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6):64-65
正确识别中药材是中医临床用药之基础。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中药材中易混淆品种的主要性状区别,可供初学者和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验收中药材的工作中,发现经常出现将两种中药材混用的情况。笔着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其进行区别,以保证用药的准确。现将几组中药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桂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4)
草本类饮片多破碎,整体状的表现差异较小,是调剂工作中的难点,特别是形态相似,颜色相近的饮片,更难辨别,极易出错.本文紧密结合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将薄荷与荆芥、佩兰和泽兰、鱼腥草与石见穿、半边莲和鹅不食草、萹蓄与瞿麦、广藿香和紫苏梗六组易混淆的饮片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总结出了比较容易掌握的性状辨别要点,对一些经验不足的中药调剂工作者比较实用. 相似文献
4.
5.
6.
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的研究文献,对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的三种易混淆中药材的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木通为关木通的替代品,混淆品有多种,目前已经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光谱鉴别、DNA分子鉴别等方法对木通、关木通以及川木通进行鉴别;在广防己、防己以及其混淆品的鉴别上,已经有性状鉴别、紫外光谱鉴别以及DNA条... 相似文献
7.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的重要工具。中药的真伪优劣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与疗效。由于历史沿革、地方习用,中药品种繁多,有些性状相似的中药材易混淆,现简述几对易混淆中药的鉴别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的临床及中药材流通过程中,由于地区用药习惯不同,或人们对一些中药材认识不明确,常常出现一些名称、功效相近,但药性不同的不同种类的药材,在应用及配方使用上极易混淆,因而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现介绍几组易混淆中药材品种。1 五加皮与香加皮五加皮为五加科植 相似文献
9.
10.
<正>荧光法鉴别中药材具有实用、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根据中药材与混淆品产生的荧光不同而得以区分。一般观察荧光的紫外光波长为365nm,如果用短波254nm时,应指明,因为两波长下的荧光现象不同。笔者整理了21种中药材与其混淆品的荧光鉴别,(?) 相似文献
11.
12.
13.
我国地域辽阔,动植物品种繁多,同一名称中药可能有多个品种来源,各药在药性、功用等方面除有些类似之外,还各有其自身特色,因此临床应区别使用。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对几种易混淆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及区别应用分别进行阐述,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张杰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2,16(4):41-42
在中药材的销售与管理当中 ,常存在一些中药材相互混淆使用现象 ,有些中药材在性状方面非常相近 ,应当加以鉴别使用。现将极易相混的几种中药材鉴别如下。1 赤芍与地榆1 .1 赤芍来源于毛莨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lfloraPall.及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1 .1 .1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 ,稍弯曲。表面暗棕色、粗糙 ,有多数纵皱纹及横向凸起的皮孔 ,皮松易脱落 ,俗称“糟皮”。质硬而脆 ,易折断 ,显粉性 ,粉红色 ,断面具放射线纹理 (菊花心 )及裂隙。气微香 ,味微苦涩 ,略酸。1 .1 .2 显微鉴别 芍药根横切面 :1木栓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易混用中药的性状特征,加强用药安全。方法:用性状鉴别的方法,找出正品和混用品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对市场上的混用品种,积极采取性状鉴别方法,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讨论:中药正品和混用品在植物来源、性状、功能与主治功效上均不同,不能当同一品种任用。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 2 0 0 0年全市中药材普查中 ,重点对易混淆使用、易掺假、掺杂、易以假乱真的中药材进行普查 ,发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仅对 8对常用易混淆的中药材进行鉴别 ,以供同行参考。1 通草与小通草1.1 通草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 erus ( Hook.)K.Koch.的干燥茎髓。本品呈圆柱形 ,长 2 0~ 40 cm,直径 1~ 2 .5cm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 ,有浅纵沟纹。体轻 ,质松软 ,稍有弹性 ,易折断 ,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 ,中部有直径 0 .3~ 1.5 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纵剖面呈梯状排列 ,实心少见。无臭 ,无味。1.2 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 相似文献
19.
阿胶为我国特产的名贵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味甘,主要功能为滋阴润燥、补血、止血。山东阿胶采用上等驴皮及阿井特有的水质为原料,熬制时加入了多种名贵中药材及黄酒、冰糖、豆油等,保持了独有的传统加工特色。阿胶由于其传统的加工特色和独特的疗效,已成为国内外市场最畅销的滋补品之一。因 相似文献
20.
伪品中药材之所以能以假充真,主要是掺伪使假者在制假中仿照了某种药材的性状特点,即药材的外部形状和颜色等特征.然而,伪品药材毕竟是人为制造的,与正品药材不可能完全一样,只要掌握了正品药材的主要特征,认真分辨,就可以识别出伪品药材.本文对四种伪品药材及正品药材的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如下. 1 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鲜块根.呈纺锤形或团块状,表面红棕色至暗褐色,具横向皮孔,无须根,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质脆,断面呈淡红棕色或淡黄棕色,皮部散有云锦花纹”,中心部有较大中柱.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伪品参薯为薯蓣科植物参薯Dioscorea alata L.的新鲜根茎,一般是先将参薯根雕刻加工成人形,然后进行栽培,经过一定时期生长成形,往往有雌雄之分,并且十分对称.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具须根及须根痕,顶端插有何首乌粗壮的茎藤,并插有许多固定茎藤的小竹签子.断面淡紫红色或棕红色,有筋脉小点散在.气微,味苦,口嚼之发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