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瘢痕内松解治疗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瘢痕内松解治疗颈部瘢痕挛缩的可行性。方法:从2005年3月到2008年11月,应用自制的推刀对收治的6例Ⅱ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行瘢痕内切开,松解挛缩,术后应用颈部弹力套压迫防止瘢痕增生、继发挛缩。结果:头颈部活动度6例中4例明显改善,2例好转。平均随诊8个月(3~20个月)未见挛缩复发。颌颈部曲线自然,颏颈角清晰。结论:瘢痕内松解可增加瘢痕挛缩畸形颈部的活动度。对于轻度颈部瘢痕挛缩可改善外观和功能,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2.
瘢痕瓣治疗耳轮病理性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轮烧伤后易出现瘢痕增生 ,甚至形成瘢痕疙瘩 ,质地坚硬 ,外形丑陋 ,奇痒无比 ,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既往多采用局部瘢痕切除 ,中厚皮片移植或非手术方法治疗 ,但极易复发[1 7] 。我们自 1995年应用耳轮局部瘢痕组织瓣(下简称瘢痕瓣 )治疗外耳轮瘢痕疙瘩 ,取得良好效果 ,随访 5年未见复发。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12只外耳。男 5例 ,女 2例。年龄 16~ 34岁。单耳 2例 ,双耳 5例。火焰烧伤 5例 ,汽油烧伤 1例 ,酒精烧伤 1例。伤后 8个月~ 2年 ,瘢痕瓣最大 5 0cm× 1 5cm ,最小 4 0cm× 1 0cm ,术后全部成活。随访 2~ 5年…  相似文献   

3.
带蒂瘢痕皮回植在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蒂瘢痕皮原位回植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适应证及其优缺点.方法:沿瘢痕纵轴在瘢痕内切口,手术刀锐性剥离,形成0.8~1.2mm厚的瘢痕皮,切除瘢痕皮下的瘢痕组织,将瘢痕皮原位回植,适当加压包扎.5~10天拆线,应用肤康霜或硅酮霜3~6个月.结果:本组28例(52处),其中27例(51处)瘢痕皮均Ⅰ期愈合,局部症状消失,外观满意.其中21例随访4个月~2年,瘢痕未复发,瘢痕皮质地柔软,色泽与正常皮肤颜色相近,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带蒂瘢痕皮原位回植,减少了供皮区副损伤及瘢痕,色泽与正常皮肤颜色相近,不失为烧伤后续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缺点是适应证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4.
瘢痕是人体组织创伤修复的自然产物,是损伤愈合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瘢痕治疗棘手,所以瘢痕的预防重于治疗,多种瘢痕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同时也是预防手段.根据其组织学和形态学的区别可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中,瘢痕疙瘩常超出原损伤的边缘,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往往会复发,与增生性瘢痕统称为病理性瘢痕.对于瘢痕疙瘩和非功能部位大片增生性瘢痕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种类繁多,报道疗效不一,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都是最有效的,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往往需要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实施.现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4例瘢痕疙瘩和7例增殖性瘢痕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该两种病变均可见到不同时期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疏密不等的胶原微纤维以及呈不同闭塞状态的微血管。多数成纤维细胞功能很活跃,胞浆内充满了大量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胶原微纤维排列紊乱。但在瘢痕疙瘩中还常见到肌纤维母细胞。其胞质中除了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外,还可见大量的肌微丝、密体、密斑以及不完整的基板。该特征拟作鉴别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瘢痕皮瓣修复上睑皮肤瘢痕性缺损的效果。方法:烧伤、感染后的瘢痕疙瘩所致上睑皮肤瘢痕性缺损10例;采用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同时松解复位外翻的眼睑,术后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2~5次。结果:除1例皮瓣坏死改善不明显外,其余病例瘢痕疙瘩和睑外翻完全矫正。随访3~12月,无复发,重睑形态良好。结论:瘢痕皮瓣是修复上睑皮肤瘢痕性缺损的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除痒痛不适外 ,且明显影响外观及功能。笔者从 1 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9月 ,针对不同类型的瘢痕分别采用局部注射、手术切除、综合治疗等方法 ,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1 7例 ,其中女性 87例 ,男性 30例。年龄 8岁~ 39岁。瘢痕部位 :面部 36例 ,颈部 7例 ,前胸部 1 8例 ,后背部 1 5例 ,腹部 2 1例 ,会阴部 1例 ,前臂部 1 3例 ,膝部 6例。瘢痕病因 :外伤后瘢痕 49例 ,烫伤性瘢痕 31例 ,激光治疗后瘢痕 37例。2 治疗方法及结果2 .1 注射治疗 本组 43例。耳垂 1 4例 ,眉部 1 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09—2020-04间在中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依据剖宫产史分为首次剖宫产组(非瘢痕子宫组)和二次剖宫产组(瘢痕子宫组)。比较2组的分娩相关指标及子宫异常情况。结果共纳入90例产妇,每组45例。2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瘢痕子宫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少于瘢痕子宫组,子宫异常率低于瘢痕子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瘢痕子宫组比较,瘢痕子宫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分娩风险较高。应依据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史、首次剖宫产的指征和方式、产后恢复情况,以及二次分娩间隔时间等因素,全面综合考虑,合理选取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基因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Keloid,K)与增生性瘢痕(Hyperpladtic Scar,HS)是病理性瘢痕(hbnormal Scar,AS)的两种表现形式,其产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K和HS所涉及的基因出发,探讨其基因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瘢痕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创伤修复包括再生和瘢痕愈合两种形式,其中再生一般只发生在低等生物和胚胎早期的创伤,成人组织创伤修复一般通过瘢痕愈合。瘢痕又包括不高出于正常皮肤的非病理性瘢痕(又称正常瘢痕,Normal scar)和高出正常皮肤的病理性瘢痕(又称异常瘢痕abnormal scar),其中多数伤口愈合后表现为病理性瘢痕,后者又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论何种类型的瘢痕增生都可能影响外貌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活性变化,探讨PTK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活化的PTK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再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TK活性。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150.80%和313.80%),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65.01%)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PTK介导生长刺激的信号转导使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功能增强而发生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复制瘢痕动物模型,旨在从形态学和组织学上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瘢痕的基础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小组织块分别植入裸鼠皮下,携带一段时间(5~120天),且与原瘢痕作光镜和电镜对照。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植入物无变性坏死,且无异性细胞浸润,并保持其原有的胶原形态,透射电镜也证实细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植入裸鼠体内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学结构特征,裸鼠用作瘢痕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耳郭瘢痕皮瓣修复耳部巨大病理性瘢痕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自2011—2013年应用耳郭瘢痕皮瓣,共修复9例耳部巨大病理性瘢痕患者。本组瘢痕直径为3.0—4.5cm。结果术后9例瘢痕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对侧耳郭皮肤较匹配,修复效果满意。结论耳郭瘢痕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切取简便的优点,是修复耳部巨大病理性瘢痕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免疫球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增生性瘢痕、8例瘢痕疙瘩及7例正常皮肤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C4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免疫学方面探讨瘢痕形成有关的免疫性因素。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IgG、IgA、IgM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4的分布均沿胶原纤维方向沉积,在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及真皮胶原纤维间,特别在瘢痕结节处,结节内胶原周边较多,在细胞内也有。IgE主要沉积在肥大细胞内,染色均较深,量较多。而正常皮肤中IgA、IgG、IgE及C4也有不同程度沉积,但染色浅淡,数量少。结果表明,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免疫球蛋白沉积均比正常皮肤含量多,染色深,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无明显差异。这些免疫球蛋白可能是DNA-抗DNA抗体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来自血循环或是损伤后真皮抗核抗体与表皮抗原结合而产生,说明瘢痕的形成和发展与免疫性有关。证实瘢痕发病机理中有局限性免疫反应存在,亦即机体免疫系统在瘢痕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瘢痕内切除瘢痕瓣回植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瘢痕部分切除瘢痕瓣回植联合药物扩大注射一个疗程。结果:57块瘢痕疙瘩治愈47块,显效8块。结论:瘢痕内切除瘢痕瓣回植结合药物扩大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面部瘢痕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意识日益增强,当各种原因造成的瘢痕影响容貌时,常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身心健康。我科自1996年以来,共治疗各种面部瘢痕643例,根据瘢痕类型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643例,其中男性197例,女性446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4岁,主要集中在20~30岁。病因:烧伤后瘢痕158例,外伤性瘢痕246例,感染、痤疮后瘢痕129例,手术后瘢痕102例,原因不明8例。2治疗方法2.1皮肤磨削术:共138例,用于痤疮瘢痕及微…  相似文献   

18.
腋周瘢痕瓣修复腋胸瘢痕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腋胸瘢痕粘连的修复方法。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腋周瘢痕瓣修复腋胸瘢痕粘连52例(57例次),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1~44岁,中位年龄15岁。采用腋窝后份瘢痕瓣44例次,腋窝前份瘢痕瓣10例次,上臂内侧瘢痕瓣3例次。19例次供瓣区周围皮瓣推进直接缝合,其余38例次行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54例次瘢痕瓣完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3例次瘢痕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等处理后伤几愈合,且术后获得较好的腋窝形状及肩关节功能。供瓣区直接缝合者伤口均Ⅰ期愈合,中厚皮片移植者皮片均成活。术后均获随访1个月~5年,患者腋窝形态良好,肩关节活动基本不受限,外展平均150°。结论 腋周局部瘢痕瓣是修复腋胸瘢痕粘连、重塑腋窝形状及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瘢痕瓣用于臂胸部瘢痕粘连的矫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腋部深度烧伤后常因瘢痕增生挛缩产生畸形,轻则腋窝前后皱襞形成蹼状瘢痕使上肢抬举受限,重则上臂内侧及前后方广泛瘢痕与胸前后壁及侧壁广泛瘢痕连成一片,导致臂胸粘连,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完全丧失功能.由于臂胸瘢痕粘连常常继发于严重烧伤,其周围(胸壁及肩胛区)常常存在广泛瘢痕,局部无皮瓣可用,治疗相对比较闲难.笔者于2005年8月~2008年5月间采用瘢痕瓣治疗臂胸瘢痕粘连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2007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18例瘢痕疙瘩患者行瘢痕内切除术,术后24h内辅以6MeV高能电子束(13射线)放射治疗,连续照射每天一次连续照射4~6次,照射总剂量15~20Gy。术后平均随访36月。结果:优良10例(55.6%),显效5例(27.8%),无效3例(16.7%),总有效率83.3%。3例伤口延迟愈合(16.7%),术后出现色素沉着3例(16.7%),毛细血管轻度扩张2例(11.1%),随访期内未发生如皮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结论: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瘢痕疙瘩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