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懈术(BEIS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8-01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一收治的100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BEIS术。比较2组疗效、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及术前、术后第1天的JOA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IS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LDH患者,效果相当;但BEIS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青少年LDH患者82例,其中40例(A组)采用PELD治疗,42例(B组)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咬骨体积,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咬骨体积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为92.50%(37/40),B组为90.48%(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B组为7.1%(3/4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PELD可取得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出血量,减少骨性结构破坏,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康复时间,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少年LDH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49例接受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5S1LDH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3例采用椎板间入路(PEID组),26例采用椎间孔入路(PETD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LDH病理分型、临床症状、术前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与PETD组相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63.53±15.85)mins vs(75.27±11.34)mins,P0.05],显著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8.49±1.89)次vs(35.38±6.08)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定位错误、硬膜撕裂、手术切口感染、椎间盘炎等严重并发症。49例患者平均随访15.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24h、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以及末次随访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PEID组4.35%,PETD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复发率PEID组4.35%,PETD组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与PETD均是治疗L5S1LDH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且临床疗效相近。但PEID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20-06诊治的50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5例采用PEID治疗(PEID组),25例采用PETD治疗(PETD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9.8个月。PEID组出现1例神经根性疼痛,PETD组出现2例神经根性疼痛,经止痛、消肿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PET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EID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72-1976
[目的]比较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和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2月,将50例初次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椎板开窗组(25例)和椎间孔镜组(2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开窗组在全麻下行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椎间孔镜组在局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12~36个月)。椎板开窗组的手术时间少于椎间孔镜组(P0.05),椎间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椎板开窗组(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ODI、VAS、JOA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组相比,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LDH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L4,5 LDH患者70例,30例采用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PETD治疗(PETD组),40例采用后路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腰椎不稳标准综合评估腰椎不稳发生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PETD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PETD组优2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优30例、良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0%。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腰椎不稳标准,PETD组腰椎不稳发生率为3.33%(1例),对照组为10.00%(4例)。结论 采用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PETD治疗LDH疗效显著,对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破坏小,能够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患者66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3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33例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椎间孔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高于椎板间组(P0.05);但是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椎间孔组为6.06%(2/33),椎板间组为3.03%(1/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2±7.12)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占位率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椎间隙高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管占位率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椎间孔入路相比,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伤椎透视次数少,但两种脊柱内镜术治疗LDH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12-2019-03间收治的98例LDH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实施PELD术。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4周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4周、6个月的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DH患者实施PELD术治疗,能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疼痛程度,加快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受PETD治疗的46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三维打印模板导航技术穿刺(导航组),其余24例采用常规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穿刺(透视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显著低于透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12个月OD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评定,导航组优良率为95.45%(21/22),透视组优良率为91.67%(22/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LDH手术和穿刺均用时减少,而且能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镜治疗组(n=50)和椎间板开窗治疗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经椎间孔镜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经椎间孔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幅度、JOA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在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面,经椎间孔镜治疗组为94.0%(47/50),椎间板开窗治疗组为80.0%(40/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椎间板开窗治疗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术中操作要点。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PETD组和PEID组,每组79例。PETD组男41例,女38例,年龄(41.38±6.25)岁,病程(10.06±3.14)个月;PEID组男43例,女36例,年龄(41.18±5.78)岁,病程(9.99±2.8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放射次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改良Macnab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年随访。(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X线放射次数PETD组均明显高于PEID组(P<0.05)。(2)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6、12个月目测类比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末次随访PETD组优良率89.87%(71/79),PEID组为87.34%(69/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ETD组发生2例并发症,PEID组出现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与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相当,而在手术时间、穿刺定位难度、X线放射次数方面,PEID更具优势。通过严格把握适应证,熟练内镜技术、精细术中操作,熟悉常见并发症的注意要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与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0例采用BEIS技术治疗(BEIS组),200例采用TESSYS治疗(TESSYS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Nakai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TESSY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EI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VAS评分、ODI逐渐下降;TESSYS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低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疗效优良率为93.50%,BEIS组疗效优良率为8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能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优于BEIS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高原地区高/低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高原地区LDH患者88例,按椎间盘突出节段分为高位组(L1~4,A组,42例)和低位组(L4~S1,B组,46例),均采用PETD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_4/L_5、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手术操作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13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其中L_4/L_5节段75例,L_5/S_1节段62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L_4/L_5节段中央型21例,旁中央型48例,远外侧型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26例,旁中央型20例,远外侧型16例。75例L_4/L_5腰椎椎间盘突出病例采用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4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病例采用后方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6例L_5/S_1节段远外侧型病例采用侧后方PETD。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下肢放射痛进行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L_5/S_1后方PEID手术时间为(52.6±10.3)min,短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92.6±17.3)min及(91.5±15.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_5/S_1后方PEID术中透视次数(5.5±1.2)次,明显少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18.2±3.3)次及(20.5±4.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各术式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术式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_5/S_1节段病例,中央型、旁中央型突出以及髂嵴高者适合采用后方PEI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但术中易损伤神经根;远外侧型突出者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各种类型L_4/L_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穿刺置管技术辅助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接受PETD治疗的42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半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术前使用Mi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的两种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cecromy,PELD)治疗的3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PETD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0~65(44.70±12.08)岁;L_(1,2)节段5例,L_(2,3)节段6例,L_(3,4)节段8例;中央型突出6例,旁中央型突出8例,突出移位5例。PEID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25~55(42.23±12.09)岁;L_(1,2)节段3例,L_(2,3)节段4例,L_(3,4)节段6例;中央型2例,旁中央型4例,突出移位3例,脱垂游离型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和6个月时VAS、ODI,并于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PETD组随访12~24(15.80±3.48)个月,PEID组随访12~30(16.70±4.66)个月,但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的病例。PETD组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术后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TD组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PEID组优7例,良4例,可2例。结论:经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PETD技术更适合于中央型、旁中央型及轻度移位的患者,PEID技术对于脱垂游离型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简易穿刺定位法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采用PETD治疗的230例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4例采用传统方法穿刺定位(对照组),126例采用简易方法穿刺定位(观察组).记录2组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对照组104例患者中,96例(92.3%)一次穿刺成功,8例(7.7%)行二次穿刺;观察组126例患者中,122例(96.8%)一次穿刺成功,4例(3.2%)行二次穿刺,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2组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简易穿刺定位法行PETD既可保证手术效果,又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PETD治疗的58例单节段LS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V”区解剖引导的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血管损伤等)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3.54±0.5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VAS评分、ODI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增加进一步改善;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O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LSS与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疗效相当,并可减少穿刺次数和成形扩张操作次数,减轻患者机体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并可降低医患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常规ACDF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9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55例,女34例,年龄(52.00±11.36)岁;其中34例采用常规ACDF术治疗(常规组),C3,43例,C4,510例,C5,615例,C6,76例;55例采用显微镜辅助下ACDF术治疗(显微镜组),C3,45例,C4,523例,C5,620例,C6,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显微镜组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常规组(P<0.05),而常规组手术时间少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JOA、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尽管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3个月显微镜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显微镜组每次随访的JO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12个月时显微镜组的ODI评分也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ACDF术与同期常规ACDF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显微镜下行ACDF术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及术中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Delta内窥镜技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L5/S1单节段LDH患者100例,其中50例采用Delta内窥镜技术治疗(Delta组),另50例采用FD治疗(FD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Delt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FD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F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6个月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Delta组改善优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elta内窥镜技术治疗LDH疗效与FD相当,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感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