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LNM)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PTC患者4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LNM分为转移组(203例)和未转移组(233例)。收集行手术治疗PTC患者90例作为外部验证组。行多普勒超声甲状腺超声检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状腺相关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发生LNM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做列线图并分析对验证组的诊断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形态、纵横比A/T、钙化、相对被膜位置、游离三碘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PTC患者发生LNM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危险因素建立PTC患者发生LNM风险预测列线图得分为300分,预测概率为0.916;Bootstrap重复抽样方法行内部验证,列线图模型校正后的C指数为0.827,在Bootstrap样本中仍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预测能力。结论 基于临床特征、超声和实验室指标建立PTC患者发生LNM风险预测列线图,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预测能力,可以为PTC患者发生LNM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灌注缺损型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构建淋巴结良恶性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就诊的57例患者共计61个颈部淋巴结,所有病变淋巴结均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且CEUS均未显示灌注缺损征象。依据病理及Gene X-pert MTB/RIF检查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良性组45个、恶性组16个,比较2组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值(L/S)、皮质回声、淋巴门、钙化灶、淋巴结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CEUS灌注特征,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该模型预测能力。 结果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L/S(χ2=5.785,P<0.05)、淋巴门(χ2=4.419,P<0.05)、钙化灶(P<0.05)、CDFI(χ2=16.775,P<0.001)、灌注模式(χ2=13.090,P<0.001)和淋巴门增强(χ2=15.993,P<0.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FI非门型、向心性灌注模式、淋巴门无增强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这3项特征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即Y=-4.732+1.795X4+1.989X5+2.734X6,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846~0.996),其预测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93.3%、81.3%、93.3%。 结论基于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无灌注缺损型颈部淋巴结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症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肺癌患者133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未转移组,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细胞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筛选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该模型对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效能,并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98例肺癌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 转移组NLR、白细胞介素(IL)-8、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8 (OR=1.008,P=0.014)、CYFRA21-1 (OR=1.067,P=0.035)水平升高是预测肺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二者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2.217+0.008XIL-8+0.081XCYFRA21-1,对预测肺癌远处转移有良好的效能,在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前超声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能力。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患者352例,共有413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对其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的各变量进行逻辑向前回归分析,建立超声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后,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纳入186例PTMC患者作为模型的验证组,共有229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应用模型预测186例验证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比较,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以术前超声特征为自变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无)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X1(癌灶最大径)、X2(癌灶个数)、X6(微钙化占癌灶面积)以及X9(甲状腺包膜外侵犯),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2.52+1.36X1+0.63X2+2.06X6+2.19X9;P=eZ /1+eZ(P是转移概率,e是自然数2.72)。应用模型预测验证组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对比,其准确性为89.08%,敏感度为91.36%,漏诊率为8.64%,特异度为87.84%,误诊率为12.16%,阴性似然比0.098,阳性似然比7.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 结论超声预测模型对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提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中央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接受淋巴结根治术的PTC患者,按转移区域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NLNM,n=152)、单纯中央区转移组(CLNM组,n=47)、侧颈区转移组(LLNM组,n=48),单因素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纵横比、包膜接触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χ2=27.842、32.554、8.716、30.770,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灶最大径是预测CLNM及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5,OR=0.203、2.657);包膜接触范围仅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01,OR=2.090)。年龄与CLNM和LLNM均呈负相关(β=-1.596、-1.285)。结论年龄 < 45岁、病灶最大径 > 10 mm、包膜接触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病灶包膜接触范围对于LLNM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包膜接触范围越大,发生转移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SMI)的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9例PTMC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SMI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60例和转移组39例。观察并记录PTMC常规超声、超声造影、SMI及临床相关特征。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多模态超声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比较,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年龄大[(47.50±11.48)岁 vs(39.67±9.95)岁],癌灶最大径小[(0.66±0.02)cm vs(0.77±0.02)cm],单发癌灶最大径或多发癌灶最大径之和>1.0 cm占比低(13/60 vs 17/39)、微钙化数量少(无、有且≤5个、>5个:23、23、14 vs 10、10、19)、超声造影呈等或高增强比例低(9/60 vs 13/39)、增强早期病灶周围被膜连续性中断的比例较低(14/60 vs 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91、P=0.001;t=3.376、P=0.001;χ2=5.379、P=0.020;χ2=6.854、P=0.032;χ2=4.596、P=0.032;χ2=4.509、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越小(OR=0.933,P=0.004)、癌灶最大径越大(OR=30.567,P=0.046),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增强早期PTMC临近被膜连续性中断将增加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OR=0.296,P=0.032)。 结论患者年龄较小、PTMC较大及增强早期癌灶周边被膜连续性中断是预测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对于PTMC患者是否发生CLNM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超声征象、临床病理特征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TNBC的105例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单发病灶,术前均行常规乳腺超声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腋下淋巴结转移(LNM)组和腋下淋巴结未转移(NLNM)组。比较2组TNBC病灶的超声征象(如肿瘤直径、纵横比、形状、边缘、回声、内部有无血流、有无钙化等)及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绝经状态、体质量指数(BMI)、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等]的差异,探讨TNBC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105例女性TNBC患者,其中LNM组38例,NLNM组67例,年龄25~88(52±12)岁。2组TNBC患者间超声表现,包括肿瘤直径、形态、纵横比、边缘、内部回声、血流、钙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临床病理特征中组织学分级、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NM组肿瘤中高组织学分级(Ⅱ~Ⅲ、Ⅲ级)、BMI<25 kg/m2占比均高于NLNM组(χ2=4.056、5.244,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MI<25 kg/m2是TNBC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0.360,P=0.024)。2组患者在年龄、绝经状态及病理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未发现TNBC超声征象对腋下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BMI<25 kg/m2对判断TNBC腋下淋巴结转移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测定BRAFV600E突变丰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间行甲状腺手术且病理证实为PTC的1046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测定BRAFV600E突变丰度。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419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627例)。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2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结节数目、结节位置)以及突变丰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同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RAFV600E基因突变丰度预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中男性、<45岁、肿瘤最大径≥1 cm、多发结节数目以及多侧结节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2.0% vs 19.9%;72.1% vs 54.5%;38.9% vs 19.0%;25.8% vs 18.0%;16.2% vs 1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56、32.62、50.63、9.06、7.78;P<0.001、<0.001、<0.001、=0.003、=0.005);PTC伴有淋巴结转移的BRAFV600E突变丰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2.44±20.23)% vs(27.21±2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最大径≥1 cm、多发结节、BRAFV600E突变丰度高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35、0.425、2.578、1.651、2.057;P均<0.05)。ROC曲线显示BRAFV600E突变丰度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8.69%、65.71%、48.69%、65.71%、0.574。 结论BRAFV600E突变丰度高的PTC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BRAFV600E突变丰度高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DH、β2-MG、SF水平。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分析M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单独及联合对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MDS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0.20%(41/102)。病死组血清LDH、β2-MG、SF、改良WPSS评分和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比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升高、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是M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其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3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00例(生存149例,死亡51例)和验证组100例(生存78例,死亡2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并建立风险模型,分别应用建模组(内部验证)和验证组(外部验证)的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率在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器官受累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及是否存在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器官受累数≥3个、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29分、存在呼吸衰竭、存在感染性休克、血清降钙素原表达≥4 ng·ml-1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肺炎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表达式为:P=1/[1+e(-(-4.340+0.593×血清降钙素原+1.281×器官受累)数+0.873×急性生理学及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探讨超声特征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行手术的132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特征以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132例入组患者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组39例和9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微钙化,BRAFV600E基因突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病灶≥5 mm、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准确度为78.8%,灵敏度为59.0%,特异度为87.1%。结论 超声特征结合BRAFV600E基因突变可对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对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颈部淋巴结超声良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3例颈部淋巴结。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病灶的独立预测因素及构建超声良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并与Liao的评分系统(Y=0.06×年龄+4.76×短长比+2.15×内部回声+1.80×血供模式)比较。结果273例淋巴结包括123例良性和150例恶性。淋巴结分值(Y)根据以下模型计算:Y=1.510×边缘+1.315×淋巴门+2.234×钙化+2.568×血供模式+0.920×短长比。以≥2.4为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截值,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两名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值0.82。与Liao的评分系统比较,本模型的曲线下面积(0.86vs 0.78,P=0.021)、特异度(84.6%vs 72.4%,P=0.0007)、符合率(85.7%vs 78.4%,P=0.002)及阳性预测值(87.0%vs 79.0%,P=0.044)较高。诊断灵敏度(86.7%vs 83.3%,P=0.383)及阴性预测值(84.0%vs 78.0%,P=0.254)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淋巴结超声预测良恶性风险模型能有效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3.
蔡志华 《全科护理》2023,(23):3189-3192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期跌倒风险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病人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跌倒将研究对象分为跌倒组(n=54)和非跌倒组(n=62),采用单因素分析康复期跌倒的相关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康复期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下肢力量、视力、身体疼痛、饮酒为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期跌倒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60岁、BMI≥28.0 kg/m2、下肢力量较差是影响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期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3.774+1.664X1+1.474X2+1.483X3,其中X1、X2、X3分别为病人年龄、BMI、下肢力量赋值结果。ROC结果显示,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化疗前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MM患者肾损伤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0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的初诊化疗前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纳入150例,以肌酐清除率为标准将其分为非肾损伤组(n=103)和肾损伤组(n=47)。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MM患者化疗前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发生肾损伤的预测模型,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是MM患者化疗前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而体重是其保护因素。构建模型:P(z)=1/(1+e-z),z=-13.792+0.155×年龄+0.895×中性粒细胞计数+0.564×尿素氮+0.675×血清β2-MG-0.192×体重,P(z)≥0.33时,诊断为肾损伤,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96.1%。结论 初步建立MM患者化疗前肾损伤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病理确诊的PTC患者216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者54例(CLNM组),非转移者162例(NCLNM组),比较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与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5折交叉验证法评价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两组性别、穿刺手感、多灶性、最大径、微钙化、血流信号、增强均匀性、增强模式及浅方被膜连续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多灶性、最大径、血流信号、增强均匀性、增强模式、浅方被膜连续性均为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92、3.482、2.730、2.581、3.096、3.6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联合临床特征预测远端胆管癌(DCC)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1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DCC患者,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0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7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联合临床特征预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中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门静脉系统侵犯占比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术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术前直接胆红素、糖类抗原(CA)19-9、CA125、CA242、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门静脉系统侵犯及术前CA19-9≥75.50U/mL、CA125≥35.50U/mL、CA242≥43.00 U/mL、TuM2-PK≥16.00U/mL是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门静脉系统侵犯、CA19-9、CA125、CA242、TuM2-PK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697、0.748、0.729、0.793,而上述五项指标联合预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结论】门静脉系统侵犯、CA19-9、CA125、CA242、TuM2-PK均是DCC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指标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并基于SMOTE算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方法 将18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再使用SMOTE算法重建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集,从而获得其风险预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80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17.78%;年龄>60岁、头颅MRI异常、未行高压氧治疗、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9分、昏迷时间>24 h以及肌酸激酶>200 U/L是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从而获得原始数据预警模型P1=1.491X1+1.429X2+1.053X3+1.055X4+1.292X5+1.330X6-4.157和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P2=1.433X1+1.22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21年3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厂医院的124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全面分期手术,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无LNM组(n=100)和有LNM组(n=2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引发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宫颈受累、血清CA125水平、肌层浸润、脉管浸润均是影响盆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84、4.286、9.823、8.968、4.556、2.637、5.198,P<0.05)。结论 非内膜样癌、分期高、分化低、肌层浸润、宫颈受累、脉管浸润及血清CA125水平高对判断LNM有指导意义,可用于术前评估盆腔LNM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评分构建列线图以预测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方法 选取确诊cN0 PTC的859个癌灶,依据手术时间顺序,按7∶3比例分为建模队列、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结果构建预测CLNM的列线图并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建模队列中,性别、病灶最大径、C-TIRADS评分是独立危险因素。建模及验证队列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817,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Bootstrap法(B=1 000次)绘制的校准曲线结果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16)。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该列线图的风险阈值为0.2~0.9,表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C-TIRADS评分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CLN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产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9月-2021年8月我科收治的24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超声和临床诊断分为脑损伤组26例和未损伤组214例,分析颅脑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风险预测概率”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40例早产儿中并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26例,发生率为1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周、PH<7.15、BE<-10mmol/L、GLU<2.0mmol/L、PCO2≥65mmHg、行机械通气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早产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危险评分总分最高为18分,危险评分从0~18分对应的预测值逐渐增加,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1.745,P=0.163,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3.4%,最大约登指数为0.851。结论 早产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为多种因素综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