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应用于左肺上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使用RATS或VATS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RATS组和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结果。结果 共纳入145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67例,平均年龄59.9岁。RATS组63例患者,VATS组8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无术后30 d内死亡。RATS组术后第2 d引流量[(233.49±83.94)mL vs.(284.88±120.21)mL,P=0.003]、总手术时间[(126.94±29.50)min vs.(181.59±61.51)min,P=0.000]、术中切除左肺上叶时间[(76.48±27.52)min vs.(107.23±47.84)min,P=0.000]、术中出血量[50(3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从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筛选出行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患者58例(复杂肺段切除术组)和行胸腔镜优势肺段切除术患者33例(优势肺段切除术组).91例患者中,男36例、女55例,中位年龄57(50 ~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T1b 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1例T1b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肺叶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肺叶切除组117例,其中男46例、女71例,年龄(61.32±8.94)岁;肺段切除组64例,其中男20例、女44例,年龄(58.55±12.57)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肺段切除组较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肺功能保留更多(P<0.05)。而肺叶切除组与肺段切除组相比,肺结节实性成分占比更高、肿瘤直径更大、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P<0.05)。两组患者5年总生存、无复发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T1b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具有相似的预后,但肺段切除术损伤更小、患者康复更快,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2010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对于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解剖性肺切除为首选,而且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选择。我们通过对早期肺癌的治疗手段、早期肺癌肺段切除的现状和预后、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对肺功能的保护、肺段切除的一般操作流程及肺段切除解剖难题的文献综述,总结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机器人左肺上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3年3~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除术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49~67(58.8±9.1)岁。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右侧卧位、折刀位;我们采用三臂法,根据肺叶裂发育情况采用单向式或解剖式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常规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4例患者顺利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除术,手术时间100~150 min,术中清扫淋巴结11~23枚,术中出血量30~80 ml。术后病理检查提示:4例均为腺癌。病理分期:ⅠA期2例,ⅢA期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拔除胸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3.5(6~20)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0~15个月,无肿瘤进展、复发或转移。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对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胸腔镜下传统的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整理本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观察组,选择同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比较: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术后24~48 h总引流量前者低于后者,P<0.05。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比较:术前两组病人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FVC、FEV1%均低于术前,组间比较,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评价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机器人肺段切除术68例患者(机器人组)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49例患者(胸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肺段切除类型、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及个数、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总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明确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差异.结果:机器人组比胸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1.94±0.64)分Vs(2.29±0.65)分,P<0.05];N1淋巴结清扫的组数[1(1~2)组Vs 2(1~3)组,P=0.002]和数量[2(1~3)枚Vs 3(1~4)枚,P=0.014]有差异,机器人组优于胸腔镜组;住院费用为80815.00(47914.79~113023.66)元和98213.41(65302.90~155561.88)元,机器人组高于胸腔镜组(P<0.05).结论:机器人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而机器人肺段切除术可能有更好的N1淋巴结清扫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相关文献来自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和万方等数据库。从纳入的研究中直接提取或间接计算肺段切除术组与肺叶切除术组的相关数据。结果 2001年至2022年间发表的30项研究, 共纳入12 227例患者。与肺叶切除术相比, 肺段切除术对术前CT影像确定为≤2 cm的NSCL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有显著益处(OR=0.86, 95%CI:0.75~1.00, P=0.05), 患者的5年OS(OR=0.91, 95%CI:0.76~1.09, P=0.30)和10年OS(OR=1.22, 95%CI:0.67 ~2.21, P=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OR=0.87, 95%CI:0.67~1.13, P=0.30)和5年PFS(OR=0.87, 95%CI:0.69~1.10, P=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 患者的3年及5年肺癌特异性生存率(LCSS...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肺段切除术作为经选择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越来越受到广大胸外科专家的青睐。但目前仍然缺乏关于肺段切除的具体指南。2023年4月,15名亚洲胸外科专家共同发布了《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术亚洲专家共识:改良Delphi研究》,该共识在肺段切除术患者适应证、方法、淋巴结评估3个方面共提出了36项专家共识。本文旨在对该共识进行简要解读,以供广大同仁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复发,往往采取姑息治疗,且预后极差。1986年1月~2004年1月我科对15例此类患者进行余肺切除手术治疗,探讨其手术特点及疗效、围术期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健侧单肺通气,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做一个长4~5 cm的手术切口,先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如术中病理证实为NSCLC则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肿瘤手术效果(淋巴结切除总数、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纵隔淋巴结切除数)及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单孔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增加辅助腔镜切口、无中转开胸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92.2±56.1)min,术中出血量(83.8±50.5)ml,术后拔管时间(4.5±1.3)d,术后住院时间(6.2±2.7)d,术后疼痛VAS评分(3.4±0.9)分。手术效果显示:每例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总数(13.7±5.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总数(9.5±4.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5.6±1.3)站。
结论在有丰富腔镜手术经验的治疗中心,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预后的因素 ,为手术适应证的修正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全肺切除术的 8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 5年以上。运用 χ2 检验、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鳞癌 (5 4 3% )、腺癌 (2 4 7% )和腺鳞癌(17 3% )。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N0 、N1和N2 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0 8± 9 9) %、(15 4± 10 0 ) %和 (4 0± 2 8) %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为 2 2 2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预后的因素为年龄 ,术后合并症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部位和大小 ,胸壁侵犯和纵隔淋巴结转移。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术后合并症、肿瘤大小、胸壁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状况。 结论 全肺切除术具有较高的术后合并症发生率。高龄、腺癌、心肺合并症和N2 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术前准确的肿瘤分期和心肺功能评估是病例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2020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是否采用MDT模式,将患者分为MDT组和普通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187例患者,其中男81例、女106例,年龄63(56,67)岁。MDT组85例,普通组102例。在同种手术模式下,与普通组相比,MD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9.4%vs. 29.4%,P=0.017),手术时间更短[55(45,61)min vs. 79(65,90)min,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25(20,30)mL vs. 30(20,50)mL,P=0.029]。另外,MDT组患者术后第2 d胸腔引流量[270(200,350)mL vs. 215(190,300)mL,P=0.004]、术中清扫淋巴结组数[6(5,6)组vs. 5(3,6)组,P=0.004]与枚数[16(13,21)枚vs. 13(9,20)枚,P=0.005]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7月,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6例。全麻,健侧卧位,折刀位。trocar位置根据病变位置适当调整。右肺切除:腋后线第8肋间为进镜孔,肩胛线第8肋间、腋前线与锁中线第5肋间为器械孔,腋中线第7肋间为辅助口,手术开始时先建立8mmHg人工气胸,松解下肺韧带后延长切口至3em左右并用切口保护套保护。左肺切除:可将上述切口依次下移一个肋间。按照刘伦旭介绍的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顺序进行,病理证实为肺癌者依次清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果右肺上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5例,左肺下叶切除6例。2例良性病变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术中出血均为50ml,胸腔内操作时间分别为40、60min,术后带管引流时间分别为14、7d。14例肺癌术中出血30~200ml,(68.6±46.2)ml,未输血;胸腔内操作时间:79~190min,(110.7±34.3)min。术后带引流管时间3—16d,(8.8±4.1)d,所有患者均顺利拔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非小细胞肺癌14例,其中腺癌9例,鳞状细胞癌3例,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分期:I。期6例,I。期3例,Ⅱ。期2例,Ⅱ。期3例,清扫淋巴结2—33枚,(14.4±10.4)枚,中位数11.5枚;支气管扩张1例,肺囊肿合并曲霉菌球1例。截止2013年5月31日,14例肺癌术后随访10~15个月,(12.9±1.4)月,1例I。期腺鳞癌术后2个月出现多发骨转移,12个月时死于恶病质、呼吸衰竭;1例I。期腺癌术后12个月胸部CT及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增大,考虑转移,给予静脉化疗;其余患者无复发和病情进展。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选择合适的孔位和切口位置对于手术成败至关重要。在机器人手术中助手在胸腔镜手术中的经验和技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方法 2019~2020年早期肺癌病人65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肺段组32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楔形组33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携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疼痛程度、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肺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携带胸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大于楔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中均有效可靠,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410例III期非小细胞肺癌,300例综合治疗,其中手术前后结合化疗或放疗57例,术后化疗202例、术后放疗19例,术后放疗及化疗22例;与单纯手术组110例比较。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00%、22.82%、21.52%和40.00%、8.25%、8.6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中以术后结合化疗、放疗组最佳,5年生存率分别为22.72%和30.00%。N0组最优,N2、3组最差。术中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全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袖式肺叶切除术105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22例,年龄57.4 (32.6~ 77.8)岁,体重62.5 (52.4~79.1)kg.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50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Ⅰ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1.35±0.48) cm,N1、N2淋巴结采样为阴性,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单独离断切除肺段的动、静脉,通过肺段间的膨胀萎陷交界确定肺段平面,肺段间分离均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结果 平均手术(191.5±50.4)min,平均术中出血(49.2±54.6) ml,平均胸管引流(3±1)天.术中分离肺段间肺实质钉仓平均使用(3.9±0.8)枚.每例淋巴结清扫平均(12.6±2.8)枚,(6.0±1.5)组.术后30天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1.4个月.随访期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结合淋巴结清扫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20.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学手段应用于肺癌筛查,使得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目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仍是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随着对肺部解剖学、病理学、影像学等特征的深入研究,使用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趋势越来越大。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最大限度切除病灶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其优势也显而易见。本文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