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在缺血期、再灌注期和缺血期持续至再灌注期 ,亚低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讨论了亚低温非特异性的和多部位性的作用模式。在实施方法上 ,对局部亚低温和全身亚低温的特点进行了对比 ,叙述亚低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32~33 ℃)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30 min后应用负反馈控温半导体制冷块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并持续至再灌期。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T-3表达,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技术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同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NT-3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凋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均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结论:病变侧亚低温可通过增加脑缺血后NT-3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是否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 ,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三组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 ;同时测定三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视细胞外节膜盘肿胀 ,排列紊乱 ;节细胞水肿明显 ,多数线粒体肿胀 ;滑面内质网扩张 ,部分粗面内质网扩张、脱粒。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的视细胞外节膜盘略见疏松 ;节细胞胞浆内可见肿胀线粒体 ,但肿胀较轻。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的SOD含量分别是 5 6 2± 1 .8nu/ml和72 .3± 2 .3nu/ml;MDA含量分别是 8.0 5 4+0 .893nmol/ml和 6.0 2 3 +0 .3 98nmol/ml。结论 :亚低温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自由基的过多生成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微管相关蛋白(MAP-2)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假手术对照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取材前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的恢复,连续切片作MAP-2的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亚低温组于4d、6d、8d神经功能评分减低与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温组缺血侧海马齿状回再灌注12h MAP-2的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P<0.01),4d时逐渐增强,8d达高峰,14d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亚低温组MAP-2各时间点(1d~6d)其光密度值较常温组明显增强(P<0.05);亚低温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较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减轻.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MAP-2表达减弱,后持续上升.缺血早期应用亚低温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其机理可能与增强脑组织中MA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KCC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索局部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应用"线栓法"实现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2h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3h、12h、24h和72h处死大鼠.应用RT-PCR方法观察NKCC1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亚组相比,缺血-再灌注亚组大鼠缺血区皮质NKCC1 mRNA水平明显升高,开始于再灌注3h,12h~24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亚低温组各再灌注时间点NKCC1 mRNA水平均低于常温组中相应亚组的水平.结论:局部亚低温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KCC1 mRNA水平的上调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本实验利用物理降温法,将术中大鼠体温维持在(32.0 ~ 33.0)℃,于缺血再灌注后选取5个时间点(6h、12h、24h、48h和72h)取材进行组织及基因学检测.结果 亚低温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术后大鼠死亡率,同时亚低温对于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基因芯片筛选出亚低温组与常温组表达量变化幅度较大的基因及通路.结论 亚低温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并通过免疫相关反应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S100β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假手术对照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取材前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的恢复,连续切片作S100β的免疫组化染色,行S100β阳性细胞计数,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常温组再灌注4d开始、亚低温组于再灌注2d开始神经功能等级评分逐渐减低,亚低温组于6d、8d、10d评分减低与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温组缺血侧再灌注1d~4d S100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4d时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少,10d时降至假手术组水平.亚低温组缺血侧S100β蛋白其阳性细胞数在2d、4d、6d、8d均显著高于常温组的相应时间点(P<0.01);亚低温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减轻.结论:脑缺血过程中早期应用亚低温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其机理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S100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血浆LPS和TNF—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肠源性内毒素 (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LPS)血症在继发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我们检测了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血浆LPS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6只健康Wistar大鼠 ,雌雄不限 ,体重 (2 0 0± 2 5 )g ,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缺血前 30min、缺血再灌注后 3、6、2 4、48和 72h共六组 (每组 6只 )。后五组复制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GIR)模型。1 2 GIR模型制作 :大鼠术前禁食 12h ,自由饮水。用 2 %氯胺酮和 6mg/L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PLC-γ1mRNA的表达变化及亚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亚低温组(SHP组),I/R、SHP组又分为24h、36h、72h亚组,每组10只动物。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时间点脑皮质中PLC-γ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I/R组、SHP组脑皮质中均有PLC-γ1mRNA的阳性表达,I/R组的阳性表达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逐渐下调,SHP组各时间点脑皮质PLC-γ1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I/R组。结论亚低温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PLC-γ1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麻醉的免疫调节是现代麻醉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常用的麻醉药物通过影响细胞间的信号交流来调节机体对损伤、应激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麻醉面临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炎症反应是其中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我们研究了麻醉药氯胺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肠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比较假手术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亚低温预处理组(MHIP)小肠组织湿干重比、Ca2+-Mg2+-ATPase含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总抗氧化(TAX)能力的变化,并观察各组肠组织超微机构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I/R组小肠湿干重比值、LDH、MDA含量、Bcl-2和Bax蛋白表达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sham组(P<0.01);Ca2+-Mg2+-ATPase、SOD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低于sham组(P<0.01)。IP组小肠湿干重比值、LDH、MDA含量、Bax蛋白表达吸光度值明显低于I/R组(P<0.01);Ca2+-Mg2+-ATPase 、SOD活性及TAX能力、Bcl-2蛋白表达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I/R组(P<0.01)。结论: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通过增加肠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上调 bcl-2 基因的蛋白表达与下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以抑制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等机制对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亚低温组、模型组及模型+亚低温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层PPARγ蛋白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结果:假手术组、假手术+亚低温组PPARγ蛋白有少量表达.脑缺血2h再灌注3h,PPARγ蛋白表达开始增加,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至再灌注24h达高峰,然后明显减少,再灌注72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的水平.每一相同再灌注时间点,模型+亚低温组PPARγ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亚低温可通过抑制PPARγ的表达上调而发挥一定程度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海彬  张倩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3):277-279,283
目的 探讨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的影响及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天麻素组,每组8只.各组于再灌注72h后,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及HE染色观察脑组织损伤情况;湿干重检测脑组织含水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炎症相关指标IL-1β、NF-κ...  相似文献   

14.
陈淑增  王杰华 《免疫学杂志》2012,(4):309-311,31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10(IL-10)含量变化,探讨氟伐他汀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氟伐他汀预处理组(Flu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Flu组在模型制备前用氟伐他汀连续灌胃14 d。于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TNF-α及IL-10表达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Vehicle组脑组织中TNF-α和IL-10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I/R组和Vehicle组比较,Flu组脑组织中TNF-α的表达明显下调,IL-10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氟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L-10,下调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α-硫辛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硫辛酸(LA)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的方法制作RIRI模型,测定血清肌酐(Scr)、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尿NAG酶(UNAG)浓度,放射免疫和免疫组化法对肾皮质内皮素-1(ET-1)的表达做定位和定量分析,肾组织病理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肾损伤程度和肾皮质细胞凋亡率。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功能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受损,Scr、MDA和UNAG含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血清NO含量与sham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肾皮质ET-1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肾小管ET-1表达明显强于sham组,ET-1免疫反应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肾皮质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ham组(P<0.01)。尾静脉注射α-硫辛酸可明显降低RIRI大鼠Scr、MDA和UNAG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内ET-1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明显少于IR组,肾皮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ET-1在大鼠RIR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LA可通过拮抗ET-1的生物学效应,减轻氧自由基损伤而对RIRI大鼠肾脏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大鼠的额颞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中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讨PGRN对脑缺血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SPF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 group)和实验组(MCAO group)。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1 h,然后再灌注30 min、2 h、12 h、24 h模型,以缺血侧为实验组(ipsilateral group),其对侧为对照组(contralateral group)。假手术组为处理对照。用TTC染色法观察缺血梗死体积。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PGRN的细胞定位及其表达变化。结果 TTC染色表明,脑缺血区域呈现白色,而对照无缺血区为红色。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PGRN在神经元中大量表达,在小胶质细胞中有少量表达,而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几乎无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2 h大鼠脑额颞叶皮质的缺血侧与非缺血侧PGRN含量均显著上调。在海马区缺血再灌注能瞬间降低PGRN水平,随着时间延长PGRN表达水平在24 h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与皮质和海马相比,纹状体在短时间再灌注后PGRN具有较高的表达,特别是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能显著影响PGRN在大鼠脑缺血区及半暗带区的水平,提示PGRN可能参与缺血后脑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络对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冰片对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舒络及舒络+冰片对各组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在给药后观察行为学、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等指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舒络可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动物的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损伤。而舒络+冰片干预对各指标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舒络具有干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而冰片能增强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小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塞大鼠四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应用电镜及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动物脑缺血30min再灌注7d小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常温组小脑皮层神经细胞电镜显示有明显形态学损伤,染色质凝聚、边集、电子密度增强,核呈新月形或不规则状,细胞体积变小,胞浆浓缩.TUNEL染色法示蒲肯野细胞凋亡明显,凋亡率为(43.08±11.27)%.亚低温组神经细胞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凋亡率为(11.56±3.72)%.两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小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浅低温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后海马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酸(AMP)含量和羟自由基(OH·)产生以及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影响。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10min。应用高效液相结合电化学检测器测定海马OH·含量,高效液相及紫外检测器测定ATP、ADP、AMP含量,组织学检查判断DND。结果:缺血再灌96h,浅低温+缺血再灌组DND数目明显少于缺血再灌组。缺血再灌6h,浅低温+缺血再灌组海马2,3-二羟基苯甲酸(2,3-DHB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但在缺血再灌48和96h,3组间2,3-DHBA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脑缺血再灌6h,3组间ATP、ADP、AMP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再灌48和96h,浅低温+缺血再灌组海马ATP、ADP、AMP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组。结论:浅低温可能通过改善脑缺血后细胞能量代谢而减少DND。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表达情况及实施亚低温后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SOCS3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缺血组于再灌注3 h后SOCS3的表达开始增强,至24 h达高峰,7天时仍有表达;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高于常温缺血组(P<0.05);常温缺血组凋亡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h达高峰;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OCS3的表达增强,亚低温可能通过促进SOCS3的表达发挥缺血后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