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米慧娟  王永香  罗勇  张传力  孟瑾  萧伟 《中草药》2015,46(4):520-525
目的优选胶体磨法制备连翘薄荷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β-CD与水的比例、连翘薄荷油与β-CD的投料比和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显微影像初步验证连翘薄荷油-β-CD包合物是否形成。结果β-CD包合连翘薄荷油的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的比例为1∶3,连翘薄荷油与β-CD的比例为1∶9,包合时间为25 min。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显微影像初步证明了连翘薄荷油包合物的生成。结论胶体磨法包合连翘薄荷油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九味蒲芍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考察β-CD与挥发油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验证,并考察包合物在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 6.2 g与挥发油1 ml,在53℃条件下包合4.2 h;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经包合后稳定性得到明显加强。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简单可行,达到了制备包合物的目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HP-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每因素选择3水平,优选包合条件,同时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2,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为3h,挥发油的包合率为66.71%,包合物的收得率为90.07%。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挥发油与HP-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挥发油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桂枝、干姜、肉桂、辛夷混合油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混合油的提取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考察混合油与β-CD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优工艺为饮片不浸泡,加8倍量水,提取10 h;最佳包合工艺为混合油与β-CD的比例为1∶8,包合温度为40℃,包合3 h;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均表明混合油包合物已形成。结论优选的提取、包合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制剂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香附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香附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香附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及差示热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并对其粒径分布和粉末形态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β-CD与香附油比为8:1,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3h;香附油包合前后薄层斑点基本一致;香附油红外特征吸收峰在包合后消失;差示热分析显示包合物与空白β-CD基本相似;包合物粒径范围在4~150μm之间,电镜下呈现片状或块状结晶。结论按优选工艺,香附油与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包合完全,粒径分布均匀,粉末形态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冰片的最佳工艺,提高其主要有效成分龙脑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龙脑包合率为评价指标,优选胶体磨法包合的最佳工艺;对包合物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定;采用热重分析(TG)对冰片的β-CD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采用胶体磨法进行包合的最佳工艺为冰片与β-环糊精比例为1∶10,碾磨时间为20 min,加水量为1.5倍;TLC检验说明冰片经包合形成了包合物,TG分析冰片与β-环糊精之间确实已形成了包合物,并且被包合后,热稳定性增加。结论优选工艺所得龙脑包合率为98.1%,且β-CD包合可有效增加冰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白纸扇感冒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白纸扇感冒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从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中挑选最佳制备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CD与水的比例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挥发油包合工艺;应用TLC,UV及显微成像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最佳的包合方法为饱和水溶液法,其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 1∶8,包合温度55℃,搅拌时间3 h,β-CD-水1∶10;TLC,UV及显微成像分析结果均显示挥发油与β-CD已形成包合物。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简单、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冠心康胶囊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β-CD与挥发油的用量比、包合温度及超声时间等因素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冠心康胶囊挥发油的β-CD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与挥发油的用量比7∶1,包合温度45℃,超声时间40 min,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3%。结论:通过β-CD包合后可使挥发油粉末化,提高其稳定性。优选的包合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为冠心康胶囊的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包合川芎挥发油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征  郑啸  高珍  操锋  平其能 《中药材》2008,31(12):1903-1906
目的:摸索β-环糊精(β-CD)包合川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提高其主成分藁本内酯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与包合物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饱和水溶液法包合的最佳工艺;对包合物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定;采用HPLC分析考察包合后挥发油的稳定性。结果:确定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包合的最佳工艺即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2.5 h,川芎挥发油与无水乙醇质量比为1∶1,川芎挥发油与β-CD质量比为1∶7;TLC检验说明挥发油经包合形成了包合物;HPLC分析确证包合后藁本内酯极少发生异构,稳定性增加。结论:β-CD包合可有效改善藁本内酯的稳定性,同时使液体药物固体粉末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最佳包合条件为1 mL油樟叶挥发油与8 g β-环糊精进行包合,包合时间3 h,包合物温度40℃,β-环糊精和水的体积比1:15。经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形成了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试验得出的最佳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优选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包合物进行鉴别分析。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包合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6,包合时间为3 h,包合温度为40℃。结论此包合工艺简单、易行,能有效的保留白术、桂枝中挥发油成分,为葶苈生脉方的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林华  楼步青  李滨萍 《中药材》2005,28(3):228-229
目的:通过对脑力智宝胶囊处方中石菖蒲等含挥发油药味的提取条件及β-CD包合工艺优选,确定其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挥发油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进行优选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收率及包合物收得率为筛选指标,对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进行工艺优选.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浸泡1 h,蒸馏6 h;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加12倍量β-CD,包合2 h,包合温度为60℃.结论:本实验表明该工艺挥发油的提取率和收得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孜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孜然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使用红外光谱法、差示热扫描量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表征,考察其稳定性,并测定包合常数。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孜然油与β-CD投料比为1∶8,包合物温度40℃,β-CD与水的体积比1∶10,包合时间2 h。红外光谱法、差示热扫描量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均显示形成了包合物。包合物且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包合比为1∶1。结论孜然挥发油包合工艺重复性好,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β-CD包合升白胶囊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每因素选择3水平,优选包合条件,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10,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1.5 h,包合物收得率为80.63%,挥发油利用率为94.14%。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挥发油与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挥发油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正交设计法优选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川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β-CD与川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最佳的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川芎挥发油的β-CD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1∶8),搅拌2 h,45℃下包合。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挥发油包合率较高,适用于含川芎药材制剂的剂型改进。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挥发油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鲜鱼腥草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包合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理化鉴别,考察鱼腥草挥发油环糊精的包合效果。结果最佳的包合工艺为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为6~8:1(g:mL),包合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4h。包合率平均为70.9%,包合物经TLC、IR等检查,均证明包合物已形成。结论本工艺具有较好的包合率,且包合前后主成分没有发生变化,被包合的新物相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经方配方颗粒平胃散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蒸馏时间、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率为综合评分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用薄层色谱法(TLC)检测包合质量,对包合物进行光、热、湿稳定性考察。结果:最终确立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0.5h,水蒸气蒸馏6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V∶m),30℃下搅拌包合90min。结论:优选出的经方配方颗粒平胃散挥发油提取工艺与包合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清肠化湿颗粒中肉桂挥发油的提取及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与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的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浸泡1 h,提取6 h;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8(ml︰g),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2 h。结论优选的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姜黄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制备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验证包合物结果;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包合物的性质和包合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姜黄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ml/g),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15min,搅拌速度40rpm,挥发油包合率为90.0%。结论:用优选的包合工艺条件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及收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杭白菊挥发油的提取及用β-环糊精包合杭白菊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药材的粉碎度、采摘时间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的出油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用饱和水溶液法对杭白菊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以挥发油与β-CD的配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的包封率和收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合的最佳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杭白菊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头花、磨成粗粉、提取8h;杭白菊挥发油最优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6,在50℃下包合2h。结论:确定了杭白菊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包裹有效、包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