定期病人麻醉机械通气后肺内灌注分配不协调,低通气血流比例区域增加,肺内通气分布更加不均匀.通气与血流比例曲线呈现多种COPD特征模式.MIGET是一种无创且无需病人特殊配合的床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COPD患者38例,经骨密度检查,并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连续服用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于治疗6个月后复测患者骨密度、肺功能以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和晨尿游离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在服药期间每月在门诊随诊1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患骨痛症状改善,FEV1及FEV1%有显著提高,腰椎正、侧位、左股骨颈、左股骨近端及Ward’s三角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治疗前FEV1、治疗后FEV1变化值/XFEV1与腰椎正、侧位骨密度变化值△APL1-4及△LatL2-4间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钙、BGP水平升高;血清磷、ALP水平及晨尿Dpd/Cr值均下降。无严重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结论 阿仑膦酸钠是治疗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提高患者骨密度,也有利于肺通气功能的改善,特别适合于病情较重或有骨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维持通气对肺结核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有效的抗结核、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对32例肺结核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低潮气量(6~8ml/kg)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呼吸衰竭治愈31例,死亡1例,治愈率96.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低潮气量维持通气对肺结核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