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黄化学成分的药动学及其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当前关于其药动学和代谢研究主要关注游离蒽醌类成分。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大黄药动学与代谢的文献,梳理大黄化学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应用的分析技术、药味配伍对大黄蒽醌药动学影响、在不同机体状态下对大黄蒽醌药动学影响、大黄复方中蒽醌药动学研究),大黄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研究(应用的分析手段、借助的信息技术、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大黄化学成分在体外的代谢研究。总结其吸收和代谢的特征,为该药物的后期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大黄蒽醌吸收快而消除慢,而药味配伍和机体状态都会影响其吸收和代谢。大黄化学成分的体内和体外代谢途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甲基化等,其代谢物主要来源于蒽醌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PH梯度法测定大黄、虎杖中蒽醌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中以游离或结合成甙的形成存在,有致泻作用。蒽醌类化合物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荧光法、比色法、极谱法、纸层、柱层、薄层扫描及分效液相法等。其中比色法多用于测定总蒽醌,但设备简单,易于普及,本文对其测定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以便分步测定各种不同酸度的蒽醌衍生物,大黄酸用PH8.35的5%NaHCO3液萃取,大黄素用2%Na2CO3,液萃取,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用5%NaOH-2%NH4OH混合碱液萃取,然后将萃取液进行比色测定,本文用此法对大黄、虎杖等药材中的游离蒽醌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刘莹  贾兰  张晓喻  胡慧玲  郭欣悦  王战国 《中草药》2022,53(16):5066-5073
目的 通过比较大黄素以及配伍泻心汤药效成分(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前后在正常和抗生素致菌群紊乱大鼠中的药动学差异,揭示肠道菌群对泻心汤药效成分大黄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ig混合抗生素建立菌群紊乱大鼠模型,经高通量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模型评价。采用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法处理血液样品,通过血液中总大黄素质量浓度表征大黄素的体内药动学特征。通过比较正常和抗生素致菌群紊乱大鼠中大黄素及其配伍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前后的药动学差异特征评价肠道菌群对泻心汤药效成分大黄素药动学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单独ig大黄素,菌群紊乱大鼠中大黄素在0~12 h内基本无吸收,即在0~12 h内生物利用度极显著降低;大黄素配伍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后,菌群紊乱大鼠中大黄素在0~12 h内生物利用度仍然显著降低。与单独ig大黄素相比,大黄素配伍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后,菌群紊乱大鼠模型中大黄素在0~12 h内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显著升高;然而,正常大鼠中大黄素在0~12 h内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结论 大黄素单独给药或配伍泻心汤药效成分后在菌群紊乱大鼠模型中药动学均显著改变,表明肠道菌群能够显著影响泻心汤药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不同组织器官(叶、茎、枝、根茎和根)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虎杖不同组织器官中的二苯乙烯类(虎杖苷、白藜芦醇)及游离型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结合型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虎杖植物中二苯乙烯类及蒽醌类资源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地下根及根茎,并整体呈现出根、根茎、茎、枝、叶渐次减少的分布规律。两类成分在地下部位尤以根皮部位分布丰富,其二苯乙烯类成分虎杖苷、白藜芦醇含量分别达50.06、5.17 mg·g~(-1),游离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达5.75、0.38 mg·g~(-1),结合型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达5.26、0.43 mg·g~(-1)。结论:虎杖植物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布部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为虎杖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大鼠口服虎杖后大黄素血药浓度及肝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黄素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对虎杖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在肝脏分布的经时变化进行研究,以反映虎杖药材在大鼠体内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大黄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给药后9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3.973±0.535 μg/mL.半衰期约为11小时,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肝脏中药物浓度给药后10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9.654±1.41 μg/g.给药24小时,血浆及肝脏中药物浓度均显著降低.结论:虎杖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迅速,并快速分布至肝脏.该研究可能对与大黄素结构相似的蒽醌类成分体内代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阐明虎杖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黄素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对虎杖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在肝脏分布的经时变化进行研究,以反映虎杖药材在大鼠体内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大黄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给药后9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3.973±0.535 μg/mL.半衰期约为11小时,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肝脏中药物浓度给药后10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9.654±1.41 μg/g.给药24小时,血浆及肝脏中药物浓度均显著降低.结论:虎杖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迅速,并快速分布至肝脏.该研究可能对与大黄素结构相似的蒽醌类成分体内代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阐明虎杖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口服决明子后血清及尿液中的蒽醌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动物 (人 )口服决明子后吸收入血的蒽醌类。方法 :用HPLC法对口服决明子后的大鼠血清和尿液、健康人尿液中的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进行测定。结果 :大鼠和人对决明子粉及其煎液中的蒽醌类只能部分吸收入血 ,且所吸收的蒽醌种类存在差异 ;在决明子蒽醌类的吸收及代谢过程中 ,有新物质产生。结论 :决明子蒽醌类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筛选应以所研究的动物 (人 )吸收入血的蒽醌类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大黄-栀子配伍比例和提取工艺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的影响,从分子角度诠释大黄-栀子药对在不同方剂中的组方依据。方法采用水煎法和超声醇提法提取不同配比的大黄-栀子药对中大黄蒽醌类成分,通过HPLC法同时测定总蒽醌和游离蒽醌量,基于总蒽醌为游离蒽醌和结合型蒽醌之和,计算出结合型蒽醌量。结果水煎法中大黄配伍栀子后各类型蒽醌量增加,其中结合型蒽醌量明显增加,说明配伍栀子有助于结合态蒽醌溶出。水煎法中,大黄先下、后下、同时下等提取工艺也会对蒽醌类成分溶出产生影响。超声法中,分提方式利于总蒽醌和游离蒽醌的溶出;合提方式利于结合性蒽醌的溶出。超声法提取效率明显高于水煎法。结论不同配比的大黄-栀子药对因其蒽醌类成分组成与量不同而在不同方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而说明了经典组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复方虎杖颗粒中大黄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丁越  陶建生  徐莲英 《中草药》2007,38(4):550-551
复方虎杖颗粒是根据名老中医经验方研制的中药六类新药,由虎杖、黄柏、苦参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收湿止痒、加快伤口愈合之功效,主治各类痔疮、肛瘘等肛肠科疾病。虎杖为方中君药,主要含有大黄素等蒽醌类成分。因此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复方虎杖颗粒中主要药效成  相似文献   

10.
宋瑞  田媛  张尊建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755-1760
目的:研究比较大黄4种饮片水提液在大鼠肠道菌群中的代谢转化情况。方法:在厌氧条件下,分别将大黄4种饮片水提液与大鼠肠道菌试液在37℃温孵,采用HPLC-DAD,HPLC-MS/MS对可被肠道菌群代谢转化的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各母体化合物在不同孵育时间的色谱峰面积变化分析其代谢转化趋势。结果:蒽醌类化合物、没食子酰葡萄糖苷类化合物、萘苷类化合物能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发生代谢转化。其中,蒽醌类化合物占有绝对优势,在发现的17个代谢物中初步推测有12个由蒽醌类化合物转化而来。实验还发现,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不同饮片中同一成分代谢转化的趋势不尽相同。结论:炮制改变了大黄饮片所含成分的组合及比例关系,对它们的肠道菌群转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黄五个药对即大黄枳实、大黄黄连、大黄牡丹、大黄桃仁、大黄甘遂配伍后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含量变化并用紫外谱线组图谱分析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水提液经环己烷、氯仿及正丁醇三种有机溶剂萃取后萃取液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谱图变化。结果大黄各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黄桃仁组游离蒽醌提取率与大黄甘遂组总蒽醌及结合蒽醌提取率均升高,其余各组均使蒽醌类成分含量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大黄黄连组。紫外谱线组图谱在宏观上反映了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总效应变化。结论大黄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大都会引起蒽醌类成分含量的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黄的功效作用存在共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的给药剂量、时间与方法的关系,以及大黄泻下作用的耐受性与肠道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比值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运用大黄提供依据。方法:以大黄致小鼠泻下作用的ED95为低剂量,2倍ED95为高剂量,将小鼠分为空白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高剂量组、大黄低剂量隔日给药组、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每日和隔日灌胃给药,均给药10次。分别观察粪便含水率、粪便粒数、停药后炭末排出时间的变化,并运用高效液相(HPLC)检测大黄高剂量组给药后第1、10日以及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比值。结果:相同剂量给药以大黄隔日给药发生泻下作用耐受最轻且易恢复;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色谱峰面积相对比值低于每日高剂量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相对比值。结论: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有关,给药方法对肠道蒽醌变化影响较大,大黄间断较大剂量给药可减少小鼠继发性泻下作用耐受。  相似文献   

13.
梁清南  何贵锋  丘振文 《中药材》2001,24(6):416-416
通过测定虎杖煎煮后的药液及药渣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探讨虎杖在汤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符合蒽醌甙类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水解,游离蒽醌遇湿热不断降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大黄泻下的大肠靶向给药之我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从药剂学的角度出发阐明大黄作为泻下剂应大肠靶向给药的观点。方法 :根据近 6 0年国内外药理学、药剂学及临床实验研究 ,论述了结合蒽醌、特别是游离蒽醌对大肠蠕动和转运时间的影响和它们的吸收特点 ,以及大黄提取、浓缩、干燥过程中成分的损失情况。结果及结论 :大黄提取物中的游离蒽醌应视为有效泻下成分 ;不仅应注意大黄提取、浓缩、干燥过程中游离蒽醌的损失 ,更应注意游离蒽醌在上消化道转运过程中的损失 ;大肠靶向给药可阻止游离蒽醌在上消化道的吸收 ,将有利于提高疗效和降低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极性溶剂的系列提取物、总蒽醌中的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蒽醌苷)及不同的炮制品的保肝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组,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0.1g/kg)、各决明子组(11g生药/kg),连续给药9d,末次给药后约10h,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均腹腔注射0.15%四氯化碳溶液10ml/kg。16h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转氨酶ALT,AST的含量。结果以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的5种决明子提取物中,除石油醚部分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降低转氨酶活性的作用;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均有显著的降低转氨酶活性作用;决明子的生、炒两类炮制品也同样有显著的降酶作用,但生品略优。结论总蒽醌类成分是保肝降酶的主要活性成分;除总蒽醌外尚有其他多种保肝降酶的活性成分,有待于对不同提取物作进一步的活性成分追踪研究;决明子的生、炒两类炮制品在用于保肝降酶活性时以生品为佳。  相似文献   

16.
香豆素类化合物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草药中,是天然药物重要的组成成分,具有较显著的药理作用,如镇痛、抗炎、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香豆素类化合物进入人体内后能很快吸收并分布,且多数集中于心、肝、肺、脾等血液充盈的组织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体内药动学行为首先受给药方式的影响,经口服、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等血管外给药时,以一室模型为主,经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血管内给药时,主要以二室模型为主。其次会受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布速率影响,如分布相较为缓慢的化合物,其分布相被吸收相所掩盖,所以,部分药物口服时表现为一室模型,静脉注射时则表现为二室模型。另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体内药动学行为也会受动物种属和个体的差异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CYP同工酶的影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代谢过程较复杂,但由于其具有相同的母核,所以代谢具有相似性,且需要大量酶的参与,进入人体内首先会发生羟基化、脱氢、脱甲基、内酯环开环等Ⅰ相代谢,再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和谷胱甘肽等发生结合反应生成水溶性较大的化合物排出体外。作者整理近年来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文献资料,对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在体内的分布及代谢机制进行综述,将为其应用开发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是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生物样品预处理、样品测定、葛根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动学参数等方面,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10年来葛根素药动学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大黄蒽醌类药物影响大黄素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吸收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大黄素在Caco-2细胞中摄取吸收的定量来考察其他游离大黄蒽醌类药物对大黄素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了结合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以检测Caco-2细胞中的大黄素的摄取量并初步探讨大黄素的吸收特性。结果:大黄素的吸收被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显著地抑制。结论:利用游离大黄总蒽醌中的其他成分与大黄素合理配伍用药或许可以有效的减少大黄中大黄素的毒性,提高中药大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薄层扫描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瑞芝 《中成药》2005,27(5):605-606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茎和根,具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经等作用,为临床常用中药.虎杖中含有游离蒽醌衍生物及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蒽苷类成分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虎杖蒽醌类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流、索氏、微波及超声四种提取方法,测定四种提取液中的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采用DPPH,FRAP两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对游离蒽醌的测定中以索氏法为最高(0.53%),其次为超声(0.45%),各种方法之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对总蒽醌的测定中,结果如下:索氏(1.16%)>超声(1.15%)>微波(1.04%)>回流(0.80%);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以回流液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微波,二者与超声和索氏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蒽醌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影响虎杖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