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要求必须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近年来急救医学提出了"三环理论"[1],即院前现场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是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方向.我国急救中心的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底子弱,急救医疗保障条件,急救意识、管理改革等方面,同整个社会对急救医疗服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院前急救本质定义为"转运型为主的急救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导致目前急救中心发展面临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整体急救队伍业务素质提高问题,优秀人才流失问题,科研能力薄弱问题,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人员和技术储备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和阻碍了急救中心的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2.
急救收费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明确院前急救收费项目和标准,对于规范急救管理,促进急救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梳理了院前急救服务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收集从2012年7月至12月在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急危重症病例248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救知识缺乏、急诊科人员配置不足、抢救记录不完善、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抢救仪器完好性不足、医护配合不默契、患者家属不配合及其它突发事件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 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改变急诊科现状,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专科急救技术,完善各种记录,开展急救护理技术新项目来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北京地区军队医疗机构和地方医疗机构在常规医疗配置上出现的矛盾,改变北京地区急救医疗资源模式。方法:描述北京地区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模式的一种新构想,说明如何建立以军队为主导的急救医疗模式。结果:构建了以军队为主导的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新模式的具体方式。结论:形成以北京地区军队医院为主体的急救医疗体系是一个值得考虑和探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种急救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新型急救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该装置能取代目前所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瓶装置,克服了胸腔闭式引流瓶装置的诸多缺陷,适合急救时的复杂环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健康安全已成为第一追求,生活节奏加快,各类突发事件和台风、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事故日趋频发,对急救的需求明显上升.目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居民的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对较低,自救互救能力较差.行业之间市民急救意识参差不齐,急救培训需求不尽相同.为增强居民急救意识,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率,于2007年9月-2008年3月对萧山区各个行业居民的急救意识现况和急救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归纳了急危重症患者急救转运的临床特点,研究分析了目前常用急救转运通气设备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比较了各种急救转运呼吸机在急救转运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介绍了国内外急救转运呼吸机的技术发展现状.指出微型化、多功能是急救转运呼吸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临床中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与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一种无线供电模块,解决急救装备的充电电池得不到有效维护保养的问题.方法:比较现有4种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劣,结合应用实际,基于电磁共振技术,采用HY0018元件为急救装备设计无线供电模块.结果:模块可采用直流、交流、车载等多种方式供电,设计输出电压为15 V,输出电流为600mA,输出功率为6W,无线传输距离为2~3 mm,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00 mm,供电效率最高可达70%.结论:该无线充电模块的运用可以使急救装备始终处于供电充足的状态,提高了急救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电气安全,为急、危、重患者和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592名郑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郑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现场急救知识问卷>及现场抽样访谈,对郑州市592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郑州市民目前对现场急救知识掌握较薄弱,其影响因素包括:获得急救知识信息来源、实践机会、年龄阶段等.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市民现场急救实践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建立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提供急救服务的功能,然而目前上海市社区急救能力还相当薄弱,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急救人员、急救设备等资源不足,公众缺乏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具体情况,提出提高上海市社区急救能力的措施,主要为:社区急救网络建设;社区急救网络与急救中心及医院的紧密衔接;社区急救设备配置,急救人员培训等。  相似文献   

11.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并探究适合的急救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的安徽省6所大学的1 132名学生分组后,分别施予同伴教育培训、多媒体课堂教育、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和报刊、黑板报、宣传栏等急救知识展览4种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共180 d,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大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为(65.01±17.42),其中“正确处理酒精中毒”急救行为的知晓率最高(1 040人,91.87%),“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的知晓率最低(304人,26.86%);在施予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多媒体课堂教学及同伴培训教育的培训方式后,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培训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方法(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亟待急救知识普及工作的开展;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为最佳普及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了解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及相关课程实施前后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讨非医学专业高校急救知识的课程安排与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理学院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现场急救常识》选修课,比较授课前后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 381名被调查者中,95.5%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常识,82.4%认为应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常识,开课前仅有14.7%掌握部分急救技能.培训前后大学生对常用急救常识的了解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课堂理论讲授、急救操作视频观看以及现场模型操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3.
骨髓腔输液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输液方式,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但目前,在我国急救中利用骨髓途径给药的临床报道还不多见,主要原因可能是对骨髓输液理论认识不足。现从6个方面对骨髓输液技术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介绍,以方便相关领域人员较为全面地了解该技术及有关背景知识,推动骨髓腔输液技术尽快成为急诊医疗服务部门急救人员的一个常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4.
梁岩 《健康向导》2021,27(2):17-23
疾病突发,经常让人手足无措,而一些"权威""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经常被人们奉为宝典,得到大量转发传播.但是网上广泛传播的这些心肌梗死自救法并不靠谱,不仅不能救命,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猝死.正确的急救知识能救人性命,错误的急救方式反而是"催命符".现让权威专家告诉您哪些急救方法能救命、哪些急救方法会要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上海市11个急救中心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目前急救医务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来源、构成以及流失情况,认为实行分类救护和引入医疗救护员岗位有助于缓解急救医务人员来源不足及流失率高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急救立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软性投入等方面入手,建立院前急救系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海南发生的一例潜水意外死亡,就潜水急救有关的认识、管理、普及、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建议深刻认识潜水急救、加强潜水安全管理并开展潜水急救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潜水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应用无人机在野战条件下为一线战救人员提供急救物资保障的可行性.方法 对比应用无人机和野战急救车进行急救物资前送的保障效率,比较两种方式在昼夜条件下、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实际机动距离和实际送达时间.结果 日间条件下,无人机组为伤员集中点进行急救物资投送时,实际机动距离小于野战急救车组,急救物资实际送达时间少于野战急...  相似文献   

18.
研制一种新型病房抢救车急救药品效期分级管理系统,解决抢救车急救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工作繁琐、单调、工作量大和易出错等问题.按照病房抢救车急救药品的批号、效期时间进行四个级别分类,采用色标和电子智能化倒计时管理,使抢救车急救药品效期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为急抢救工作的安全有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医院备用急救器械,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其有效期为1周,为使抢救器械保持无菌状态,每周要重复灭菌1次.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加速了器械损耗和浪费.为弥补这一缺陷,我院于1999年开始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柜对备用急救医疗器械进行灭菌,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社区急救能力,保障抢救成功率.方法:针对绍兴市越城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及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建立健全急救制度组织、规范急救物品管理、开展理论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急救模拟演练三位一体的知识培训等系列措施.结果: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规范了急救流程、保证了急救物品完好率,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评估-决定-执行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结论:建立健全急救制度组织、规范急救物品管理、开展理论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急救模拟演练三位一体的知识培训等系列措施,能有效提高社区急救综合能力,保障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