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6,(6):431-433
目的:比较纤溶酶降纤治疗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分为降纤组、抗凝组及抗聚组三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基础上,降纤组联合纤溶酶静脉滴注7 d。抗凝组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 d;抗聚组另加阿司匹林100 mg口服7d。后均继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4 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于第7天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降纤组、抗凝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抗聚组(P<0.05);治疗第14天,降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7%,抗凝组为87.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聚组总有效率为68.89%,与降纤组、抗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转化率抗凝组明显高于降纤组、抗聚组。治疗后第90天,各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降纤组、抗凝组均优于抗聚组。结论:纤溶酶的降纤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加常规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加常规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克威 《医药导报》2001,20(3):196-196
低分子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heparin ,LMWH)抗凝作用除与抗凝血酶Ⅲ相结合外 ,因分子量小 ,还可以与抗FIVa和FXa相结合 ,催化FIVa和FXa活性。与普通肝素比较 ,LMWH生物利用度高 ,与血浆、血小板亲和力小 ,抗凝作用强 ,出血副作用明显减少 ,故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关注[1 ] 。1 缺血性脑卒中抗血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减少深部静脉血栓的发生。有人采用LMWH治疗 34例 ,其中进展型短暂脑缺血发作 3例 ,脑梗死 31例 ;对照组 31例 ,均为脑梗死。两组均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相似文献   

4.
华中阁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82-148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30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心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质、肺动脉压、肺通气/灌注扫描结果。结果:每组患者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索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相当,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1例62岁女性患者因下肢动脉栓塞收入院,入院第7天行手术,术后给予肝素钠微量泵泵入抗凝,尿激酶微量泵泵入溶栓,继续降脂、保肝、抗贫血治疗。启动肝素用药24 h内血小板计数从330×10^9/L下降至82×10^9/L,最低值为48×10^9/L。停用肝素后给予阿加曲班替代抗凝治疗,患者血小板计数3 d后升高至正常范围。根据APTT水平调整阿加曲班注射液泵速,持续泵入。下肢动脉栓塞病情加重未缓解。患者行截肢手术,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利伐沙班维持抗凝治疗。患者病情稳定,8 d后出院。  相似文献   

6.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肺栓塞入院。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抗凝及平喘等治疗。抗凝治疗中给予了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药物。治疗期间发现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波动较大,对华法林的作用非常敏感.华法林常规剂量都会引起INR值的明显升高。临床药师从药物相互作用、肝肾功能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最新证据和药物基因检测结果向临床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不同时间联用华法林治疗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92例肺栓塞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3d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46例患者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的同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达标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INR稳定达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的同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缩短INR稳定达标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对提高肺栓塞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晓  白亮  陈莹 《中国药业》2020,(4):69-71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的疗效及对患者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呼吸支持、直接再灌注等常规治疗,并予注射用阿替普酶,研究组患者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73%比19.23%,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神经科急症。短期内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很高。90d内有超过10%的患者发生梗死,尤其在TIA首次发病后的数天内。然而.对于TIA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指南。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均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然而其安全性及疗效需进一步观察。本科近期使用替罗非班成功治疗1例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无效的TIA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LMWH)用于外科术后的抗凝效果。方法 选取普通外科手术病例80例,年龄45~75岁,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组(41例)术后静滴疏血通注射液抗凝,LMWH组(39例)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值、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随访3个月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的外科术后的抗凝效果。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 d时两组TAT值明显增加(P<0.05),使用抗凝药物后,术后5、7 d时两组TAT值相比术后1 d时明显下降(P<0.05),且术后5、7 d时LMWH组TAT值明显低于疏血通组 (P<0.05);术后1 d与术后5 d相比,两组在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与术后1 d相比,术后5 d两组FIB值均明显降低(P<0.05),PT值均明显延长(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和疏血通注射液均具有较好的抗凝作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作用稍强,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用于外科术后抗凝,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临床9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肝黄组和肝素组。肝黄组49例,采用黄芪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肝素组4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NIHSS和ADL评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肝黄组的NIHSS和ADL评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较单用低分子素治疗优越。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肺栓塞为临床常见严重肺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抗凝是临床治疗急性肺栓塞重要方法,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同时避免再次栓塞[1]。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抗凝剂,可抑制Ⅹa因子合成,从而抑制血栓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和安全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 IU,q12 h×14 d。并与常规治疗的48例作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8.3%,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方法简便安全,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同时进行中国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比较,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后30 d,治疗组NIHSS和CSS均明显降低,MBI明显提高。表明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研究组运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联合抗凝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治疗3d、1周后的数据分别进行记录,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3d后的心率、呼吸频率略低于对照组(P 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略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的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方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联合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方式在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方面的治疗上疗效显著,且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在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维持水电平衡;除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外,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共14d。结果本组55例经治疗后,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8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92.7%。治疗期间,有3例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出现皮疹,未减药、停药而自行恢复。结论加用依达拉奉的综合疗法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特点,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0)。治疗组给予LMWH,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疗程均为11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8.6%,对照组为4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但出凝血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LMWH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都伟  王云英  董学勤 《河北医药》2007,29(6):555-556
目的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国产和进口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择1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国产低分子肝素钙(万脉舒)治疗组(G组)、进口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治疗组(J组)和对照组(C组);3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G、J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国产和进口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用药7 d,并观察发病后30 d内的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同时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抗Xa因子活性.结果 G组和J组在APTT变化、抗Xa因子活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抗Xa因子活性均高于C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且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国产和进口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调整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活血化瘀、改善脑组织代谢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疗效均7d。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TIA 3d、7d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个月内TIA发作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TIA的抗凝治疗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的基础上,替罗非班联合急诊采取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PCI术后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术后血流情况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同时又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