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72.9%)显著高于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51.3μmol/L组SBP发生率(53.8%)显著高于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组(10.0%)和17.1~51.3μmol/L组(11.8%)(P<0.05);伴有腹泻组BP发生率(46.3%)显著高于无腹泻组SBP发生率(9.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81.0%)显著高于无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水蛋白含量、血清总胆红素、伴有腹泻、消化道出血史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发人群,如果对以上几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126例并发SBP(SBP组),150例未并发SBP(非SBP组),对可能影响SBP的10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B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总蛋白降低、腹水病程延长、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脾脏厚度>4.0 cm及门静脉内径>1.5 cm等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 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SB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依据进行分组,经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SBP发生率为18.75%(18/96),非SBP组的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与AST均优于SBP组,差异显著;非SBP组的SBP病史、合并肝性脑病所占比重低于S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高危因素给予重视与关注,经全方位评估与针对性处理,以此控制SB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马艳 《当代医学》2021,27(28):155-15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n=62)和非SBP组(n=100).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纳入患者各项资料,经多因素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SBP病史、合并消化道出血、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腹水总蛋白(AFTP)、血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 g/L、AFTP≥30 g/L、血钠≤120 mmol/L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g/L、AFTP≥30g/L、血钠≤120mmol/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肝硬化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3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40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量≤10g/L的肝硬化病人SBP发病率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10g/L的肝硬化病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高危病人宜口服肠道灭菌剂如氟哌酸预防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126例并发SBP(SBP组),150例未并发SBP(非SBP组),对可能影响SBP的10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B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总蛋白降低、腹水病程延长、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脾脏厚度〉4.0 cm及门静脉内径〉1.5 cm等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SB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在本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观察的161例肝硬化腹水病例中50例发生SBP,以有血清胆红素>51.3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EA)低于40%、腹水病程>6个月、上消化道出血、其它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浓度低于10g/L等为分析因素,在SBP分别为36例(72.00%)、42例(84.00%)、24例(48.00%)、18例(36.00%)、12例(24.00%)、44例(88.00%),在对照组分别为54例(48.65%)、62例(55.86%)、28例(25.23%)、17例(15.32%)、8例(7.21%)、21例(18.92%),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51.3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腹水病程>6个月、上消化道出血、其它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低于10g/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以减少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将SBP组与非SBP组的肝功能、腹水检查结果、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时间长短相比较.结果 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SBP发病率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蛋白≤10g/L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宽度>1.5cm者,SBP发病率高于门静脉宽度≤1.5cm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水病程>6个月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病程≤6个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高胆红素、腹水低蛋白、宽门静脉.腹水病程长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危因素,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与SBP的并发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别采用Griess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NO、TNF-α、IL-6和IL-12含量,其中腹水感染组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结果显示SH并发SBP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和IL-1 2水平均明显高于腹水非感染组(P<O.O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IL-1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仅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表明NO、TNF-α、IL-6和IL-12参与SH及SBP形成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联合检测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