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完整随访手术治疗的颈椎OLF合并OPLL患者18例,一期行后路椎板成形术,术后严密观察6~9个月,一期术后症状改善有限,影像学检查发现前方骨化的韧带压迫脊髓,二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切除骨化的韧带+植骨内固定术。术前、一期和二期术后行JOA评分并计算恢复率,测量颈椎前凸值,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前凸值、JOA评分和恢复率。结果椎板成形术后出现不全瘫痪症状加重者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脑脊液漏3例;二期前路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麻痹2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术前JOA评分(7.2±1.3)分,颈椎前凸值(5.7±4.1)°;一期术后JOA评分(12.6±3.8)分,改善率为(51.6±19.3)%,颈椎前凸值(9.3±3.8)°;二期术后JOA评分(14.8±1.6)分,改善率为(72.7±13.4)%,颈椎前凸值(15.5±3.2)°。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椎前凸值在一期、二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OLF合并OPLL患者术后JOA评分、恢复率和颈椎前凸值,是治疗OLF合并OPLL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化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LF)的认识,方法 复习并分析1987年10月至1997年10月证实为颈椎OPLL合并OLF,并经过治疗的9例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9例OPLL合并OLF均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并获得显著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颈椎OPLL合并OLF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后路椎板成形手术为治疗此种病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黄韧带骨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深化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 (OLF)的认识。方法 复习并分析 1987年 10月至 1997年10月证实为颈椎OPLL合并OLF ,并经过治疗的 9例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9例OPLL合并OLF均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并获得显著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颈椎OPLL合并OLF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后路椎板成形手术为治疗此种病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作者对1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临床特点主要为:仅有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体征而无或仅既往有上肢神经损害症状、体征,或经颈椎手术后上肢神经损害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而下肢症状、体征加重。影像学上,当X线平片发现累及多个节段尤其是下颈椎的连续型。混合型OPLL及合并DISH病(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时要高度怀疑有颈椎OPLL合并胸  相似文献   

5.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韧带骨化现象最早由LeDouble于 1912年提出 ,192 0年Polgar首次对黄韧带骨化的X线表现进行了描述 ,而首例黄韧带骨化症 (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 ,OLF)于 1960年由Ramaguchi报道。此后对OLF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发病率尚不清楚 ,好发部位为下胸椎和胸腰椎部 ,颈、腰椎少见。本文综述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Os sificationofthoracicligamentumflavum ,OTLF)的病因学、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1 病因与病理1.1 局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颈椎黄韧带的骨化与钙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与胸或腰椎节段相比,发生于颈椎的黄韧带骨化与钙化相对较少。本文报告19例国人颈椎黄韧带骨化与钙化(6例经病理检查,13例根据手术及影像学所见)。分析结果表明,颈椎黄韧带骨化或钙化多与后纵韧带骨化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因素合并造成颈脊髓损害,这一特点与胸椎黄韧带骨化有所不同。文中就颈椎黄韧带骨化与钙化之诊疗特点进行了讨论,并重点对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探讨避免漏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方法。方法对比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和单纯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JOA评分的异同。结果共收集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20例合并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14例是因颈椎MRI发现上胸椎黄韧带骨化后进一步行全胸椎MRI检查后确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者的上肢功能评分构成比较单纯脊髓型颈椎病者为高(p<0.05)。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须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和影像学表现;JOA脊髓功能评分可以为其确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谌宏军  刘仲前  胡豇  万仑  陈伟 《中国骨伤》2010,23(9):701-70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5~66岁,平均55.2岁。术后采用JOA评分法从下肢运动、膀胱功能两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0.5个月。下肢功能按JOA评定标准:优4例,良1例,差1例。1例差的患者因为脊髓压迫时间过长,MRI显示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导致不可逆的脊髓变性及合并有精神分裂症。结论: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减压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目前较好的手术方式,术中彻底减压和实时的脊髓保护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理。方法2004年3月-2004年12月对8例行后路减压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5岁)进行术中取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非骨化区域的黄韧带细胞,并进行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等方面研究;同时对7例急性外伤性下胸椎压缩骨折行胸椎后路减压术的患者(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8岁)进行术中取材,体外培养青壮年患者的下胸椎黄韧带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出黄韧带细胞15株,其中骨化患者黄韧带细胞8株(OLF1~OLF8),正常黄韧带细胞7株(NLF1~NLF7),黄韧带细胞可以在体外增殖和传代,通常正常黄韧带生长较慢,而骨化患者的黄韧带细胞则生长较快,并且可形成典型的钙结节样结构;80%以上的细胞呈碱性磷酸酶(ALP)强阳性反应;细胞内的ALP活性及其合成的骨钙素(BG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细胞浆有BMP-2与TGF—betal的阳性表达,表明体外培养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非骨化区域的黄韧带细胞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表型特征:而正常黄韧带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表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非骨化区域中存在大量具备典型的成骨细胞表型特征的细胞,可能被骨形成蛋白等骨生长因子所调控。  相似文献   

10.
黄韧带骨化与胸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胸椎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tenosis)系由于发育、退变和/或韧带骨化等因素造成胸椎椎管局部或多节段管腔狭小,压迫相应节段脊髓,并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胸椎椎管狭窄症并不少见。1黄韧带骨化与胸椎椎管狭窄症基本概念胸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发病早期,临床特征性表现较少又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灶性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致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1例胸椎OLF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采用改良胸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和Epstein标准评估最终随访临床效果。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椎管面积残余率和术前胸椎JOA评分与手术疗效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4.3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7.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0.2分,改善率为75.8%。Epstein标准:优13例,良5例,可3例。患者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前胸椎JOA评分与手术疗效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P〈0.05)、0.53(P〈0.05)。结论局灶性OLF临床表现较复杂,必须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局灶性胸椎OLF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患者椎管狭窄程度、术前胸椎JOA评分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2009,22(10):741-743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1998年3月至2007年5月,采用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21例黄韧带肥厚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6岁,平均52.2岁。发病时间:5h~25年,平均3年10个月。发病原因:无诱因突然发病4例,缓慢发病10例,外伤后发病7例。术后通过JOA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7年6个月,平均2年6个月。影像学检查: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术后行走能力增强,大部分患者手指活动灵活性改善,握力增加,用筷进食准确性提高,肢体麻木和胸腰部束带感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JOA评分5~16分,平均(11.48±2.94)分;术后JOA评分7~17分,平均(13.81±2.98)分,改善率平均45.86%,手术前后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3.51,P〈0.05)。其中优13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可以使椎管获得有效的减压。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8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8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导致的脊髓背侧压迫出现胸脊髓病变患者手术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84例OLF患者(男,63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岁)手术前后JOA评分、Nurick分级的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6—56个月),病程短、MRI没有脊髓高信号的患者经过胸椎椎板切除减压后运动无力和步态异常明显改善,全部病例的步态和痉挛状态均有改善。JOA评分:优28例,良32例,可15例,差9例。优良率为71.4%,有效率为89.3%。结论OLF导致的脊髓损害症状非手术治疗无效,病程短、脊髓髓内没有高信号改变的患者手术效果通常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导致胸椎椎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探讨改良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症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45.7岁。术前均行MR、CT检查以明确诊断。合并颈椎管狭窄3例、腰椎管狭窄5例,颈胸腰椎管狭窄同时存在者2例;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椎间盘突出症9例。单节段3例,双节段12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以上5例。局限型6例,连续型17例,跳跃型8例。共94个病变节段,其中上胸段(T1~T4)23个节段、中胸段(T5~T8)19个节段、下胸段(T9-T12)52个节段。手术采用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对9例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椎间盘突出者,在后方减压的同时,行切除椎管前方突出椎间盘的环脊髓减压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结果24例患者随访6—63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疗效优1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7.5%。1例因术后停用脱水药物过早引起下肢瘫痪症状加重;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2例硬脊膜撕裂。结论MR结合CT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最有效的手段,全椎板截骨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介绍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33 ̄71岁,平均49.7岁。脊髓病位于上胸段33例,中胸段37例,下胸段32例。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6±0.958。术前存在感觉障碍99例;束带感7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77例,JOA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96±0.521。采用层揭法进行减压:第一层,切除椎板背侧皮质;第二层,以关节突关节面为深度标记铲除骨化组织;第三层,高速磨钻打磨使骨化组织呈蛋壳样;第四层,蚕食切除。结果减压2 ̄4个椎板,平均2.8个。全部病例随访3 ̄41个月,平均18.9个月。99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69例,部分恢复30例;73例束带感均完全消失;77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术后JOA评分为2.632±0.407,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3,P<0.01)。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751±0.652,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1),运动功能恢复率81.1%,疗效优良率94.1%。结论层揭薄化法减压具有对脊髓侵袭小的优点,术前脊髓神经压迫定位和术中病变椎体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与黄韧带骨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氟离子电极等方法测定11 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包括5 例氟骨症) 患者血清及黄韧带标本中氟、钙含量,分别选取胸腰椎急性外伤性截瘫及腰椎管狭窄患者为正常及退变对照。结果:氟骨症骨化患者与非氟骨症骨化患者黄韧带中氟、钙含量均显著增高( P< 0-01) 。结论:氟在黄韧带骨化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诱导退变黄韧带进一步骨化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CT分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8岁;病程2个月~6年。单节段孤立性黄韧带骨化11例;多节段黄韧带骨化19例,其中2例合并颈椎黄韧带骨化,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上胸段(T1,2-T4,5)5例,中胸段(T5,6-T8,9)7例,下胸段(T9,10-T11,12)12例,上中胸段联合2例,中下胸段联合4例。根据骨化节段CT表现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单纯型18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单侧,骨化较薄或双侧均较薄,未融合;复杂型42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弥漫性融合,或呈结节型。21例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9例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瘫;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JOA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7±0.56。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0.76。单纯型行"揭盖法"切除,复杂型行"薄化法"切除。对于减压范围较大者减压后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减压2~6个椎板,平均3.1个。3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切口处血肿。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26个月。22例束带感均消失;28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中,完全恢复18例,部分恢复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73±0.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57±0.7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平均为86.1%,优2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根据不同CT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8.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1991年1月至2003年1月,手术治疗胸椎OLF合并CMS患者56例,其中40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男22例,女18例;确诊时年龄27~70岁,平均58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16.5个月.其中OLF 25例,OLF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jnal ligament,OPLL)12例,OLF合并胸椎间盘突出3例;同时合并颈椎OPLL 23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7例.18例一期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上胸椎椎管后壁切除术,9例一期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13例分期行颈后路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结果 4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227个月,平均67.5个月.根据改良Epstein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良率,18例一期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上胸椎椎管后壁切除术者为88.9%(16/18),9例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者为66.7%(6/9);13例分期行颈后路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者为53.8%(7/13).结果 显示分期手术者术后优良率低于一期手术者,手术间隔时间在1年以内者的优良率高于间隔1年以上者.结论 上胸椎OLF合并CSM者应一期行颈椎和上胸椎脊髓减压术;下肢症状严重而上肢症状轻微者应先行胸脊髓减压术;上、下肢症状均重者应一期或分期行颈脊髓减压术和胸脊髓减压术,而分期手术者的手术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