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干扰素-α(IFN-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的诱导表达差异,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52例门诊和住院CHB患者,聚肌胞苷酸(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CHB组患者PBMC,取培养上清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IFN-α2b治疗前后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用脂多糖(LPS)体外刺激不同组PBMC,RT-PCR检测PBMCIL-18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干扰素治疗应答组(n=13)和无应答组(n=27)PBMC分泌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20)(均P<0.01)。应答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时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P<0.01);无应答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下水平。治疗前,应答组和无应答组PBMCIL-18mRNA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应答组IL-18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1个月时也著显高于无应答组(P<0.01),无应答组IL-18mRNA水平始终较低。PBMCIFN-α活性和IL-18mRNA水平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922,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和IL-18,但应答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表达能力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ELISA法分别检测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个月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选取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健康对照.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HBeAg阳性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完全应答组IFN-γ水平为(21.03±4.44)ng/L,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的(13.85±3.92)ng/L及无应答组的(10.63±3.11)ng/L(t=7.56,t=11.87,均P<0.01);以IFN-γ为15.66 ng/L为界,治疗前IFN-γ高水平患者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低水平患者(31.0%比8.7%,x2=8.391,P<0.01),无应答率明显低于低水平患者(13.8%比52.2%,x2=4.256,P<0.01).治疗后完全应答组患者IFN-γ/IL-4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低于对照组;HBeAg阴性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IFN-γ/IL-4缓慢上升,但未达对照组水平.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IFN-γ释放,抑制IL-4释放,治疗应答程度与治疗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恢复及治疗前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脏》2015,(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INF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血清IFN-γ、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106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IFN-γ、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 DNA含量的变化。结果 106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后,94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88.7%,72例HBV DNA102拷贝/mL,占67.9%,51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比例为48.1%。HBeAg/HBeAb转换组的IFN-γ表达水平高于HBeAg未变化组和转阴组(P0.05);IL-10表达水平低于HBeAg未变化组(P0.05)和HBeAg转阴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HBeAg/HBeAb转换组、HBeAg未变化组及转阴组的IFN-γ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10与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复常及HBV DNA含量下降相关,T h1/T 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肝功能ALT恢复、HBeAg血清转换及HBV DNA含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对照观察其抗乙肝病毒的免疫效应.214例CHB均为参加阿德福韦酯Ⅲ期临床试验的患者,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12、24及48周末患者血清HBV DNA,其中40例患者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相应时间点的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ALT和AST治疗后两组间改善值基本相同;HBV DNA改善值拉米夫定(LAM)组从4周末起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ADV)组(P<0.05),在48周末两组改善值基本相同;LAM组IFN-γ水平在12周末达到高峰,而ADV组在48周末IFN-γ水平才明显上升,LAM组IFN-γ在4周末明显高于ADV组(P<0.05);ADV组IL-4在48周末与LAM组比增高有明显差异(P<0.05).两种核苷类似药物抗病毒后均能使机体免疫部分恢复或增强,这种作用可能都是随着治疗后病毒载量下降和CD4 T淋巴细胞活性的重建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江军  蔡雄  缪晓辉 《肝脏》2006,11(2):86-8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变化,探讨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效应机制.方法108例CHB患者纳入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阿德福韦酯Ⅲ期临床试验,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阿德福韦酯治疗前、治疗4、12、24、48周末患者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同时检测相应时间点的血清HBV DNA.结果CHB患者转氨酶在治疗24周末达正常范围,并持续至治疗结束;HBV DNA在4周末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持续下降至治疗结束;IFN-γ和IL-4水平逐渐上升,在24周末及4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使机体免疫增强,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治疗使病毒负载下降和CD4 T淋巴细胞活性重建而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L-4的水平、Th1/Th2比值以探讨阿德福韦治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非完全应答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ELISA检测IFN-γ和L-4的水平.结果 完全应答组各时相点IFN-γ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均<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IL-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两组Th1/Th2比值均有所上升,但完全应答组升高显著.结论 阿德福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IL-12、IFN-γ和IL-10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9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动态观察45例接受免疫增强剂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及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增强剂治疗获得完全应答反应的患者治疗期间血清IL-12、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1),IL-10水平下降(P<0.05),无应答者治疗过程中上述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结论:Thl型免疫应答对机体清除病毒起关键作用;Th2型免疫应答与感染慢性化及疾病持续发展有关;免疫治疗可使部分Th2型免疫应答占优势的慢性肝炎患者转化为Th1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血清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普通α-干扰素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和6月,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水平,并同时检测ALT、HBV DNA水平。结果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早期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均升高,IL-4水平均降低;两组TLR4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应答组患者TLR4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和IL-4的变化与TLR4的变化无明显相关(P均〉0.05),TLR4与ALT呈正相关(r=0.78,P〈0.01),TLR4的变化与HBV DNA变化无相关(P〉0.05)。结论在干扰素-α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TLR4表达的变化无相关,而对干扰素治疗的疗效可能与TLR4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过程中细胞因子IL-10、IL-12、IL-18和IFN-γ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5例健康人均于清晨空腹采血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IL-10、IL-12、IL-18和IFN-γ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IL-12、IL-18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IL-12、IL-18和IFN-γ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显著增高(P值分别<0.01,<0.01,<0.05);HBeAg阴性组IL-12和IL-18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0.05 和<0.01),而IL-10和IFN-γ则无明显变化;上述各因子均与血清ALT、T-Bil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588、0.477,0.520、0.612,0.545、0.855,0.606、0.864),IL-12还与HBVDNA量呈显著负相关(r=-0.5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IL-10、IL-12、IL-18和IFN-γ均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与肝炎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Th2比值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月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选取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LAM治疗前ALT高水平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高,完全应答率较高,无应答率较低;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Th1类细胞因子IFN-γ分泌,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4分泌,治疗后Th1/Th2平衡的恢复与抗病毒疗效有关。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和PBMCs表达IFN-γ和IL-6的影响,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经植物血凝素(PHA)培养后分泌IFN-γ、IL-6的水平变化。根据治疗前基线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载量分为高(>107copies/ml)、中(105~6copies/ml)、低(<105copies/ml)三组。结果治疗前CHB患者IFN-γ为139.98±112.61pg/ml,对照组286.31±180.25pg/ml(P<0.01);IL-6为697.73±285.34pg/ml,对照组384.42±166.83pg/ml(P<0.01);IFN-γ在HBV高载量组最低,低载量组最高;IL-6在低载量组最低,高载量组最高。不同应答效应组IFN-γ和IL-6含量不同,完全应答组与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CHB患者PBMCs表达IFN-γ和IL-6的水平与患者的病毒载量相关。抗病毒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提高,有助于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低病毒载量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方法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57例,疗程48周。观察治疗后肝功能ALT、ALB、透明质酸(HA)的变化,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48周HBV DNA阴转率为68.4%,ALT复常率71.9%,HBeAg阴转率33.3%(14/42),HBeAg血清转换率16.7%(7/42),透明质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及体外对转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HepG2.2.15)细胞HBV DNA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试验办法检测其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收集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与已培养了24 h的HepG2.2.15细胞共孵育,经过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培养96h后,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的含量。结果 PBMC在HBcAg联合0.2、1.0、5.0ng/ml的IL—18刺激下,慢性肝炎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0.2ng/ml组:t 11.7,P<0.01;1.0ng/ml组:t-16.19,P<0.01;5.0ng/ml组:t-20.12,P<0.01);在HBcAg联合IL-18和IL-12刺激下,慢性肝炎IFN-γ的水平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1313.20±187.76)pg/ml和(390.75±43.23)pg/ml,t—23.94,P<0.01;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中,单独HBcAg刺激组与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组相比,联合刺激组的IFN-γ的水平均较单独刺激组增高;HBcAg联合IL-18刺激组与联合IL-12和同一浓度的IL-18刺激组相比,IFN-γ的水平后者显著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PD患者痰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INF-γ)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OPD患者共60例(重度20例,中度20例,轻度20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诱导痰IL-4、IL-10、INF-γ水平。结果①急性期重、中度COPD组痰IL-4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②急性期重度组痰IL-10水平均高于轻度组。治疗后重度、中度组痰IL-10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③重、中度组急性期痰IFN-γ值显著高于治疗后缓解期(P均<0.01),且重、中度组急性期痰IFN-γ值均高于轻度组。④老年COPD患者痰中IL-4与IL-10;IL-10与IFN-γ存在相关,IL-4与IFN-γ不存在相关。结论 COPD时Th1类细胞因子(IFN-γ)呈优势状态;前炎症因子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部分患者早期无应答或不充分应答,继续使用疗效也差,且易导致HBV耐药变异。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用较弱,不易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恩替卡韦抗病毒作用强,但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担其费用。我院近几年来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用拉米夫定治疗无应答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a1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85例)和阿德福韦酯组(90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后48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1),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24周和36周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也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48周,替比夫定组有2例,阿德福韦酯组有1例出现病毒学反弹;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替比夫定较阿德福韦酯有更强的抑制HBV作用,其治疗可提高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17.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拉米夫定治疗, 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 mo和12 mo两组肝生化指标(ALT、AST);ALT复常率;病毒核酸指标(HBV DNA载量).结果:治疗6 mo和12 mo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 且治疗组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6 mo后,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31.3%, 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 mo后,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56.3%,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2 mo后, 治疗组HBV DNA总应答率为90.6%,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CHB可以提高HBV DNA的应答率和ALT复常率, 对肝功能的复常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联合治疗是治疗CHB有效方案之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过程中血清IFN-γ、IL-4等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117例慢乙肝患者在LAM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26、39、52周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 LAM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LAM治疗慢乙肝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逐渐增强;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减弱,提示LAM治疗慢乙肝不但抑制病毒繁殖,而且长时间治疗可增强Th1类细胞优势应答,抑制Th2类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CHB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升高水平依次为重度>中度>轻度,以CHB重度增高最为显著;血清IL-18、IFN-γ水平与血清ALT、TBil呈正相关(P<0.01或P<0.05);HBeAg阴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P<0.001),而IFN-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IL-18、IFN-γ参与了CHB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与肝炎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同时,IL-18在抗病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阵列流式细胞术(CBA)体外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的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的浓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外周血清的TH1/TH2细胞因子浓度度,比较治疗前,均是显著升高的(P0.05),除IL-6外,各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12周时的血清IL-6的浓度与HBVDNA成负相关,治疗24周,IL-6、IL-10、TNF-α与HBVDNA成负相关(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除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