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5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5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病变,9例为2支冠状动脉病变,25例为3支CA病变,15例伴随着左主干狭窄。CA支架置入后8例患者复发心绞痛,1例为二次CABG。结果:50例患者中,除了1例患者因伴随着不稳定心绞痛症状要服用医生给予的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有效性控制之外,其余49例患者的基本症状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结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7月,6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55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6例,应用体外循环(CPB)80例,非体外循环36例,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内死亡3例,1例手术后第14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第3天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术后第2天死于急性肺梗死,余113例顺利出院。3例复发心绞痛,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选择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与成熟、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合理围术期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早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结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5例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9例,非体外循环36例。总搭桥144支,平均搭桥3.2支,其中双乳内动脉搭桥2例、左乳内动脉搭桥38例、"Y"型桥8例、序贯搭桥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结论合理的选择患者和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围术期治疗是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保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特点。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0P—CABG)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以及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同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取得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0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病变60例,主动脉瓣病变27例,联合瓣膜病变17例,共搭桥189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本组1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均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者大多数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配合全方位护理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从而加强临床中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与完善。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综合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血压、心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6.43%,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14%;患者的身体功能、病情稳定程度、社会功能、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睡眠、疼痛、社交隔离以及总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血压、心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配合全方位护理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痛患者餐后生理参数的变化及阿卡波糖对这些参数以及餐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出现餐后胸闷、心绞痛发作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及合并糖耐量异常组,观察其餐前餐后血压、心率、血糖及血脂(CH、TG、HDL、LDL)变化情况.同时每组均给予阿卡波糖加常规治疗,观察餐后心肌缺血发作情况以及餐后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 单纯冠心痛组和合并高血压组餐后血压、心率、血糖、血脂明显升高,合并糖尿病组及合并糖耐量异常组餐后血糖、血脂明显升高,血压、心率明显降低.阿卡波糖(50 mg.每日3次)治疗1月后,4组心率、血糖,血压波动幅度明显降低(P<0.05,P<0.01),同时餐后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而对血脂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不同合并症的冠心病患者餐后代谢状态不同,阿卡波糖可通过改善餐后代谢异常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餐后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观察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调控血压,硝酸甘油扩冠,艾司洛尔控制心率。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过程顺利,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心率控制满意,所有患者在术后0.5.2h神志清醒,术后3.16h拔除气管插管;ICU停留时间2.3d。术后总输血量0.800ml(平均450m1),胸腔引流量200.700ml(平均480m1),术后7.16d出院。结论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更好地配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术前巡回及洗手护士熟悉病例及患者情况,复习冠心病手术的有关知识,充分准备器械,术中默契配合。结果:10例冠心病患者手术顺利完成,移植的血管及疗效满意。结论:术中护士准确熟练的配合以及移植血管桥的保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心脏搭桥术对糖尿病人降糖治疗方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 型糖尿病 (DM- )行心脏冠脉搭桥术 (CABG)术后血糖水平的升高到恢复至术前状态的过程 ,从而判断 CABG对 DM- 降糖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 36例 DM- 合并冠心病病人 ,均于体外循环 (CPB)下行心脏搭桥术 ,从术前监测血糖 ,直至术后第七天 ,于术中及术后根据血糖水平适当应用胰岛素 ,观察其对降糖治疗效果及血糖趋于稳定的过程 ,从而判断 CABG对 DM- 血糖的影响。结果 :术中及术后 1~ 3d血糖会较术前明显升高 ,需加用胰岛素助降糖 ,术后 3d血糖渐降 ,第六天趋于稳定 ,第七天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DM- ,病人行 CABG术 ,只要围术期有效控制血糖 ,术后血糖基本会逐渐恢复至术前状态 ,对其今后的降糖治疗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冯玲  谭颖微 《中国现代医生》2013,(34):119-121,125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应激状态及术前护理访视对其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1天由手术室护士进行护理访视,比较两组术前及手术过程血压、心率和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120例骨科患者术前心理应激以焦虑、躯体化、恐惧、强迫症状和抑郁为主.术前两组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期两组血压、心率、血糖均呈现上升,T1~T4两组均存在波动,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应激状态以焦虑症状为主,术前护理访视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对血压、心率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心理状态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静脉镇静对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在围手术期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在初次就诊时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得分≥38分的患者,根据是否于静脉镇静下拔牙分为静脉镇静+局部麻醉组(intravenous sedation,IVS)和局部麻醉组(local anesthesia,LA)。每组患者再根据初次就诊时的SAI评分分为两个亚组:IVS-Ⅰ、LA-Ⅰ(SAI得分38~50)和IVS-Ⅱ、LA Ⅱ(SAI得分51~80)。根据患者在初诊(T1)、手术前(T2)和手术后7 d(T3)时SAI评分,评价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情况。通过观察患者术中的心率、血压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手术中的焦虑情况。结果:IVS组和LA组在T1、T2、T3时的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组在术中的心率、血压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LA组(P<0.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镇静可以显著降低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术中的焦虑,提高手术的舒适性,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对比两组患者的SAI评分发现,静脉镇静对初诊(T1)、手术前(T2)、手术后7 d(T3)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行择期CABG手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根据术后是否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把患者分成抑郁焦虑组和非抑郁焦虑组.以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变程度、合并症以及手术相关特点与术后抑郁焦虑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完成测试,手术后共有41例(46.1%)阳性患者.Logistic退步法回归分析,高脂血症(OR 3.958,95%CI 1.016~7.689)、术前心血管事件(OR 4.285,95%CI 1.051~6.175)、术前脑梗死(OR 3.095,95%CI 0.783~2.426)、术前存在抑郁焦虑症状(OR 13.775,95%CI 2.805~8.207)是术后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因素.结论 CABG术后抑郁焦虑有一定的发生率,需要引起重视,同时高脂血症、术前心血管事件、术前脑梗死、术前存在抑郁焦虑症状可能是术后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两组均予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麻醉;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组用芬太尼3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R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F组不再追加芬太尼。两组术中吸入异氟烷,间断推注维库溴铵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时、去除肋骨时、关胸、拔管前和拔管后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值,观察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有无插管反应、肌僵、呛咳、恶心、呕吐、眩晕、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24 h随访患者有无术中知晓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时血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去除肋骨和关胸时,R组与F组血压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麻醉能够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使患者快速苏醒,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不同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的年龄段患者中所占的比例。结果中青年组患者高舒张压、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高收缩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高空腹血糖、肥胖等影响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患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出现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冠心病患者在各常见危险因素、患者家族史和病变类型等方面均有差别,可根据统计结果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做出不同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处理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0例冠心病患者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波动不大,术中翻动心脏时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停止翻动及对症处理恢复正常.术中无1例室颤及心搏骤停发生;术后2例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麻醉处理的首要目的是在心脏翻动时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及保护心肌,避免加重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8.
刘发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89-19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5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11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心率减慢,8例患者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均在1周内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头痛,1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于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循环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ASAⅡ~Ⅲ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镇痛组和PCEA组,用无创循环监测仪和手提式自动肺功能仪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前和术后循环功能和肺功能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常规镇痛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增高,升高程度分别为19%、17%和19%,PCEA组患者术后循环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常规镇痛组患者术后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百分率(FEV1%)和最大通气量百分率(MVV%)明显降低(P<0.05),PCEA镇痛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除MVV%降低外其他均无明显改变。与常规镇痛组比较,PCEA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降低(P<0.05),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术后常规镇痛组(P<0.05)。结论: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起到稳定循环,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作用,降低围术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连续心排血量仪,心电图和血压监测等手段及早发现低心排血量,使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低心排。结果 在34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出现3例低心排,2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病死率为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