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嘉月  王彬 《广州医药》2023,(10):106-111
代谢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肥胖”“消渴”“脾瘅”等范畴,是以多种代谢异常在同一个体集结出现,包括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浊毒”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机体产生的生理、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致病因素。浊毒致病机体多有面色晦浊、腹胀满、小便浑浊、大便黏腻不爽、黄腻苔、滑数脉等表现。浊毒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在微观和宏观上具有对应性。文章从浊毒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出发,对其临床治疗的共同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所致代谢综合征以脾气虚弱为本,浊毒内壅,痰瘀互结为标。脾失健运而不能升清,胃失和降而不能降浊,一则水谷不化精微而气血生化乏源,元气无充而渐衰;二则水谷不化精微而变生痰饮、湿浊,化生浊毒。浊毒既成,胶结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细胞、组织、血液和器官的浊化,进而出现机体代谢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当以化浊解毒为法。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可概括为多食肥甘,劳逸失调,痰湿体质,先天不足,加之情志不畅,病机可综合为肝脾失和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为发病之标。根据病因病机,采用疏肝运脾为主配合祛痰活血的方法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气是维持机体物质性和功能性的基本物质,正常的精气生化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脏腑功能失调均可造成精气生化的异常,如脾主散精功能失调,则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为脏腑之精,最终导致精气的浊化。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脾主散精功能失调的主要微观病理表现,因此脾主散精失调所导致的精气浊化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一般中医病机内涵。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浊阴、浊气,浊邪、浊病的概念做出界定.继而讨论浊邪、浊病与“五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粘、高尿酸、高血压)、浊痰瘀三者胶着混杂形成的有形实邪与代谢综合征脂质、蛋白质……异位沉积之间在病理上的联系.最后通过临床经验方的药物组成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反证浊病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建议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中医学关于“浊”的认识和经验,使其概念明确,体系完善,疗效确切,以提高中医学“治未病”的水平;借助现代系统科学理念和实验技术手段,从系统生物学直至分子生物学水平,分层次、分阶段研究阐释浊邪、浊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病理机制、病变特点以及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浊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探讨浊毒的病理特性及其对糖尿病病机变化的影响。认为血浊内蕴进而酿致毒性是形成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而浊毒又是糖尿病多种变证的核心所在。并从发病机理、临床指征、治疗实践等方面论证了浊毒在糖尿病病机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浊毒贯穿于糖尿病病机发展的全过程,其中血浊内淤为疾病的启始之因。而浊毒损害则是糖尿病病机转变之要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脾虚浊毒论     
浊毒理论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创新性理论.目前,浊毒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浊毒的致病特性和因浊毒所演发的病理改变,对于浊毒形成的条件性及内生性尚未形成系统化认识.文章立足于脏腑观,以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为基,以现代研究热点免疫功能、人体微生态为切入点,从"脾虚-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障碍-浊毒"动态病机演变探讨浊毒生成之源,阐明浊毒产生及浊毒致病的条件性,归纳脾虚生浊成毒的致病特性,完善浊毒的病机内涵.脾虚浊毒论是浊毒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为浊毒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环境改变、肠道微生态变化、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失衡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肠道微生态在营养吸收、物质代谢、免疫保障等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诊疗价值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目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肠病,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对IBS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导致IBS的可能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但其发病的确切原因目前却仍然尚不明了,尽管如此,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茵群失调与IBS的发病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就目前IBS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运脾化浊膏干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并重合运脾化浊膏与代谢综合征的靶点,于String11.5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于Metascape平台进行GO,KEGG分析,通过Cytoscape3.8.2构建出“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药物-成分-作用靶点”、“药物-疾病PPI”、“药物-成分-疾病-通路”等网络图并加以分析网络图与作用机制。结果:运脾化浊膏内有效成分99种,作用靶点261个;挖掘疾病数据库获得代谢综合征疾病靶点2464个,共同靶点261个,筛选出核心靶点26个。经Cytoscape3.8.2预测其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β-谷固醇及豆甾醇等,分析GO与KEGG通路,运脾化浊膏可通过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磷酸酶、染色质、转录因子等,并调节信号受体激活剂、核受体、配体激活转录因子等活性来改善MS相关症状,及主要通路可能与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结论:初步探究运脾化浊膏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其作用通路可能为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1.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1]。根据2018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于第3位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2]。我国人群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40.5%,远低于发达国家,预后相对较差[3]。近年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对CRC有较好的干预作用,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索中医药干预CRC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左金丸是代表方剂之一。本文对左金丸调控肠道菌群干预CRC的临床及基础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态分析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及微生态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随机选择腹泻型IBS组66例,对照组58例,取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作活性菌培养,分析比较两组肠道微生态状况。②将IBS患者随机分为A及B两个观察组,A组和B组分别使用奥替溴铵及奥替溴铵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①腹泻型IB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多(P〈0.01);乳酸杆菌减少,酵母菌增多(P〈O.05)。腹泻型IBS患者肠道B/E值小于1,对照组B/E值大于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A组和B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和84.8%,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x^2=21.20,P〈0.01)。结论腹泻型IBS与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用奥替溴铵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摧广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复杂的微生物组分得以完整的描述,肠道微生态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与功能被逐渐阐述。然而关于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硬化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具体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基于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徐晴  郑蓉  朱戎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0):93-96
近年来,随着“肠-肾轴”理论提出,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现象,紊乱的菌群通过蓄积内毒素、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及引发全身慢性炎症等途径加重肾脏损伤,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病治疗一条全新途径。中医理论认为脾肾相互为用,互为因果,“补脾益肾、通腑泄浊” 这一治则与 “肠-肾轴”学说不谋而合,因此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座新桥梁。  相似文献   

15.
王萍  王颖  万红  段飞  燕树勋 《广西医学》2020,(19):2501-2504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选取26例MS患者为观察组,3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运用PC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的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样品肠道菌群β多样性具有差异。观察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Ace指数和Shonnon指数)、瘤胃球菌属及毛螺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芽孢杆菌属、梭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巨单胞菌属、肠球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S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特定菌群丰度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差异菌群集中在厚壁菌门(包括芽孢杆菌属、梭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巨单胞菌属、肠球菌属、瘤胃球菌属、毛螺菌属等,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M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作为目前无法根治的传染病,其病邪具有浊毒致病的特点.急性期,浊毒入络首先犯肺,致肺失宣降而出现邪犯肺卫之症状,此阶段机体元气充盛,治疗以化浊解毒为主;无症状期,浊毒侵袭中焦致元气渐衰、运化不利,而浊毒日盛,元气与浊毒对峙,应化浊解毒...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针刺改善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笔者认为代谢综合征具有“浊、瘀”的证候特点,以脾失健运为本,浊瘀内蕴为标,且浊瘀日久易成“毒”而生变病。在治疗上主张法以运脾泄浊逐瘀,以“运脾泄浊针法”及“运脾泄浊方”,针药并用,内外兼施。  相似文献   

19.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参与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临床医疗、药物与病证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从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观念、新认识,分析实验研究中中药单体和复方与肠道...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9,(1):73-76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在发达国家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可达到30/100 000,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在发展中国家亦常见,中国IBD在广州、武汉、大庆、成都、西安的发病率分别为1.8/100 000、2. 8/100 000、12. 6/100 000、3/100 000、6/100 000,并且逐年迅速上升[1]。目前认为IBD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