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丸剂的卫生状况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药厂生产的15批丸剂和由医院制剂室生产的19批大蜜丸进行检查,不合格率分别为53.3%和42.l%。通过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药蜜丸染菌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平  王宁 《黑龙江医药》1996,9(4):186-187
为考察中药蜜丸不同工艺生产的产品及贮存期间的质量是否符合GMP要求,我们采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对制备中药蜜丸的药材、生产过程、包装材料、贮存等环节做了处理前后染菌情况的比较研究,并比较了经^60Co辐射灭菌和未经^60Co辐射灭菌的蜜丸三年后的染菌情况。结果表明:经不同方法处理的蜜丸含菌数明低于未处理的密丸力数。保证中药蜜丸卫生质量的关键在于对塬料药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次抽样来自全国8个生产药厂共157批样品,其中清热散结片103批(来自6个药厂),清热散结胶囊54批(来自2个药厂)。本研究拟建立清热散结片和清热散结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相关质量分析。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分别对3个不同药厂的清热散结片和2个不同药厂的清热散结胶囊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并对157批样品进行检验。结果:采用稀释法可消除清热散结片和清热散结胶囊对需氧菌的抑菌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及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即可满足检验要求。通过经验证的检验方法进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157批清热散结片和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本次抽验控制菌检查未发现标准规定的不得检出的致病菌;计数检查结果,部分样品存在需氧菌污染偏高等问题,建议企业设立微生物安全阈值警戒线及行动线,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微生物污染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影响蜜丸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琼 《华西药学杂志》2003,18(6):440-441
从蜜丸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预处理、蜂蜜的选择与炼制、合药时的用蜜量及下蜜温度等几方面探讨影响蜜丸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药品的批号是药厂同批生产投料药品的标志,根据批号可查明该批药品的生产日期和生产记录,且药品的有效期计算是从药品生产日期(以生产批号为准)算起。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1981年11月13日国药联产字(81)第509号文规定,药品批号一律按生产日期编排,以数字表示,一般采用6位数字,前两位是年份,中间两位数字为月份,后两位数字为批数。有的厂家人一天多班包装,则在六位数字之后加一横线,加上班号的数字,名为亚号。如山西某药厂生产的人血丙种球蛋白批号为9809034-1,有效期至20010830。有的药品…  相似文献   

6.
李腾华 《中国药业》2006,15(5):36-36
1案例 2004年10月11日群众举报,未通过GMP认证的某制药厂被当地药监局责令停产后又擅自恢复药品生产,3天内共生产药品两批146箱.当地药监局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立即对该药厂进行了实地检查。经检查证实:该药厂于2004年2月向省药监局提出GMP认证申请,省局认证中心也于2004年4月对其进行了认证,但该药厂没有通过现场检查,省局也因此没有对其发放药品GMP证书,省局因此向药厂下达了2004年7月1日后停止药品生产的书面通知.药监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该药厂提交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及药品批准证明件,证实该药厂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05年12月31日,并有相应的药品生产范围和批准号,执法人员随即对其擅自生产的两批146箱药品实施了扣押。  相似文献   

7.
在大蜜丸生产的基础上,对小蜜丸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并对影响小蜜丸产品质量的诸因素.干燥、打光的先后、分散剂及酒精用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游文素 《中国药业》2000,9(4):36-37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生产及药品检验的重要依据,要求科学。合理,因此制定、复核、修订质量标准是药品检验所的一项十分重要且技术性极强的工作。 我市药厂生产的复合氨基酸注射液(11种氨基酸注射液),收载于《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版》第330页,处方中除11种氨基酸外,还加有 5%的山梨醇(C6H14O6),因此标准中制定了山梨醇含量测定方法,但在测定中往往发现含量偏低,药厂采用追加投料8%的办法解决了测定中含量偏低问题,但却使产品成本增高。参照天津同类产品检验方法,药厂提出修改山梨醇含量测定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国药典质量标准考察了国内不同药厂生产的19批硫酸镁注射液。根据实验结果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的异同点加以评价。重点评价了含量测定、pH值、不溶性微粒及热原等项目。确证了《中国药典》2000年版方法准确、简便,可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卫生部(87)卫药政字第36号文,我所织织各省、市药品检验所对68种医疗常用药品进行了全国统一抽验,检验报告书的数据由我所进行质量分析、汇总后上报卫生部,发布药品质量抽验结果公报.除维生素D_3注射液等13个品种因无样品等原因未完成检验外,共检验了55个品种,计有1429批次,其中41个品种分四期发布了质量公报.抽验的品种中,有的药品生产厂家多,检验的批数也多,覆盖面较宽.例如:维生素B_1片,抽验37个药厂生产的81批产品,氯霉素滴眼液抽验25个药厂生产的67批产品,布洛芬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成药产品日益更新,品种日益增多。然而中成药质量却令人不太满意。尤其是口服中成药的卫生质量问题较多,如我所1993年检验口服中成药42批,卫生学检验不合格的13批、不合格率为30.9%。1994年检验口服中成药54批不合格16批、不合格率为29.6%。这些不合格口服中成药,都是细菌总数严重超过部颁标准,应引起生产厂家的足够重视。口服中成药卫生学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是:1.有的药厂生产条件和设施不够完善,对原料、原药材未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某些生产环节不够严格所致。2.有的厂家在原料筛选,清洗过程中没有严格操作,未按…  相似文献   

12.
对国产及进口PGE1进行了含量测定。试验药为国内4个药厂(简称A、B、C、D)和德国SCHWARZ药厂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与B、C、D药厂的产品相比,A药厂的药品含量与标示量(100ug/支)比较接近,平均为104ug/支,批内含量最大差为7.4%,各支被测样品间含量最大差为8.3%,且以上质量指标均接近德国SCHWARZ药厂的对应质量标准。表明国产PGE1质量正开始接近国际先进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橘红丸(大蜜丸)及蜂蜜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BDSHypersil 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溶液(4∶9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与结论41批橘红丸(大蜜丸)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范围为0.15~32.32mg.g-1。21批蜂蜜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范围为0~2.17mg.g-1。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橘红丸(大蜜丸)和蜂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进行质量考查。方法:用HPLC法测定9个药厂生产的13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差异甚大。结论:生产厂家应把好丹参药材质量关,改进制剂工艺,以保证复方丹参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卫生学检验结果分析马振君(山东省德州地区药检所253015)中成药的卫生学检验是控制中成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自1986年以来,我们按照卫生部1984年颁发的药品卫生学检验方法及1986年颁发的药品卫生标准,共检测样品528批,其中中成药蜜丸(...  相似文献   

16.
刘文铸 《天津药学》1995,7(4):47-48
本文结合医院蜜丸制剂配制情况。提出涉及到质量要求的十个问题,从明确质量标准,严格工监控入手,规范管理蜜丸配制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国家批准生产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有多种剂型,目前生产较多的有蜜丸、水丸、浓缩丸,生产较少的有片剂,胶囊、软胶囊,再其次就是颗粒、无糖颗粒、口服液、膏剂等。不同剂型的六味地黄丸,因制备工艺、质量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大蜜丸生产的基础上,对小蜜丸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并对影响小蜜丸产品质量的诸因素.干燥、打光的先后、分散剂及酒精用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6厂家多潘立酮片的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药厂生产的多潘立酮片的体外溶出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照日本在“药品品质再评价”拟定流程中对溶出度试验条件的规定,分别考察不同药厂多潘立酮片在水、pH1.2人工胃液、pH4.0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4种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同时和部颁标准中规定的多潘立酮片溶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各药厂生产的多潘立酮片在酸性介质中均溶出良好,在水和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6h溶出均低于60%。结论:同一批多潘立酮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差异很大;不同药厂多潘立酮片的质量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5家药厂生产的6批氨茶碱片的溶出度;结果表明,一厂家产品溶出度不合格,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产品之间,溶出度参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