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6月,39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31例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8例行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获得随访36例,随访时间3~28个月,平均11.5个月.按Ikeuch评定标准:优23例,良10例,可3例.结论 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关节镜下成形术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并不少见,为膝关节的常见病变之一。人类膝关节半月板为新月状,盘状或环形半月板均代表异常。异常半月板绝大多数发生在外侧。盘状半月板极易损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机能改变。关节镜为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提供了极佳的手段。可根据镜视所见,对损伤半月板行成形术,充分保留半月板的功能。本文探讨关节镜下儿童盘状半月板成形术的短期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对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多主张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或修复术,切除内侧撕裂部分,缝合外侧撕裂部分,保留正常形态.目的:对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治疗,并镜下观察两者损伤后的分型特点,采取对应的手术方式,分析对比修复后效果.方法:选择2003-09/2008-06新乡医学院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45例盘状半月板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215例为正常形态半月板损伤.所有患者均于镜下明确诊断并按期随访.采用关节镜下探查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的情况,记录撕裂部位及分型,根据不同损伤情况行半月板成形术、部分切除术、次全切除术或者全切除术.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按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盘状半月板水平裂占73.3%,复杂撕裂15.5%,放射性撕裂4.4%,纵裂2.2%;正常半月板纵裂47.9%,放射性撕裂28.8%,水平裂11.6%,横裂6.5%,复杂撕裂5 1%.215例正常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显效165例,有效35例,尚可8例,无效7例,优良率为93.0%.45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显效25例,有效16例,尚可3例,无效1例,优良率为91.1%.结果提示,盘状半月板因其解剖学特征和组织学特性与正常形态半月板不同,其损伤类型和治疗方法也有区别;治疗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延缓关节退变,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章莹  吴文  黄华扬  王玮  刘德华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6):646-647,651
目的探讨部队训练所致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特点,研究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8例行关节镜诊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训练损伤史以及交锁、弹响症状的发生率。58例中41例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17例行次全切除术。结果本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训练损伤史,弹响发生率高而交锁症状发生率低。术后按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在96.6%。结论部队训练所致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主张尽可能行关节镜下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盘状半月板的临床手术时机,及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断为盘状半月板的住院惠者共60例.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的患者45例,行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5例.术前术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价,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前Lysholm评分与术后Lyshol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疗效良好,总优良率为88.33%.年轻患者术后疗效好于成年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的组织,为半月板损伤的极好的治疗方法 .盘状半月板患者应早期行关节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盘状半月板是因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呈盘状而得名.观察正常形态半月板与盘状半月板损伤镜下分型及特点,对比关节镜治疗的术后疗效.方法:⑴试验对象:选择2001-06/2006-0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膝半月板损伤的患者360例,其中正常半月板损伤组30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组60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纳入标准:①术前临床资料完整.②经关节镜下证实.③术后随访资料齐全.④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在手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⑵试验方法:关节镜下探查300例正常形态半月板及60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损伤类型按术中情况分别予成形术、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和全切除.⑶试验评估:随访6个月至2年,按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膝关节的功能.结果:纳入正常半月板损伤300例及盘状半月板损伤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半月板最多的损伤类型是纵裂占43.7%,放射状裂占30%,水平裂占12.3%,横裂占7.5%,混合裂占6.5%;盘状半月板发现水平裂占68.3%,放射状裂占6.7%,纵裂占3.3%,混合裂占21.7%.②根据镜下确定半月板损伤类型决定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00例正常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62例,良190例,可34例,差14例,优良率占85%;6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19例,良3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约占90%.结论: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因其解剖特征和组织学构成与正常形态半月板不同,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镜下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损伤1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青少年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6年1月,14例青少年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下成形术,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左10例,右4例,完全型8例,不完全型6例。男9例,女5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21岁,平均年龄15.2岁。结果14例获随访,随访8~22个月(平均13.6个月),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疗效优1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8%。按Lysholm评分方法术前术后功能评定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方法,主张尽可能施行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以保留半月板的生理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生物力学状态,防止晚期关节退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盘状软骨成形术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对54例盘状软骨在关节镜下改形,同时对并发症进行治疗。结果:经过5个月-5年随访,并与盘状软骨全切除病例比较,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成形术的总有效率96.4%。术后并发症少,骨性关节炎发生率低。结论:关节镜下盘状软骨菜术是治疗盘状软骨损伤的首选方法。16岁以前患者,术后可使原来的平台发育不良明显改善。对关节后期稳定有利,效果尤好。  相似文献   

9.
张鹏  刘开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512-45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评价。方法总结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6例。结果优4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83.3%。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盘状半月板继发损伤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盘状半月板MRI诊断全面性和准确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MRI影像表现,统计盘状半月板的各继发损伤类型的损伤率。结果:41例盘状半月板中16例继发半月板变性,5例继发半月板囊肿,23例继发撕裂,4例继发剥脱性骨软骨炎,41例均有关节腔积液。结论:充分认识盘状半月板常见及罕见合并损伤的MR表现,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策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盘状半月板是因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呈盘状而得名。观察正常形态半月板与盘状半月板损伤镜下分型及特点,对比关节镜治疗的术后疗效。 方法:(1)试验对象:选择2001-06/2006—0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膝半月板损伤的患者360例,其中正常半月板损伤组30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组60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纳入标准:①术前临床资料完整。②经关节镜下证实。③术后随访资料齐全。④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在手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2)试验方法:关节镜下探查300例正常形态半月板及60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损伤类型按术中情况分别予成形术、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和全切除。(3)试验评估:随访6个月至2年,按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膝关节的功能。 结果:纳入正常半月板损伤300例及盘状半月板损伤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半月板最多的损伤类型是纵裂占43.7%,放射状裂占30%,水平裂占12-3%,横裂占7.5%,混合裂占6.5%:盘状半月板发现水平裂占68.3%,放射状裂占6.7%,纵裂占313%,混合裂占21.7%。②根据镜下确定半月板损伤类型决定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00例正常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62例,良190例,可34例,差14例,优良率占85%;6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19例,良3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约占90%。 结论: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因其解剖特征和组织学构成与正常形态半月板不同,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侧盘状半月板(DLM)成形术对早期骨关节炎(OA)的影响。方法①治疗组:对30例32膝有症状的DLM患者行关节镜下DLM成形术;②对照组:对26例28膝有症状的DLM患者,行关节镜下DLM次全切术;③选取治疗前、治疗开始至第20周、治疗后2年3个时间点,观察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McMurray试验、X线(负重正位)股胫角(FTA)、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软骨损伤分级和Harris评分,对两组数据行不同时间点的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治疗组Harri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1~89(61.87±10.75)分,术后2年随访时79~96(88.43±3.99)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Harri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0~86(61.67±8.47)分,术后2年随访时75~95(85.76±4.74)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侧DLM成形术能拯救更多有功能的残余物,对外侧DLM损伤患者的下肢力线改善作用更明显,在延缓膝关节软骨退变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超声诊断陈旧性膝前交叉韧带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超声对陈旧性膝关节交叉韧带(ACL)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7.5MHz线陈探头,对57例临床拟诊膝ACL断裂秫产行超声检查,并与关节镜结果比较。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者50例,假阴性6例,假阳性1例,诊断正确率87.7%。结论 高分辨率超声对陈旧性膝ACL断裂的诊断简便、无创、较准确,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核磁共振检查弥补了X射线平片及CT在软骨成像方面的不足,能对骨挫伤和关节软骨损伤做出早期诊断。目的:探讨MRI对股骨远端负重区骨挫伤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股骨远端骨挫伤35例,观察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损伤情况,比较与MRI所见骨挫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关节镜下所见关节软骨损伤与MRI所示股骨远端负重区骨挫伤部位基本吻合,后者信号改变的范围与软骨损伤面积成正比。提示,MRI对骨挫伤合并的关节软骨损伤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Ⅰ度软骨损伤,骨挫伤是重要的间接征象。但在某些情况下MRI尚不能真实反映出关节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诊断过程中应用MRI的表现,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并且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等。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扫描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88个膝关节损伤中内侧损伤为41例,外侧损伤为47例。而MRI对内外侧的半月板诊断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接近。结论:MRI检查在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诊断方面的一致性较好,同时具有敏感性和准确率,安全无创的特点让其可以作为主要的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康复。方法关节镜下诊断盘状半月板并损伤54例,39例行半月板成形术,保留半月板边缘6~8 mm,9例行盘状半月板次全切除术,6例行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术后即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入院与术后1月、1年行膝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其中47例获1~4年10个月的随访。结果按照Lkeuchi评价方法,优38例(70.4%),良11例(20.0%),可5例(9.3%),差0例,优良率为90.4%。入院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平均118°±16°,伸直10°±4,°术后1月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平均133°±4,°伸直0°±3°,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平均135°±3°,伸直0°±3°,经统计学分析,术后1月、1年与入院时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在膝关节急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在膝关节急性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8例膝关节急性损伤关节积血患者,在1~5d内行膝关节镜手术。结果2例髌骨软骨骨折,3例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骨折,4例半月板损伤,1例前十字韧带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结论对于膝关节急性损伤关节积血的患者,宜尽早实施膝关节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软骨损伤及修复后的MRI(磁共振成像)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早期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23例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后再行MRI复查,回顾性调研患者两次MRI检查的影像资料,观察关节软骨损伤影像表现与分级。结果:早期关节软骨损伤MRI诊断:关节变薄且凹凸不平1例,局灶性异常低信号4例,信号中断不连续18例。基于Recht标准,I级5例,II级9例,III级6例,IV级3例,影像表现与关节镜检或手术病理所见相符。修复后MRI下观察,21例关节软骨缺损完全填充,融合良好,软骨组织厚度与信号强度同周围软骨信号基本一致,1例缺损未完全填充,1例肥厚增生。结论:MRI是诊断早期关节软骨损伤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清楚显示病变,较好的反映损伤特点与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亦能用于评价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情况,对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