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6个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调查,发现10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血清酶及肌红蛋白显著升高。2个家系作了基因分析,家系1(I2)先证者母亲的MPIP 5'CA44、49片段为杂合,先证者(Ⅱ1)未检出杂合片段,先证者的2个妹妹(Ⅱ2、Ⅱ3)的5'CA45内含子有杂合,检出2例女性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女性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较为少见。另1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为基因缺失型。  相似文献   

2.
涉及4条染色体的复杂重排(CCR)很少见。迄今只报道过15例,其中大部分为新发生的平衡型CCR。本文报道一例具有严重智力障碍的27岁妇女,则为新发生的非平衡型CCR。先证者出生时,其父母年龄分别为36岁及35岁,妊娠期间无药物、放射线接触史及传染病史,无智力障碍等家旅史。先证者的 7个同胞及其子女均正常。先证者出生体重为2600g,肌张力增高,运动发育迟缓。5岁时出现严重惊厥,5岁半时,其运动功能大约相当于1岁婴儿水平。先证者心情极度焦虑,双手肌张力明显增高,伴有震颤。身高170cm,体重42kg。脸上多毛,座疮明显.眼睑外翻,眼球震颤,近视伴散光。颈短,心脏听诊正常。脊柱侧凸,四肢肌张力增加并出现大脑强直性  相似文献   

3.
先前的研究表明21三体患儿的双亲有增高产生另一个受累后代的风险(1~1.3%)。对于较远亲属发病风险增高的问题,过去认为21三体患者的同胞、堂表兄妹以及患者父母的同胞生出21三体患儿的风险仅稍高于一般群体的频率(0.15%);为了阐明这一点,本文提供了对经细胞遗传学证明是21三体的先证者亲属中Down综合征频率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报道2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患者的家系调查及VII型胶原基因(COL7A1)突变检测结果。家系1先证者,女,6岁,全身反复出现水疱伴瘙痒6年,皮损组织透射电镜下表现为锚原纤维数量减少,形态改变,基底角质形成细胞空泡化。家系4代26名成员中仅先证者一人发病,其余表型正常,父母为近亲结婚。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其他泛发型;家系2先证者,男,6岁,全身反复出现水疱、糜烂6年,皮损组织透射电镜下表现为锚原纤维明显减少或消失形态改变。家系3代20名成员中仅先证者一人发病,家族中无近亲结婚,无类似病史,父母表型正常。诊断为RDEB重症泛发型。国内已报道的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在两先症者中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遗传学特征对该病症前高风险成员进行再发风险预测,并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面的家系调查、深入的系谱分析和主动的遗传优生咨询。结果以先证者为线索深入调查此家系4代人39人,家系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7例,4男3女;高风险者7名,需进一步进行基因诊断。结论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体现了延迟显性、遗传印记等遗传学特征;对家系高风险者进行婚育指导和症前、孕前、产前诊断对避免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15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并为其家庭提供产前分子诊断评估再生育风险.方法 联合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检测和单体型连锁分析分别对15例家系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的DMD基因诊断.所有产前诊断标本均通过STR位点检测排除母血污染.结果 MLPA检测结果显示,15例先证者中DMD...  相似文献   

7.
1992年29卷11期“医学遗传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研究方面的文章,本文是编辑部的综述,系统地介绍了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研究的现状和应用。许多资料表明,19号染色体上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是本病的候选基因。三联体(CTG)n拷贝数的增加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结合精确的临床资料,可以预测胎儿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 DM1)的临床表现、肌电图以及基因学特点。 方法对3个家系拟诊为DM的先证者以及家系成员分析临床表型,进行肌电图、基因检测。结果3例先证者均为慢性病程,临床症状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眼部、心脏、内分泌、生殖和神经等多系统损害如白内障、心律失常、脱发、性功能减退、认知功能减退等。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结果提示3例先证者DMPK基因3′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异常。结论DM1临床表型与其他疾病有重叠,结合临床症状、肌电图结果以及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DM1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青年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是一种有家族倾向的常见病,其遗传方式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的疾病。作者于20%以上的IDDM病人中检出一种少见的共显性遗传特征,为Bf位点的等位基因,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LA)密切相关。这一发现有利于检出未外显的携带者,和进行深入的遗传学分析研究。作者检查分析了106例IDDM患者和无糖尿病对照组262例的血清或血浆;同时研究了6例先证者的家庭,9个单有先证者的家庭中无糖尿病同胞和4个有多人发病的先证者家庭中有糖尿病同胞。  相似文献   

10.
脐疝(胎儿脐疝)的发生率通常是新生儿的1/5 000。在这种复杂的出生缺陷致病原因中遗传成分的作用尚没有查明,同胞复发的经验风险也不明确。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遗传学分析。资料取自苏联医学科学院畸形研究中心从1970~1984年诊察的302例胎儿和新生儿脐疝。所有病例可分为单纯脐疝(138例)和多发性出生缺陷(164例)两类。对155个先证者的家庭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分析了四代家谱。在多发性出生缺陷或智力发育不全时对先证者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分析。按类似方法调查152个家庭中健康子女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研究率先开展温州地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的缺失基因诊断特别是STR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为基于DMD症状前、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例DMD先证者,采用多重PCR检测常见18个外显子缺失,进行直接基因诊断。针对未能发现常见外显子缺失的DMD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检测5个位点(3’CA、44CA、45CA、49CA和50CA)STR多态性,进行间接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结果家系二的先证者缺失外显子3、4和6。其余3个家系的先证者的异常x染色体均肯定来源于其母亲。家系一先证者外婆肯定是携带者。家系三先证者年幼(4周岁)弟弟肯定为正常人,将来年龄大了也不会发病,先证者外婆肯定是携带者。家系四先证者刚出生的妹妹肯定是遗传携带者,将来其生育儿子有遗传患病风险。结论该研究的DMD家系的缺失和STR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特别是对症状前男孩的诊断、对无患病后代的女性携带者的检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EDMD)家系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家系中2例患者(先证者及女儿)的临床资料及骨骼肌标本,行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分析;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3代7人)血液DNA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方法 对LMNA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明确基因变异位点后对家系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先证者具有典型的EDMD临床表现:关节挛缩、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和肌萎缩、心脏传导异常;骨骼肌活检病理示肌源性合并轻度神经源性改变;2例患者LMNA基因第9外显子发现杂合错义突变1583(C→G)(T528R),表型正常的其他家系成员未发现该突变;单倍型分析显示先证者及女儿具有相同的致病单倍型.结论 报道了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DMD患者的表现型及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隐性全身性肌强直是非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情比显性先天性肌强直更为严重。有明显的肌肥大,同时,长期的肌无力又加重了肌强直所造成的障碍。据粗略估计,隐性全身性肌强直的发病率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约为1/50,000,杂合子的频率约为人口的1/108(Becker,1977)。某些杂合子能用肌电图鉴定。两个无亲属关系的肌强直病人的双亲,没有一点肌强直的体征,其肌电图显示了短暂的肌强直性电位。另外三个病人的双亲,肌电图是正常的。此外,肌强直先证者的9个近亲都只有肌强直的“亚临床征”:短暂的叩击性舌肌强直,有时叩击个别肢体肌肉,引起抑制的延期消失。他们的病史或是阴性,或仅有很轻微的症状,或一过性的肌强直性损害,其  相似文献   

14.
常德地区1627例精神分裂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精神分裂症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常德市康复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627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24.≤ 15岁男女平均始发年龄差异无显著性,男女始发年龄差异有显著性是在15岁之后,女性发病迟于男性.农村患者约占2/3.儿童少年患者占1.91%.先证者一、二级亲属患病率差异具非常显著性.先证者同胞患病率,双亲正常的为6.71%;双亲之一受累的为16.05%.结论先证者亲属的患病率可作为经验风险供遗传咨询参考.精神分裂症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上.  相似文献   

15.
慢性进行舞蹈病(以下简称HD)易发生糖代谢异常,本文对620例HD先证者(生存278例,死亡332例)及其一、二级亲属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其对照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这种糖尿病的流行,特别是在50岁以下的病例,与一般美国高加索人群体流行的相应数字比较明显增高.糖尿病常常与某些遗传性疾病症状相关联,在遗传性神经病中,如在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肌强直性和几种其他肌营养不良症以及肥胖生殖机能减退综合征中都观察到糖类的不耐受性,在HD患者中也证明有糖代谢异常.1975年美国HD患者按年龄计算糖尿病的发生率大于高加索群体相应的发生率,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发现的1例遗传性迟发型耳聋大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其致病基因,为该类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格检查;绘制系谱图,整理分析家系资料;抽取外周血提取DNA;利用候选基因捕获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127个已知基因排查性检测,将捕获到的基因突变位点进行PCR扩增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共6代,可追溯的有53人,耳聋患者19例,均为语后聋,表现为迟发性和渐进性听力下降,发病年龄为10~40岁,患者听力损失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轻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先证者检测结果确定1个临床意义未明的潜在基因致病突变位点:GJB3,c. 400AG。后续经直接测序验证,此突变位点在家系中无共分离现象。结论该遗传性迟发型耳聋家系属于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从先证者检测捕获的GJB3,c. 400AG基因突变位点不能确定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还需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其致病基因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一个女性DMD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跟踪随访,并作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该家系的DMD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符合典型的DMD特征。先证者母亲的临床特点类似良性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肌肉免疫荧光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染色阳性的纤维与阴性纤维并存。该家系的dystrophin基因分析为非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核型分析正常。结论本家系中的39岁女性具有类似BMD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为正常的1/3。此例女性患者的核型分析正常,故倾斜的X染色体模式为其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不同诊断时年龄的大肠癌先证者一级亲属大肠癌发病相对危险度差异以及不同部位大肠癌与家族遗传的联系性差异,结果表明:(1)结肠癌先证者一级亲属发生大肠癌的累积危险度比直肠癌先证者一级亲属高2倍;(2)先证者诊断时年龄与其一级亲屑大肠癌发病风险有关,先证者年龄越轻,家族一级亲属发生大肠场的相对危险度越大;(3)先证者一级亲属大肠癌发病相对危险度与亲属年龄有关,≤40岁组比>40岁组高2~5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醒对迟发型新生儿出血症的认识。方法:2000年1~12月收住院的迟发型新生儿出血症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迟发型新生儿出血症发病平均日龄为30.54±4.13天,男14例,女6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12例;出生平均体重为1.87±0.23kg;母乳喂养儿9例,混合喂养儿6例,牛乳喂养儿5例;单纯出血症4例,有伴随病者16例,其中感染性疾病12例,腹泻4例,肝炎综合征3例,先天胆总管闭锁 1例,口服抗生素超过一周者5例;出血部位:消化道出血14例,皮肤粘膜出血点(斑)8例,注射部位出血12例,脐部渗血3例,颅内出血4例。结论:迟发型新生儿出血症并不少见,日龄30天左右、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者是高发人群。单纯迟发型出血症较少,多数伴随感染性疾病、腹泻和肝胆疾病,与肠道菌群受抑和肝功受损有关,出血部位以胃肠、皮肤粘膜和注射部位出血多见,颅内出血率占相当比例,病情亦较凶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临床资料,鉴定Dysferlin基因(DYSF)的突变并分析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证者临床症状,收集并对其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分别获取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DNA,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家系重要成员DYSF的突变情况.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及其二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