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伟 《光明中医》2013,28(6):1230-1232
皮肤病以瘙痒症者多见,风、湿、热、虫均为致病因素,但以风邪为患居多。《诸病源候论》曰:"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因此,多年来,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治疗许多皮肤病方面,收到满意疗效,感悟颇多,现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后世医家所遵循的治疗法则,本文通过对风病的剖析,揭示了风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失调,而气血失调又是瘀血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气行血则行”,调理气敌国应以治气为先。  相似文献   

3.
曾宪斌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19-2119
“治风先治血”这一治则不应仅限于治行痹,可扩大运用于病机涉及到血的较多病证。  相似文献   

4.
马桂琴 《北京中医》2009,(10):814-815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一语出自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卷三》之《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原文为:“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意即治疗与风邪有关的疾病,都应配伍治血之药,或养血,或活血,或凉血。这个治疗法则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近世医家多着重研究它在以中风为主的脑系疾病中的运用,即关注内风之振颤、动摇、昏仆、眩晕、抽搐之证。笔者以内风为视角,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及血瘀生风的角度结合皮损辨证,论述治血与治风的意义。并举医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治风先治血”之说,结合临床实践,论述了风病的概念、特征及病机证治。提出风病证治有三要:即治风必先审因;治风必先察位;治风必备多法。  相似文献   

6.
<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前哲治风症之名训。医理源于气血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气郁则血缓、血滞,血脉失养,肝失柔藏,风自内生,经络阻滞,半身不遂,发病曰中风。清代医家王清任创补阳还五汤治瘫一方,立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一法;独出心裁,补前人之不足。此方法延用至今,虽多见其效,然临床辨证施治,使血行而灭风症者,何止补气一法,以下就中风病的血行风自灭临证心得,随录数则,以希指正。  相似文献   

7.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中风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段丽梅  殷亚琳 《河南中医》1998,18(4):229-230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段丽梅殷亚琳河南省开封市中西医结合中心医院(475003)主题词中风/中药疗法刺血疗法熄风祛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乃前哲治风症经验之谈。医理源于气血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气郁则血缓,血滞,...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瘙痒多与风邪相关,古有"痒风"之说,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类疾病多从风论治。在针灸临床中多以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瘙痒类疾病,常用的方法即梅花针叩刺放血疗法。现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入手,分析其原理,继而探讨痒风与血的关系,从理论和临床疗效两方面,进一步论述梅花针叩刺放血疗法治疗痒风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一语,始见于宋·陈自明之《妇人大全良方》。原文说:“贼风偏枯,其状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作痛。经云汗出偏枯,如树木一枝,津液不到则枯槁,被风所害。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治法当用十八风汤、增损茵芋酒、续断汤以养其血,则风自祛矣。”所谓“偏枯”,显然是指中风而言。尔后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10.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观点首载于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中,他在本篇提出:“贼风偏枯,其状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作痛,……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治法当用火儿风汤……养其血,则风自去矣.”到了公元1347年,朱丹溪为突出治疗学上的观点,把医字改为治字,遂成“治风治先血,血行风自灭”.现就谈谈我们这观点的看法: 一、含义与应用范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从字面而言:是指风邪为患的病证——风证.首先通过治血,使  相似文献   

11.
周唯 《中医研究》2008,21(11):2-4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原语为:“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所谓治血,是指治疗风病配伍活血、养血药。这一治则为历代医家所尊崇,许多传统经典方剂都体现了这一治则,其疗效已为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肯定。然而治风何以需治血?本文拟对其中的意蕴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海来  幺金凤  段雷 《吉林中医药》2013,(11):1087-1088
白疕的发生多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外感风、寒、湿、热、毒邪等因素有关,其中风邪贯穿疾病的始终.因此,治疗白疕时“治风”极为重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强调通过治血而达到“治风”的目的,能使血脉通畅,内风无以生,外风不能侵,“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13.
试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王玉玺郭玉勤(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哈尔滨150040)“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最早见于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贼风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遂,……由阴阳偏亏,脏腑怯弱,经络空虚,血气不...  相似文献   

14.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之风是指中风病,而不是病因学中的外风及内风;血是指瘀血,血行瘀除则中风病自愈.外风致病,宜祛风为主;内风致病,宜熄风为先.风邪较燥,长期使用易耗伤阴血,在祛风剂中配伍使用养血活血之品,实为佐使之法.内风中之血虚生风者使用养血活血药物治疗,是针对病机用药,而非治风先治血之义.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之认识历时4个阶段,从外风、内风、非风到现在的脑血管疾病,瘀血是中风病之病理基础,瘀血行,经络通,则中风病自愈,故日: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南宋以前中医大家治疗中风病之经验总结及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5.
16.
从宋代医家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得到启发,探讨银屑病发病的内在机理。传统认为"治风"为标,"治血"为本,治疗当审其病因,笔者结合临床,提出"风血互为标本",治疗当辨风求因,辨血求因,治风未必行血,治血未必熄风,当采用"风血辨证",对摆脱固有的理论束缚,扩展银屑病的辨证思路,有一定价值,旨在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治血先治肝”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运行于全身脉道之中,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有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治风先治血理论源流研究,外风与内风同论,治气与治血并治,治病不忘求本,通过对临床上高血压肝阳上亢型辨证用药特点分析,发现在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时加用活血化瘀药能够更好地发挥疗效,据此探析高血压肝阳上亢型与治风先治血的联系,为临床诊治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试论治血先治风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黄淑芬 《中医杂志》1997,38(1):9-11
治风与治血是临床常用的两类治法,二者关系密切。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指风证的治疗当注意养血活血。这一理论至今为临床所遵循,实践证明治血确有助于治风。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治风亦有助于治血。在血瘀证的治疗中,适当运用风药,常能使活血化瘀效果明显增强,其中的  相似文献   

20.
从血燥须用养血之剂则风不除而血去论述肝风血燥热者不宜使用天麻须用养血药物,得血则燥自灭;从贼风偏枯先宜养血方论述中风的内虚病因,也可看作补阳还五汤的先声;从阴阳两竭抽搐先治血论述凡误汗、失血、泄泻、痘疹以及产后老弱小儿诸人阴血失守先当治血养阴,进而探骊旴江医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学术思想及意义,论证旴江医家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经典理论的特殊贡献,考证旴江医家对于确立和发展"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临床准则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