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观察治疗52周时的应答情况。结果治疗52周时,高ALT组HBV DNA降低比例明显高于低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ALT组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低于高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ALT组中有4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52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替比夫定耐药及肌酸激酶升高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替比夫定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年的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58例采用LdT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HBeAg和HBsAg滴度与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为84.48%,HBV DNA阴转率为70.69%,HBeAg阴转率为50.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43.10%。与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相比,基线ALT〉5×ULN的患者HBeAg转换率显著增高(P〈0.05);与HBeAg≤100(S/CO)组相比,基线HBeAg〉200 S/CO的患者HBeAg的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HBV DNA≤6 log拷贝/ml组相比,HBV DNA〉7 log拷贝/ml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转换率下降显著(P〈0.05);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线HBsAg滴度对以上疗效指标无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HBeAg滴度低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LdT能有效恢复肝功能,抑制HBV复制和提高HBeAg血清转换;基线HBeAg滴度可预测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和24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并比较不同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时的血清HBV DNA下降值,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均为50.0%,ALT复常率分别为52.5%和60.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0%和5.0%(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5.0%(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80%和70%,(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7.5%和75.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5.0%和32.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5%和17.5%(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12周时替比夫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思替卡韦组,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85例)和阿德福韦酯组(90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后48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1),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24周和36周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也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48周,替比夫定组有2例,阿德福韦酯组有1例出现病毒学反弹;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替比夫定较阿德福韦酯有更强的抑制HBV作用,其治疗可提高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Telbivudin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探讨影响替比夫定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治疗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行基因型检测及治疗前后24、52、96周进行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指标及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的检测,探讨24周HBV DNA水平与52周、96周抗病毒疗效的关系、影响替比夫定治疗效果的因素及替比夫定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118例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96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耐药率分别为81.4%、79.7%、49.2%、37.3%、1.7%;HBV DNA300 copies/ml的患者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显著高于HBV DNA≥300 copies/m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LT水平≥5倍ULN组患者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均高于2-5倍ULN组的患者(P0.05);基线HBV DNA中低载量组的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显著高于高载量组的患者(P0.05);D基因型的HBeAg转阴率与HBeAb阳转率均高于B、C基因型,但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BeAg阴性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P0.05)。观察期间仅有2例患者出现耐药,曾有27例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无严重不良事件导致停药发生。结论替比夫定可迅速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使ALT复常、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且耐药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24周HBV DNA下降幅度能较好预测治疗第52周、96周的疗效,高ALT水平、中低载量HBV DNA、HBeAg阴性、D基因型患者疗效可能更好,建议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8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72例CHB患者,其中包括35例肝硬化患者,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连续治疗10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及HBV标志物.根据12周和24周时的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3 log_(10)拷贝/ml和≥3 log_(10)拷贝/ml两组,比较其在治疗108周时的疗效.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替比夫定治疗4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7.5%和33.3%,至108周时达到87.5%和91.7%.46例HBeAg阳性患者治疗108周时HBeAg消失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1%和23.9%.12周时HBV DNA水平<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108周时的HBV DNA不可测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HBV 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值分别为7.96和3.94,P值均<0.05).24周时HBV DNA<3log_(10)拷贝/ml的患者,108周时的HBV DNA不可测率高于HBV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10.13,P<0.05),耐药发生率低于HBV 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4.82,P<0.05).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108周时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Child A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χ~2=5.83,P<0.05).结论 替比夫定可强效、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长期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者的耐药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并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治疗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进行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指标的检测,观察抗病毒疗效并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替比夫定治疗48周,HBV DNA转阴率为85.5%,HBeAg血清转换率为26.76%,ALT复常率为76%,耐药率为3.5%;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P〈0.05);基线ALT〉5×ULN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ALT2~5×ULN的患者(P〈0.05);治疗24周后HBV DNA转阴的患者与未转阴患者相比,其48周HBV DNA转阴、ALT复常和HBeAg血清转换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治疗48周过程中,43.5%患者曾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而停药。结论:替比夫定能显著抑制HBVDNA复制,使ALT复常,促进HBeAg血清转换,且耐药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34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计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对数值在治疗前为(5.35±0.58)log10拷贝/ml,在治疗后12、24、36、48w时血清HBV DNA下降值依次为(1.88±0.84)log10拷贝/ml,(2.11±0.84)log10拷贝/ml,(2.17±0.74)log10拷贝/ml,(2.36±0.57)log10拷贝/ml,相比拉米夫定组下降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4周时ALT、AST明显下降,Alb、TBil、PT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于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48周内即能快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细胞脂肪变是否影响CHB患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10例CHB患者,CHB合并NAFLD患者99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1)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24周单纯CHB患者较合并脂肪肝患者生化学应答率更高(χ2=4.069,P=0.044);48周HBV 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7.327,P=0.000)。对于HBeAg阳性患者,单纯CHB患者在24周的生化学应答率、24和48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均显著优于合并脂肪肝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两组的生化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时,48周单纯CHB患者的生化学应答率较高(χ2=7.620,P=0.006),24和48周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HBeAg阳性患者,24周时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高于单纯CHB患者,48周时ALT/AST复常率低于单纯CHB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ALT/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48周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脂肪变对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预测探讨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对HBV的抑制程度,与治疗1年疗效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Ⅲ期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2例,其中替比夫定组167例,拉米夫定组165例。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的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PCR低于检测下限(QL)组(〈300拷贝/ml)、QL-〈10^3拷贝/ml组、10^3-〈10^4拷贝/ml组和≥104拷贝/ml组。结果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6.2log10,拉米夫定组下降5.4log10,t=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为69.6%和43.4%,χ^2=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替比夫定组还是拉米夫定组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在52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和ALT复常的比率越高,48周病毒耐药的发生率越低。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在52周时达到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为43.3%,≥300拷贝/ml患者为8.8%,χ^2=2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PCR检测不到HBV DNA,提示在52周可达到较佳疗效;24周时病毒水平下降不理想提示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增加。24周对HBV DNA的抑制程度可作为1年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片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次,1次/d,同时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次,2次/周;对照组(68例)单用恩替卡韦片口服,0.5mg/次,1次/d,2组均连用48周。结果 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58.33%,HBeAg/抗HBe转换率为38.89%,明显高于对照组(23.53%、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片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应用和单用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单药组与联合组各20例,分别以ADV与LAM联合或单用ADV进行治疗。观察治疗24周、48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以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的HBV DNA及ALT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的血清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90%及95%,而单药组的血清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60%及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45%,单药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519)。结论 ADV联合LAM或ADV单药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ADV与LAM联合治疗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其安全性良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对6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HBeAg阴性24例,占40.0%(24/60),平均年龄(48.3±7.7)岁;HBeAg阳性36例,占60.0%(36/60),平均年龄(27.7±9.1)岁,两者在平均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4,P<0.001)。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5.87±0.66)log拷贝/ml和(7.37±0.50)log拷贝/m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6,P<0.001);ALT分别为(115.95±33.6)U/L和(172.2±84.20)U/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1,P<0.001)。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HBeAg阳性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3及1.27,P值分别为0.11及0.2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HBeAg阳性者,HBV DNA载量及ALT值低于HBeAg阳性者,但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与HBeAg阳性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ologues,NAs]单药、干扰素(interferon,IFN)单药、NAs+IFN联合治疗HBeAg阳性CHB的抗病毒疗效。方法纳入2005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48周抗病毒治疗的321例HBeAg阳性CHB,其中单用NAs治疗者162例(NAs组),单用IFN治疗者35例(IFN组),NAs联合IFN治疗者124例(联合组)。比较3组治疗48周HBV DNA不可检测(500 copies/ml)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 Ag清除率和ALT水平。结果治疗48周时,联合组、NAs组和IFN组HBV DNA不可检测率分别为85.5%、50.6%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1.1%,高于NAs组(15.4%)和IFN组(25.7%),联合组与N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组与IFN组、NAs组与I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IFN组和NAs组HBs Ag清除率分别为7.3%、2.9%和0.0%;NAs组ALT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联合组。结论 IFN联合NAs可提高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疗效,是值得探索的优化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2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率、HBVDNA水平的变化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在恢复肝功能、加快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秦景桃  陆建春  柳龙根  薛源 《肝脏》2014,(8):591-59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的疗效并分析其预测因素。方法 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48周,分别于基线、4、12、24和48周检测患者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结果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达95.1%和91.8%,HBsAg定量较基线显著下降(P〈0.05);48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与第4周时HBV DNA载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安全、有效;第4周时HBV DNA载量对48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试验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患者随机进入安慰剂组(A组,20例)或ADV组(B组,34例)双盲治疗12周;第二阶段患者均接受开放的ADV治疗36周。结果治疗12周时,A组和B组HBVDNA总有效率分别为33.3%、76.5%;12周后,随着疗程延长,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均增加。结论ADV(10mg,1/d,48周)能安全有效地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