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价高血压心脏病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二维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31例,其中高血压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9例,二维图像下测量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在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最大压差,分别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室间隔厚度肥厚型心肌病组(19.6±1.8)mm明显高于高血压组(12.4±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肥厚型心肌病组(11.5±0.5)mm,高血压组(11.3±0.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组内比较激发试验后左心室流出道流速(398.6±36.7)cm/s及压差[(68.4±12.9)mmHg,1 mmHg=0.133kPa],均高于静息状态下流速178.2±23.4)cm/s,压差(13.5±6.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特征,可准确鉴别梗阻类型及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单纯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等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经心尖途径TAVR治疗主动脉瓣单纯关闭不全的患者53例,随访1年,观察术后左心室各径线、主动脉生物瓣内和瓣周反流、二尖瓣反流程度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可恢复性。方法:回顾分析施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49例非心房颤动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对照组明显扩大,LVEDD在术后早期(术后3周~6个月)及术后中期(术后1~2年)均有明显减小。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及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及中期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分数较术前均明显提高,达正常水平。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促进术前扩大受损的左心室恢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及LVEDD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手术创伤大,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逐渐成为该领域的新方法.借助于导管输送系统经股静脉穿房间隔顺行途径、股动脉逆行途径或非体外循环直接径路将设计的支架瓣膜置放于主动脉瓣环处而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支架瓣膜的定位和植入为手术关键.自1992年Anderson首先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已从人工材料模型、动物实验研究过渡到小规模临床试验阶段.但仍面临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等缺点,并且缺乏中长期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手术创伤大,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逐渐成为该领域的新方法。借助于导管输送系统经股静脉穿房间隔顺行途径、股动脉逆行途径或非体外循环直接径路将设计的支架瓣膜置放于主动脉瓣环处而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支架瓣膜的定位和植入为手术关键。自1992年Anderson首先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已从人工材料模型、动物实验研究过渡到小规模临床试验阶段。但仍面临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等缺点,并且缺乏中长期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已成为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之一。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为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中-重度AS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的热点。由于TAVR手术自身特点,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评价和改变对其尤为重要。目前针对TAVR手术的M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术后MR的变化及其影响,但TAVR术中可能出现明显的MR程度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应受到更多重视。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和监测MR的重要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MR变化趋势,对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判断,探讨术中MR变化的可能机制。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需要引进更为灵敏客观的指标预测及监测TAVR术中MR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寻找术中MR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 (LVOTO)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我科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7月 33例先天性LVOTO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 1~ 5 5岁 ,平均 (14 9± 10 2 )岁。其中主动脉瓣膜狭窄 10例 (30 3% ) ;主动脉瓣下狭窄 18例 (5 4 5 % ) ;主动脉瓣上狭窄 3例 (9 1% ) ;复合狭窄 2例 (6 1% )。有合并畸形者 2 3例 (6 9 7% ) ,心内膜炎 2例 (6 1% )。主动脉瓣置换 7例 (2 1 2 % ) ,升主动脉加宽 3例 (9 1% ) ,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加宽 2例 (6 1% )。对主动脉瓣换瓣的患者常规华法令抗凝治疗 ,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指数。结果 :全组无早期死亡 ;随访 3~ 4 1个月 ,平均 (13 2± 6 8)个月 ,4例患者残留轻度梗阻 (12 2 % ) ;晚期死亡 1例 (3 0 % )术后 18个月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LVOTO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期处理合并畸型、加强术后随访是提高先天性LVOTO外科治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100例TAVI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5~80岁,平均(72.9±5.0)岁。根据患者主动脉瓣的瓣膜形态、功能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组(n=45)与后天获得性主动脉瓣病变组(n=5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组(n=41)与主动脉瓣狭窄组(n=59),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钙化组(n=44)与不合并主动脉瓣钙化组(n=56)。统计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平均压差、左心室腔大小及LVEF值;主动脉瓣环三维视图周长C3D、主动脉瓣环投影平面中二维视图周长及面积(C2D及A2D)、主动脉瓣环二维周长与三维周长之比(C2D/C3D)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采用Peason相关性分析主动脉瓣环参数与术中测瓣器测值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TAVI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探讨右室流出道狭窄(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tenosis,RVOTS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形成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证实的8例RVOTS合并PAH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形成PAH的原因包括:3例存在大动脉水平分流,2例合并主动脉瓣反流和房颤等左心疾患,1例PAH为一过性,另2例分别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与RVOTS不匹配合并大动脉水平分流,VSD在RVOTS之后、大动脉水平分流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和主动脉瓣反流等。结论 少数先天性心脏病RVOTS患者因多种原因可合并PAH,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其原因,为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心室的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室流出道梗阻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治进展。方法:对1例左心室中部肥厚合并二尖瓣前叶冗长致隐匿性左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全程追踪随访,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左室流出道梗阻病因复杂,发生率较高;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结合经食道超声探查是左室流出道梗阻最有效的无创筛查和随访评价手段,必要时左心室造影和测压可进一步明确诊断。结论:对左心室肥厚患者常规开展运动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左心室造影等多种影像学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其病因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加重于2020年7月28日急诊入院.既往史:高血压,最高达186/110 mmHg(1 mmHg=0.133 kPa);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年;肺气肿. 入院查体: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收缩期Ⅳ级杂音.辅助检查: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为 7859.1 pg/m...  相似文献   

14.
大量证据表明,利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狭窄(AS)的效果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当.随着TAVR的适应证转向低风险甚至无症状患者,TAVR围术期并发症必然成为医疗团队关注的热点问题.急性冠状动脉闭塞(ACO)是其罕见但致死率极高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关乎TAVR的成败.超声心动图是TAVR术前、术中...  相似文献   

15.
<正>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该手术已成为国外主动脉瓣病外科治疗总数中高居第一的瓣膜手术。外科手术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状态下进行,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对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5岁,LVEF≤40%),外科手术的医院死亡率高达10%~33%,术后1年的病死率仍在20%左右。近10年来,已将微创小切口和胸腔镜技术用于主动脉瓣置换术,其创伤明显减小,能避免胸骨劈开,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但仍然需要体外循环,需要外科医生、体外循环的转流师、麻醉师的协调配合。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ercutaneousaortic valve replacement,PAVR)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出现的一个新领域,为主动脉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法国医生Alain Cribier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1],开创了心脏瓣膜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新纪元.二十年来,器械不断改进、创新,技术不断发展,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其治疗不同外科手术风险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目前有...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5):393-393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常见的瓣膜病,其死亡风险高,预后差。传统的治疗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但存在着创伤大,出血多等不利影响。近年来,无创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问世,术后患者症状改善,1年生存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穿孔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心动图诊断仪检测主动脉瓣膜形态结构及血流异常特点.结果主动脉瓣叶不能自然合拢,形成连枷瓣样改变及血液返流偏心束是主动脉瓣穿孔的重要特点.结论彩色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瓣膜穿孔部位、程度,也可以判断血液返流的方向、程度,为有效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了其他检查无法比拟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无支架生物主动脉瓣功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估无支架生物主动脉瓣功能特点,指导临床术后心功能恢复用药,观察其远期效果.方法随机对无支架生物主动脉及有支架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病人各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支架组和有支架组病人术前TTE各项指标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各项指标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TE显示无支架生物主动脉瓣较有支架生物主动脉瓣更具符合人体半月瓣及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